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統計,有大約9%的美國人存在著人格障礙,它是指一種長期的、不健康的、僵化的思維模式。在十種人格障礙(包括強迫癥、偏執型人格障礙和自戀型人格障礙等)中,邊緣型人格障礙往往是最容易被誤解的。 據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系、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并且伴隨多種沖動行為為特征,是一種復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征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表現 邊緣性人格障礙通常是一種破壞性的精神狀態,無論是對病患本身還是他周圍的人。它的成因可能是不健康的童年經歷或者是腦機能障礙,被診斷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被發現他生活在內心世界瘋狂而外部平靜的狀態下。他們很難調節自己的情緒,并且經常處于一種起伏不定的狀態。他們扭曲對自己的印象,常常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根本不好或者很壞。并且當他們渴望愛時,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患通常發現他們的憤怒、沖動、起伏不定和頻繁波動的情緒將別人推開。 心理治療 與有些心理疾病不同,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心理治療,而不是服藥。辯證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的一種特殊形式)能較好地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辯證行為療法是國際臨床心理學實踐中非常流行且極其成熟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對目前邊緣人格障礙等嚴重情緒調節功能缺陷病患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它通過提高患者的正念技能、人際效能技能、情緒調節技能和痛苦承受技能,來提高他們的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 圖式治療 圖式治療對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也有效。它關注患者的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和適應不良的應對方式,并通過一系列治療策略,幫助患者改變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形成更健康的行為方式。圖式治療是在傳統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結合依戀理論、客體關系理論、格式塔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整合治療模型,其整合的優勢為患者今后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很大提升空間。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心理咨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