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金角四國的戰略地利分析 中國春秋時代有四大強國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屬于棋手國家。分別是西秦、東齊、南楚、北晉。我們稱之為金角四強。 這四個國家中,戰略位置最好的是秦國,金城千里,四塞之國。第二是晉國,坐擁山西,表里山河。第三是楚國,占據南陽盆地和信陽息縣等戰略要地,以方城、漢江、淮河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不斷北伐中原。第四是齊國,背靠大海,左依泰山,西北有黃河,濟水之險。 趙魏韓三國分解了晉國,趙國占據了北方,胡服騎射,成為戰國時北方強國。 韓國和魏國南下中原,滅了鄭國。成為了中部核心國家,就繼承了鄭國的命運軌跡。 歐洲古代,羅馬帝國相當于楚國,北有阿爾卑斯山為其天然屏障,中有廣闊的平原和低地,其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4。最重要的平原是中部的坎帕尼亞平原和拉丁姆平原。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足,農業條件優越。意大利半島插入地中海中心,通過海路南連非洲,西及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東通希臘、小亞和敘利亞。這一通達歐、亞、非三洲的要沖之地,為羅馬帝國的商業崛起和后來的戰爭擴張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交通條件。當時由于北方蠻族尚未開化,羅馬帝國一統歐洲,地中海變成其內湖。 歐洲近代爭霸300年,哈布斯堡王朝位于南方,相當于楚國。哈布斯堡王朝(英語:House of Habsburg,公元6世紀—1918年),是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曾統治神圣羅馬帝國、西班牙王國、奧地利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亦稱奧地利家族。 英國位于歐洲西北,類似秦國,秦國有崤函之險,英國有英吉利海峽為其護城河,都可以保護國家的安全,進可攻,退可守,英國后來又占據了世界海洋大部分的險關要隘——直布羅陀海峽、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新加坡、馬六甲海峽。這些都相當于陸地的潼關、函谷關天險,是真正的用武之地。德意志經濟學家兼戰略家李斯特指出:“英國掌握了每個海洋的鑰匙,對每個國家都安置了一個崗哨:對德國的是黑爾戈蘭,對法國的是根西島和澤西島,對北美居民的是新斯科舍和百慕大群島,對中美洲的是牙買加島,對所有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是直布羅陀、馬耳他和伊奧尼亞群島。它擁有通往印度的兩條航線上的每一個戰略要點,只有它正在努力爭取的蘇伊士地峽除外;它以直布羅陀控制地中海,以亞丁控制紅海,以布什爾和卡拉齊控制波斯灣。它只需將達達尼爾海峽和松德海峽、蘇伊士地峽和巴拿馬地峽拿到手,就能夠隨心所欲地開放或關閉每個海洋和每條海上通道。” 法國靠海,可比齊國,法國強大之時,拿破侖曾打遍歐洲,法國南邊有比利牛斯山和西班牙相鄰,齊國南邊隔泰山與魯國相鄰,魯國和西班牙在歷史上都對齊國和法國起到巨大的戰略牽制作用。西邊的美國和北方的英國都會對法國起到巨大的戰略牽制作用。所以法國的地理位置比較不利。 俄國類似北方晉國,背靠北極,雖然平原太多,地利不如晉國,但是面積太大,氣候嚴酷,又可以彌補地利的不足,晉國曾經分裂成三個國家。蘇聯也曾解體為15個國家。三晉的分裂是為戰國的開始。那么1992年蘇聯解體當視為全球春秋時代的結束,和世界戰國時代的開始。 俄羅斯相當于趙國,解體后的俄羅斯比起當年的蘇聯,地利差了很多,俄羅斯的腹心地區位于大平原之上,西邊鄰國皆是宿敵,北約東擴,威逼俄羅斯心臟。烏克蘭為什么戰爭多年?是因為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對俄羅斯太重要。如果俄國拿下烏克蘭,就相當于楚國拿下南陽盆地,烏克蘭西部的咯爾巴阡山和戈維爾拉山區相當于楚國的方城防線,楚國通過方城防線,進可以略取中原,退可以依山而收,俄羅斯如果拿下烏克蘭,就可以依靠其西部山區,進可以略取波蘭、德國等歐洲的中原,退可以依山固守,如果北約從波羅的海三國進攻,烏克蘭可以攻擊其后路,使其攻擊部隊首尾難顧,確保西部邊境的安全系數。克里米亞半島和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對俄國更為重要,所以普京寧愿冒天下之大不韙,直接奪取。只要克里米亞在手,就會對黑海取得掌控權,黑海是俄羅斯的南大門,黑海向下即是地中海的中東地區,俄羅斯艦隊攻則可掐斷地中海航道,謀奪世界中心島——中東地區。守則可以保護航道,守衛俄國南部邊疆的安寧。 克里米亞如同襄陽。曹操當年必死守襄陽,因為,襄陽一丟,南陽不保,南陽一失,中原危矣,所以關羽水淹七軍,襄陽軍事不利,曹操就開始考慮遷都事宜。襄陽的占據,就直接威脅荊州地區的安全,所以蒙元大軍一破襄陽,基本上南宋在軍事上的抵抗就快結束了。 曹操后來集中優勢兵力,只守三個地方——東線守合肥,中線守襄陽,西線守祁山。這些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喜歡逐鹿中原,搶占世界島的學者,其實在戰略學方面還沒有入門。 英國的衰敗源于美國的強勢崛起,美國位于歐洲的西方,與歐洲相隔遙遠的大西洋,美國崛起后,就占據了西邊金角的位置,英國反而被擠在中間,金角的地利也就喪失殆盡了。美國支持德國兩次與英國開戰,歐洲被打殘,而美國趁機在最后參戰,成本極低的奪去了世界的霸權。 美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坐擁兩洋,萬里波濤,沃野千里,物產豐富,關島、夏威夷、亞速爾群島是為美國的潼關和函谷關。但是在全球戰國時代,北美又被歐亞大陸包圍在中間,對美國最大的戰略危險即是歐亞大陸的合縱,一旦歐亞合縱開始,美國就會逐漸勢弱。美國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以連橫破合縱,即聯合中俄歐盟的一方或者兩方,打擊另一方,俄國是美國長期的死敵,基本不可能聯合。歐盟國家基本上已經腐爛,呈現雞肋之相,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合作價值不大。所以美國正確的國家戰略只能來連橫中國,拉住歐盟,一起制約俄國。美國最偉大的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成功預言了蘇聯的解體,并且一針見血的指出,蘇聯滅亡之后,美國最大的戰略風險就是中俄的聯合,他認為,美國的戰略核心是——必須極盡聰明的阻止中俄聯合。可惜蘇聯解體之后,美國人自認為天下定矣,不僅忘記了布爾津斯基的警告,反而一腳把這個美國最偉大的戰略家踢下了臺,演出了一部”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大戲。結果狂傲的美國開始對中俄同時下手,于是逼迫中俄兩國越走越近,形成中俄合縱,共抗美國之勢。于是美國就陷入了越來越被動的戰略局面。 中國類似于齊國,背靠大海,左依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無大的天險,容易被外敵入侵,戰國時代主要是東西爭霸,即齊秦爭霸。目前世界也主要是中美爭霸。中國如果連橫美國,削弱俄國,那就是戰略自殺。目前俄國太弱,必須扶持俄國,形成中俄合縱,再逐漸聯合歐盟,形成歐亞大陸的大合縱之勢,以此對抗美國,以削其勢力。但是削弱美國,不代表肢解美國,或者滅亡美國。美國作為世界一極,對世界戰略格局具有稱砣的作用,如果美國亡國或者過于削弱,世界必然會更加混亂,中國戰略應該保持對俄國、美國、歐盟的戰略均勢。不應過多的削弱任何一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