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山小記 文丨臧博 一條直直的臺階路,大約兩公里長。就是這條直直的臺階路把我們帶上了蓮花山。 回望山下,藍谷的水,在初夏的暖陽中歡快地流淌著。仄徑邊,山石上,雜花野樹,相映成趣,不知名的鳥兒在山谷間翻飛,鳴叫,回聲清幽,嚶嚶成韻。 走完臺階路,山勢趨緩,路面漸闊,也平坦了許多。沿右邊虎峪緩緩而上,不遠處,有一處地方,名曰虎頭溪。有巨石臥于澗邊,形似一虎。此處濃蔭匝地,遮天蔽日,泉水泠泠,山石森森,但聞水聲,不見其蹤,循聲而下,有溪水隱然而流于石上。 掬一掬清泉,洗一洗風塵,乏意頓消,氣爽了許多,便想著山的好,水的妙,感念著造化的神奇。 踏過虎溪石,山路陡然的就險了起來,經年累月雨水的沖刷,棱角分明的山石和盤錯相交的樹根就裸露而成了路面,路面變得窄了,陡了,也坎坷了。走了約二十分鐘,山勢才有些緩,一叢叢野月季,蓬蓬勃勃地開了,紫的,淡黃的,粉的花兒在山風中悠悠搖曳著,綻放著,山谷的空氣頓時彌散著它們的味道。 就這樣,一條山石積成的仄徑帶領著我們山回水轉,不遠處,雄奇險峻的蘆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山谷中是一片片青竹,密不透風的竹葉簇擁出一片青竹的海。沿著右手,轉過兩道彎,眼前豁然開朗,群山環抱中,竟抱出一塊臺地,山環著四面,樹長滿山坡,兩排青瓦僧房相對而出。沿著一條原木鋪就的木頭路緩緩而上,遠遠地就看見臺階之上默坐一僧,持經而誦。佛樂在山谷中回響,久久不息。兩排青瓦房的中間,是一片難得的空曠的平地,一邊是整齊的菜畦,一邊淺淺的水塘,準確地說應該是濕地,蓮兒在山風中靜靜地開著,山中的野魚在淺而澈的水中歡快地游戈著。順著中間花草叢生的仄徑,走到盡頭,便是化感寺了。 下山的路就輕松了許多,但人卻乏了,穿行密林中,腳下是風化半風化的山石,走起來吱吱作響,我知道,山下不遠處,便是流淌了幾千年的藍谷,可山上呢? 山上有寺,名曰感化,住有一僧,不知其名,來此修行,五年有余,藉為黑龍江人。 戊戌夏日記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滋水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