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伍德老爺子2006年拍過兩部二戰時硫磺島的電影,日軍視角的《硫磺島家書》和美軍視角的《父輩的旗幟》。 兩部電影都基本還原當時歷史。
他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馬術場地障礙賽金牌得主,也參加過1936年柏林奧運會(因為落馬沒有獎牌,拿了團體賽第6。有傳聞說是故意落馬,以讓東道主選手奪冠)。 原本西竹一是日軍的騎兵教官,后來因減員轉到裝甲兵科,來過中國東北(那會的偽滿洲國),在牡丹江成為第二十六戰車聯隊的陸軍中佐。44年7月調去了硫磺島,作為109師團第26戰車聯隊指揮官。 45年3月硫磺島打到最后,美軍得知他是對面的指揮官,曾經用高音喇叭想勸降,喊話“世界將為失去馬術中的西男爵而惋惜”。 當時西竹一眼睛已經受傷,沒有回應美軍,最終自殺了。 洛杉磯奧運會比賽中的西竹一
西竹一真人,牽著他的馬,“天王星”↓↓ 馬術是很優雅的貴族運動,西竹一從小家庭條件優渥,當年拿到的金牌也是日本在奧運會上拿到的第一塊馬術項目金牌。 從目前留下的影像看,他作為馬術選手的儀表身姿顯然不能用二戰日本兵的猥瑣來形容。西竹一真人和飾演他的伊原剛志還真有幾分相似——他可能是二戰里舉止和外表比較正面的日本兵代表了。當然西竹一馬術運動員身份之外,他一直都是日本軍人,也是在陸軍士官學校才開始接觸馬術。 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只會是軍國主義的戰爭炮灰。 《硫磺島家書》里把西竹一拍的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現實中西竹一也確實和陸軍有點格格不入—— 鬼子的陸軍當年保守又傳統,都要求是寸頭,偏偏他是三七分(可能因為奧運冠軍的特殊身份?); 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比較西式,性格也大大咧咧的,軍隊例行往天皇方向鞠躬敬禮,就他死不低頭; 可能一直覺得自己比較獨特,不太搭理上層軍官,有一次還騎馬飛躍長官的轎車;
他曾經說過,“沒人理解我,除了天王星”。 硫磺島挖洞穴的很多提議都是西竹一提出來的,他把自己的95式輕戰車部隊改裝成要塞炮,鬼子們就躲在洞穴里拖住美國很久。 可能是一直心里對美國尚有好感,西竹一也曾下令把為數不多的藥給美軍傷員俘虜用。 最終西竹一眼睛受傷后選擇自殺,死的時候手里還握著的馬鞭,就是奧運會比賽用鞭。如今硫磺島還有一座“西大佐戰死碑”。 西竹一死后一周,他的“天王星”也死了,可能冥冥中也算和它主人有感應。 當年的奧運會獎牌和獎狀 西竹一和他的老婆孩子 一方面挺可惜,西竹一當年在馬術上的造詣確認很高,如果不是戰爭年代,他完全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另一方面他自幼去了軍校,戰爭機器啟動后身為其中一員最終宿命已定,從他給妻兒的書信來看,未必是個嗜血屠夫,但也一直效力軍隊,奧運冠軍的身份多少還讓他成為日軍士氣形象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