在書法史上,王羲之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這一點從梁代便已經成為了書法界的共識了,此風延續了1000多年。 而作為士大夫頂層的皇家貴族,對于王羲之的書法,更是有著強烈的占有欲,以至于從梁武帝時期到了唐、宋時代,皇家都在不遺余力的 搜集王羲之的真跡法帖。 到了宋、元時期,歷史上已經經歷了無數的戰火和變革,王羲之真跡從此也已經失傳了,不僅王羲之的真跡已經失傳,就連唐代名家的真跡也所剩無多,這當然也是后人書法一代不如一代的一個原因。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現存的一些王羲之真跡,皆是唐代的雙鉤摹本,這種“雙鉤摹本”,并不是簡單的拿勾線筆勾出輪廓,然后填墨完事,而是用一種“并行線拓”的國畫技法,將作品本身的干、濕、濃、淡按照一定的曾經復原出來,這種復原出來的作品,跟原作幾乎沒有任何差別,能夠等同于真跡。 唐代有許多這樣的王羲之法帖,流入了日本,當然,除了王羲之的法帖還有唐代一些名家的經典書作,被日本的遣唐使,帶到了日本,并且極大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這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講的是王羲之想去四川玩一玩,然后想起了自己的四川的好朋友,于是就寫了這樣的一封信。 這封信便是王羲之著名的法帖《游目帖》!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游目帖》本來一直藏于皇家內府當中,在上個世紀初,清王朝覆滅,大量的文物流落到了日本,其中便包含了此帖,可惜的是這件《游目帖》在上個世紀40年代,在日本毀于戰火當中。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件《游目帖》的影印本尚且留存于日本,后來中國的文物出版社提出建議,想同日本一起利用雙方現有的資源,復原此帖,經過1年多的不懈努力,日本人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利用臺北故宮與上海博物館的大力支持,完美還原出了此帖,字字逼真,與真跡無絲毫差別。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此帖一出,便引發了書壇的廣泛關注!讓人不得不服,成為了書法界的一大幸事! 這件《游目帖》在中國草書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被還原出來的又是墨跡本,與真跡一模一樣,此作原來被收錄在了王羲之的《十七帖》當中,但刻帖對于初學者來講是不為不利的,而這件《十七帖》墨跡本,則是初學者學習草書的絕佳范本。 此帖的藝術價值,就在于其“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嫻雅氣度,沒有超強的個性,也沒有嘩眾取寵的“炫技”,而是將筆法之變、結字之變、軸線的欹側之勢,隱藏在平正的表達當中,這就是書法的至高境界,就像是明代的周敦儒評價: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如此評價,可謂是切中要害,也正因為此,對于學草書的朋友萬不能錯過此帖,當你將此作臨摹精透,在草書領域,你才算真正的入門!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如今,我們采用德國進口,超高清愛普生微噴儀,將日本復原的這件《游目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復制,完美還原出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 欲購此王羲之《游目帖》,請點擊下面惠購: 王羲之行草書《游目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