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有時很簡單,有時又很復雜。 比如一個脾胃較弱的人,食積不消化,您怎么用藥? 您可能會想到我們之前講的保和丸、健脾丸。 非常對,應該有效。但又差一點,如果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方,或者根據癥狀表現進行加減,效果就更好了。 保和丸是消食的,也就是某次吃喝太多后,不消化,用它來幫助消食。 健脾丸則是人平素脾胃比較弱,經常會有一些食積的情況,這次也出現食積了,就用健脾丸來健脾并消積。 脾胃出現問題,剛開始可能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寒熱傾向,比如吃冷的拉肚子或者吃辛辣的拉肚子;到后期其實很多是寒熱錯雜了,冷也不舒服、熱也不舒服。 我們知道,有一個很出名的寒熱錯雜的方子,半夏瀉心湯。它是治療胃脹,胃中不舒服的。不是有食積導致脹,而是一個感覺。 那如果脾胃寒熱錯雜,并且因為食積導致胃脹的不適就需要再次基礎上加上消食健脾的中藥了。 這邊有一個藥方,叫枳實消痞丸剛好適合,我們來好好看看。枳實消痞丸又名失笑丸,意思是吃完這個藥,肚子就不難受了,自然笑出來了。(有一個方子叫失笑散,和這個不一樣的,不要記混了。) 枳實消痞丸是由枳實、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麥芽、半夏、厚樸、干姜、黃連組成。 方子中枳實是消痞散積的,配上白術就變成之前說過的枳術丸,其實該方也可以看作是枳術丸的加味,只是加的藥味比較多。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了一個四君子湯,四君子湯是補氣健脾的。 半夏、茯苓、甘草有一點二陳湯的意思,化濕健脾和中。 厚樸前天剛講過,能燥中焦脾胃濕濁,能行中焦氣機,達到理氣消脹目的。 干姜、黃連,一個溫,一個寒,給整個方帶來了寒熱錯雜的屬性,是藥中不至于過寒、也不至于過熱。 其中甘草還有調和諸藥的作用。 全方組合起來具有消痞除滿,健脾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具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四肢困倦,苔黃膩表現的脾胃氣滯,寒熱錯雜證型。 中醫用藥,劑量很多時候都不固定。如果脾胃虛弱比較明顯,就可以四君子湯的劑量增加一點。 如果感覺胃中偏寒一點,就把干姜的量加大一點。 如果感覺胃中偏熱,就可以把黃連的量加大一點。 如果感覺胃中氣滯比較明顯,就把厚樸、枳實的加大一點,或者加上陳皮、木香、砂仁等增強理氣。 如果感覺食物積的比較厲害,再加上神曲、山楂等增加消化,或者加入大黃促進瀉下排便。 《醫方考》中對枳實消痞丸的認識是這樣的。
這邊就把方中的各藥功效詳細說了一下,還特別提出了,這種病,最重要的是忌口。不要吃得過熱,也不要過寒,也不要過油膩,平淡就好。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