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后來發現他對歷史的貢獻挺大,“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 秦始皇的功績主要可列為以下幾點: 一、政治上: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為此后兩千余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理論基礎。盡管秦朝很短暫,但秦始皇的統治思想和統治模式卻得以延續,這樣的影響是任何一個王朝和皇帝都很難與之相比的。 二、疆域上:統一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為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疆域基礎。 三、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四、文化上:廢六國文字,統一使用“小篆”,后又創立“隸書”,促使漢字筆劃的簡化。 秦始皇雖對歷史有巨大貢獻,但秦朝卻只有十五年國祚,歷三世而亡,秦始皇也多被后世稱為“暴君”。主要的原因是秦始皇未能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當時天下歷經春秋和戰國五百多年的戰亂,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統一本是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而統一后最應該做的是減輕賦稅徭役、與民休息,秦始皇卻仍舊大興土木、修建長城、與匈奴作戰。其實修建長城和與匈奴作戰這些舉措本身都是正確的,它們對疆域的鞏固和國家的穩定也都是有利的,無奈秦始皇實行這些舉措的時間不對,在國家本該休養生息時選擇了對外的戰爭和對內的壓迫,其結果只能是自掘墳墓。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作為封建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他所做的事情是開天辟地,甚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因此他沒有任何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也不免會在實行的過程中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后人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但無論怎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偉大的,秦始皇的功績也是無法磨滅的。此后漢承秦制,但又借鑒秦亡的教訓,對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進,高祖開國,文景休息,漢武奮起,這些也從側面印證了秦始皇的正確。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應該看到他對整個國家的影響以及他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對于秦始皇,既不應該全盤否定,忽視他所做的貢獻,也不應該盲目崇拜,把他推向神壇。到目前為止,我對于秦始皇的認知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秦始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暴君。 二、秦始皇作為封建王朝的開創者,對歷史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所有批判他的言論都是片面的,他是一個應該被歌頌的人。 三、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和國家疆域的奠基者,他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萬代,應該被稱頌,“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同時,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個統治者,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存在很多問題,產生了很多矛盾,加之對百姓的壓迫過重。種種原因的作用下,秦歷三世而亡,以漢代秦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附上《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中對秦始皇的評價,我認為十分地中肯: 衛莊:嬴政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蓋聶:他是一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人。 衛莊:這算什么結論? 蓋聶:他是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出現的人。 衛莊:你對他有這么高的評價。 蓋聶:這不是我的評價,當是后世史官們的評價。 衛莊:歷史是勝者書寫的。 蓋聶:嬴政和他的帝國會失敗。 衛莊:為什么? 蓋聶:因為他只是一個人,卻做超越了人的事情。 衛莊:那他就不能繼續超越? 蓋聶:他只是一個人,這個龐大的帝國因為他一個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 衛莊:所以他如果死去的話······ 蓋聶:他會死去,因為他是人,沒有人能夠不死。 衛莊:這就是你離開他的原因? 蓋聶:我離開只是因為我自己的使命,對一個朋友的承諾。 衛莊:對你而言,這個東西一直更值錢。 蓋聶:的確如此。 衛莊:我們衡量價值的方式從來就不同,不過在嬴政這一點上,我跟你保持同樣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