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大中華董事總經理、埃森哲阿里巴巴事業部解決方案主管李軍 作者 | 李軍 編輯 | 張恒 大家下午好!剛才主持人也說了,現在是一個黑天鵝時代,不確定成了一個常態,數字化在不確定性時代對企業的“韌性”和“創新”都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我常駐杭州,杭州政府對創業公司支持力度較大,在疫情的時候經常會來問我們:公司有什么困難?疫情會不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回答說疫情對我們業務影響不大,事實上疫情期間客戶對我們的產品需求反而有很大的提高。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很多企業以前糾纏在數字化轉型有什么收益,為什么要做數字化轉型。疫情后大家不再糾纏這個問題,大部分用戶會直接問怎么做、從哪里開始做、風險在哪里。 那么,數字化轉型從哪里開始做呢?抓手是什么?消費者數字化運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這個領域需求迫切、同時價值和效果也比較快能看到。今天我就這個話題做一下分享,講講消費者運營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起了什么作用,應該怎么去做。 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兩個主要方向。一個是Be digital,就是用數字化的工具幫助內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ERP、供應鏈優化、敏捷制造等屬于這個方向。另一個方面就是Go digital,面向消費互聯網,去填補企業與目前領先的消費互聯網之間的數字化鴻溝,全渠道營銷、消費者運營都屬于這個領域。這兩個方向的融合會形成新的數字化模式,如新零售,新國貨潮流等。 下面看一個例子,某個大型地產集團,在數字化角度看會被歸到傳統行業。現在地產面臨壓力大,這家企業也在尋求數字化轉型來保持增長。一方面,他們在內部運營的數字化上持續投入,如工程項目管理的數字化管控,地產銷售和物業管理等。另一方面,他們近期在消費者運營層面做了許多嘗試,用現在常見的大會員體系,把地產、文旅、酒店、Mall的客戶數據打通,統一畫像,交叉引流;同時用綜合權益服務來提高會員體驗,增大口碑,從而從側面去提高地產貨值。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也做了不少創新,比如說現在流行的付費會員,亞馬遜在做,淘寶、京東等都有,地產文旅等是不是可以拿過來借鑒。但是付費會員背后的機制是比較復雜的,對數字化要求高。比如會員費定價多少錢?背后成本怎么核算?給消費者帶來權益價值多少?不可盲目上,在這個案例中,客戶最后還是決定先運營一段時間,等數據資產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做付費會員。 我們回到企業數字化這個命題。數字化轉型能否量化,每個企業轉型的價值和程度是否也有量化指標可衡量比較。埃森哲跟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連續三年對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跟蹤,調研了九大行業的近400家企業,通過主營增長、智能運營和商業創新三個維度對企業數字化進行打分,給出了《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把其中成效顯著的定義為“轉型領軍者”,它們的突出特征是在持續深耕主營業務的同時,果斷向新業務拓展,并在最近三年中使新業務營收在總營收中的占比超過50%。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的得分在逐年提高,今年整體得分升至50分,11%的企業達到了領先企業的位置,18年是7%,19年是9%。 報告還調研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重點投入領域,發現轉型領軍企業以韌性和創新做為內核,關注在六大要務。其中排第二的就是數字營銷或者是消費者運營,這也是疫情期間大家全力去做的事情。疫情造成很多店開不了,通過線上可以繼續營業,直播帶貨一下子就這樣火起來了,企業多了一個與最終消費者連接互動的渠道。 實際上,即便沒有疫情,消費者運營數字化也是大勢所趨。企業經常說以客戶為中心,以前當口號喊的多,做到的少,現在這個時代倒逼著企業不得不去做,而且現在也有很多數據技術手段比較成熟,可以讓企業能夠更了解消費者需求,更多的互動連接,對消費者的服務和相應也大大加快了。 下面談談數字化消費者運營都做什么,包括哪些內容? 總結以前企業的嘗試,可以發現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是數字化渠道,要建立起更多線上渠道,或把線下渠道數字化, 企業要不斷拓展新的數字化渠道。你會發現新國貨一開始就是數字化全渠道去鋪貨,一個爆品起來,基本上一下子就可以在微信、天貓、直播、小紅書等都能聽到它的聲音,也可以買到它的貨,形成交易,這是數字化渠道要去做的事情。 但是數字化渠道并不是數字化消費者運營里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數據資產。剛才主持人上來的時候也談了,說數據是企業里面的血液,馬云老師也有一句話說:數據是現代社會的生產要素。有了數據并不等于這個企業就值錢,要轉化成數據資產這個企業才會比較值錢。數據資產管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所以第二個方面是,我們怎么能夠做消費者數據資產的增值運營,這對企業來說很重要的地方。因為中國雖然在數據技術上還與歐美有距離,需要繼續努力,但在數據的豐富程度和數據量上已經有超越,我們的制造業是全球最齊全的,我們的消費者是人數最多、復雜度最高、場景最多的。 第三個方面是運營,要想做好客戶體驗,做到持續增長,就需要精細化運營。數字化運營不應只是互聯網企業的專有名詞,各類企業尤其是2C的企業,要想做好數據資產就需要用數字化手段來做客戶、營銷、內容等運營管理,這些日常的運營工作背后是數據驅動的。 在消費者領域,運營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改善消費者體驗。通過改善體驗能夠增強客戶關系,從而實現業務增長。體驗與增長是正相關的,大量研究表明,好的體驗在品牌口碑、用戶復購、客戶粘度、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都有切實的幫助。 第四個方面是智能化,通過智能工具來幫助加快決策,如投放策略、市場研究等,從而大大提高效率和準確度。 那么,如何做好這四個方面。從大量的客戶實踐中,我們也總結出一套“數字化消費者運營方法學”,我叫它為”消費者增長飛輪”,可以用四句話來簡單描述,“連接產生數據,數據驅動運營,運營改善體驗,體驗促進增長”,而現在增長是企業能夠活下來、能夠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時候。 在企業內部這個飛輪轉起來后,還可以企業把運營能力沉淀成為知識、學習能力,同時這種能力可以賦能給更多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擴展,讓他們也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樣消費者的體驗會變得更好,會有更多的客戶吸引進來,從而讓合作伙伴獲得更多的效益,這樣就有了第二個飛輪,第三個飛輪......像現在的亞馬遜、阿里、騰訊等。 方法學要落地,背后需要有平臺去支持,這個平臺就是消費者運營平臺。通過平臺,做好幾件事情:首先是“業務數據化”,包括歷史的數據,實時的數據,總之是接入數據越多越好;其次是數據資產化,進行數據分類、清洗、建模等,這是數據中臺主要要解決的內容,原始數據就是礦石,只有通過數據中臺,把金礦煉成金塊,價值才高。下一步是“數據服務化”、資產服務化,要把金塊加工成金條、金箔、金粉等能為其它應用所調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據業務化,數據被封裝成“數據服務”,被前臺業務所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所以數據資產價值跟固定資產價值不一樣,它是用的越多越值錢,這就需要有一個相關的過程,我們叫它“服務運營化”,服務要不斷地在這個動態應用的過程中,再不斷收集數據、用到更多的應用中,產生更多的價值。“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服務化、服務運營化”,這就是平臺需要做的事情。 除了平臺以外,數據化轉型對企業的組織跟人才也有很大的要求。一方面,企業做轉型,需要頂層設計,要確定好方向和資源投入優先級;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場景和需求又是自下而上涌現出來的,需要敏捷響應、不斷迭代。如何構建這種融合的組織管理方式,是企業做消費者運營最難的地方:怎么能夠把領導或者整個企業的統一規劃的東西,跟不斷變化的運營手段相結合。有時候運營了一下,發現效果不好,要不要改方向,怎么改?有的時候推出一個新品,運營的很好,但又發現與企業長期戰略不一致,要不要取消,還是修改戰略。 總之要把企業客戶發展戰略和日常運營和工具結合到一起,IT要與業務對齊,數字化不是目的,業務增長才是目的,這個是組織轉型最關鍵的。 其次,組織和技術都需要持續迭代。以前做IT系統, 是項目型的,風險考慮較多,要有90%以上的把握,才動手去做,項目結束后,系統就比較固化了,基本沒有迭代。現在的做法不一樣,可能只有50-60%的成功率,就要動手去嘗試,比如企業做直播,也許不見得能帶來多大的銷售,但去做過,就有了這個渠道的消費者標簽,畫像也會越來越精準,通過數據分析還會發現,產品業務通過短視頻推廣更有效。總之,要敢于嘗試,敢于擁抱失敗,要不斷學習,不斷迭代。 當然,這個里面還需要很多新型人才,如數據分析人才,算法科學家,內容設計家等,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合作來形成自己的人才庫。數字化時代的人才一方面要有技術和業務的綜合能力,要有溝通和團隊合作等軟技巧,最重要的還是用于當擔、舍我其誰、擁抱失敗的創業精神。 “行動起來”,直面互聯網的挑戰,堅定不移地擁抱數據化,狹路相逢,敢于亮劍者勝。謝謝各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