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樹軍 鄭鈞把滿腔深情化作一首歌:怎么會迷上你,我在問自己。我什么都能放棄,居然今天難離去…… 我近年來癡迷于養蘭花,恰似鄭鈞所唱的那樣。我養蘭非為逐利,純粹是個人興趣。由于進入蘭界時間不長,只得選購一些普草用于練手,所謂過“養活關”。 蘭界有一句警告:蘭花有毒。此語并非指蘭花真有毒素,而是指養蘭者一旦入迷,欲罷不能,像中了迷魂藥似的——或買蘭苗,或買蘭盆,或買植料,至于訂購專用肥料、殺菌滅蟲藥品等不必贅述。奇怪的是少有恰好配套的時候,不是這樣多了就是那樣少了,必得繼續買下去,如此循環往復便開啟了中毒模式——買買買、栽栽栽,直到陽臺上擺放的滿滿當當,仍停不住手。據統計,適合家庭栽培的蘭花品種約三千種,哪個品種不誘人?誠所謂“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受到個人經濟狀況與居住條件所限,只得垂涎三尺、望蘭興嘆了。如此的無奈,你懂的! 兒子長大了,在外地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我和媳婦再次進入了二人世界。媳婦姓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近40年,尊稱一聲“王老師”吧。令我特別高興的是,養蘭得到了王老師的支持。 王老師說:“你愿意養就買吧,有個愛好挺好的,自己喜歡就行。” 家庭養蘭其實是一個“坑”,在“買買買”的過程中,雖然每次投資微薄,不足一論,但數量的積累必然導致不菲的開銷。單就栽種一盆普草或已大眾化的銘品而言,攏共投入不過一二百元,若是百八十盆呢?尤其每年的春秋季是購買蘭苗的最佳時段,誰能抗得住抖音直播間一個個主播的誘惑?保準頭腦一熱又得下單。尤其是數字經濟時代,只需用手點一點,那些“吱”的一聲便迅速消失的好像不是自己的真金白銀似的。快遞件從天南地北寄來,有時一天內收到數件。這種狀況,你懂的。 俗話說“蘭花養得好,理論作先導。”盲目的誤打誤撞只會多走彎路、徒增損失。在養蘭初期階段,為了盡快補充養蘭知識,我只要有時間就查圖書、搜網絡、看抖音,常常晝夜不分,樂此不疲,那叫一個“惡補”啊,力求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學以致用。王老師端來一杯水放在書桌上,敲一敲,提醒道:“坐了好幾個小時了,起來活動活動,不是小青年了,悠著點兒。”或者在客廳里打招呼:“泡好茶了,出來喝茶吧,歇一歇眼睛。” 有一天,王老師說:“我的退休金存在微信錢包里,錢多了不安全,轉給你點兒。” 果然收到了一筆錢,有點兒出乎意料。 我試探著問道:“這錢是暫存在我這里呢,還是我可以使用?” “給你的,你花吧。” 我推測她是找了個借口,變相地支持我買蘭花,心里有點兒小激動。 我禁不住給兒子發信息,炫耀一下:“我買蘭花錢不多了,你媽就主動轉錢給我。你看這戶主的地位如何?” “真的假的?” “不信?可以問你媽。” 我隱約聽到王老師在臥室里接聽電話的聲音:“……你老爸喜歡蘭花,花點兒錢就花點兒吧。” 過了一會兒,我故意問王老師:“誰來的電話?”“兒子。” 我又給兒子發信息:“怎么樣?沒說假話吧!大丈夫就要有大丈夫的樣子,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贏得媳婦的尊重。” 兒子回復:“嘿嘿,還行!臭美吧。” 夫妻之間的支持格外溫馨,結婚三十多年來一貫如此。 我們年輕時曾在一個學校共事,我從事學校管理工作,她是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夫妻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在家中不談論各自的工作問題,做好本職工作,不貪虛名。因此共事十幾年,原則上各干各的,互不干涉。特別是王老師適逢人生與事業的高峰期,即使教學業績出色,卻與榮譽無緣。她以自己的敬業態度與專業素養,收獲了同事們的尊重,贏得了學生與家長的愛戴。不過到了以硬件論高低的時候,她囊中羞澀,沒有幾件拿出手的。她歸結為一句話:“讓你耽誤了”。關于這一點,我認可。 在日常生活中,王老師有點兒異常——嚴重暈車、放置物品不牢穩,經常成為被調侃的對象。這兩種現象看似不搭界,卻存在著內在的聯系。英國醫學研究的一項成果表明:耳蝸構造異常的人,可造成小腦的動態控制失衡而導致暈車,且用手控制物體平衡的能力下降。原來如此,我們釋然了。鑒于以往的表現,我雖然叮囑她“盡量別搬動蘭盆”,但通過多次觀察發現王老師對待蘭花,手腳利落,并無失手之處。 許多人感到蘭花難養,究其原因在于沒有掌握蘭花的生長習性。養蘭處處有學問。且不說“養蘭一點通,澆水三年功”“活不活在水,壯不壯在肥”;也不說養蘭“四戒”——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濕,還有什么“陰長葉,陽放花”之類的經驗之談;單說蘭苗上盆環節就有許多講究,若是做不到位,將直接影響蘭花服盆與后期生長。例如,新購蘭苗要剪殘葉去壞根,脫敏殺菌,沖水晾根;新花盆應去火氣;新植料需篩凈泡水,必要時還需高溫蒸煮;蘭花上盆后澆定根水,直至盆底流出清水,必須一次性徹底澆透,等等。如此則服盆快不倒苗。我一邊操作一邊解說,王老師在一旁做助手,竟然鼓動我:“你可以寫篇文章,這是很好的題材。”我跟她說:“這不過是一些養蘭通識,養過蘭花的人都懂的。”“那就給希望養蘭的人看,普及一下養蘭知識。”“網絡上有的是,誰會看這個?我跟你說說,將來家里來了客人,可以介紹一番,不至于當門外漢。”王老師倒是認真聽講,貌似一個虔誠的學生。 隨著養蘭時間的延續,家中的蘭花越來越多了,適合放置蘭盆的地方幾乎都擺滿了。王老師勸道:“你看看還能放在哪里?好蘭花多了去了,以后再買吧。”我自然是應承著,可是過不了幾天,新購的蘭花快遞又到了。王老師看見了,笑一笑。往后的日子我行我素,以至于王老師終于發話了:“我們還有大事沒辦(指兒子婚禮),節省點兒吧。過把癮就行了,哪能沒完沒了的?”我辯解道:“我凈買些普草,花得是小錢,你甭看著擺滿了陽臺,還不足人家買兩苗草的錢呢。”說歸說,買蘭花的節奏逐漸慢下來了。 蘭花澆水費時又費力。初期階段,教條主義,每次澆水先在廚房里把噴水器灌滿凈化水(10L、調溫),再搬運到陽臺上,反反復復地澆,來來回回折騰大半天才能完成。后來改變了思路,把蘭盆分批搬到衛生間,用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直接澆,省了不少事。王老師以贊賞的口吻鼓勵我:“這還是個不錯的運動唻,既澆了花又鍛煉了身體。” 俗話說“賞花一時,觀葉經年。”難得有幾盆蘭花開花了,散發出淡淡的幽香。我們一同賞花,王老師又出主意:“好花當分享。你養了這么多,分出兩盆送朋友吧?”我猶豫著,真有點兒舍不得。 我養蘭只有幾年光景,自我感覺似乎摸著了一點兒門道,便欣欣然,經常道聽途說地販賣養蘭經,積極拓展蘭友圈子。試想:身邊擁有一群“蕙質蘭心”的蘭友該多么愜意,今后養蘭的路還長著呢。 蘭花與梅、竹、菊并稱“四君子”,且獨具“不以無人而不芳”之質。如今蘭花又已開,你可曾賞花聞香嗎? 2020年12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