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佃貴先生有一個治療 慢性胃炎 的經驗方——“理氣和胃方”。 此方由10味藥組成:百合、烏藥、茯苓、白術、當歸、川芎、白芍、豆蔻、雞內金、三七粉(沖)。 功用:化濁解毒,理氣和胃。 主治:濁毒內蘊,脾胃不和證。 癥見:食欲減退與食后腹脹同時并見,脘腹脹痛甚或腹瀉,噯氣,惡心,嘔吐等,舌暗紅,苔黃膩、黃厚膩,脈沉弦細。 百合、烏藥二味乃是名方 百合烏藥散,有健脾和胃、行氣止痛之功效; 白術、茯苓是治療脾虛濕盛的常用藥對; 當歸、川芎、白芍,養肝血,柔肝體,恢復肝正常的順達之性,肝暢則胃安; 豆蔻辛熱,可散寒燥濕,化濁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 雞內金甘寒,可健脾消食化積; 三七粉可以止痛、散瘀、定痛。 加減變化: 1、胃脘脹滿者,加厚樸、枳實; 2、胃脘灼熱吐酸者,加生石膏、瓦楞子、海螵蛸。 李佃貴老師首創“濁毒理論”,并將其運用于臨證之中。從濁毒入手治療慢性胃炎,別開生面,療效確切[贊][贊][贊] 大家趕緊收藏起來吧!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脾胃系統,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