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 聚焦保險創新 1919年,美國人史帶先生在上海創立向國人提供壽險服務的的外資機構,開啟了友邦與中國的世紀之緣。100年的風雨過后,在促進京津冀保險業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引導下,友邦獲批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莊市開設營業服務部,這段緣分注定還要更走的更遠。 2020年3月12日,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2019年全年業績數據,2019年公司年化新保費增加2%至65.85億美元;純利66.48億美元,同比增長165%;稅后營運溢利上升9%至57.41億美元。 其中友邦中國內陸市場再次憑借強勁增長領跑: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同比提升22%,2019年稅后營運溢利同比增長28%,首次突破10億美元。 業績詳解 新保費增幅明顯放緩 在固定匯率基準下,友邦保險年化新保費增幅具有明顯的同比下行趨勢,在經歷2018年實現16%增幅的年化新保費后,2019年增幅僅2%,全年數據為65.85億美元。增幅減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即香港地區年化新保費出現11%的縮減。 香港業務下滑亦拖累了友邦保險集團業務增長勢頭。數據上來看,友邦保險集團2019年新業務價值增長6%至41.54億美元,而不計入香港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增長16%。 對此友邦保險表示,在2019年,公司業務所在的部分市場面對不少挑戰,包括消費者信心下降,以至政治及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尤其是下半年中國內陸訪港旅客人數減少,對公司最大市場的新業務銷售構成影響。 根據香港保監局臨時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的毛保費總額(壽險+產險)為4369億港元,較2018年前三季度同比上升12.5%。但從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新單保費收入出現了明顯下跌,從第二季度的136億港元下跌至第三季度的97億港元,跌幅達28.8%,這也直接對友邦的業務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內陸市場成業績增長引擎 2019年友邦中國內陸市場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同比提升22%。基于新業務的攀升,友邦中國內陸市場2019年稅后營運溢利同比增長28%,首次突破10億美元。 分地區來看,香港、新加坡等地營運溢利均等于或低于6%,最終整體9%的增幅主要依托于中國內陸的拉動。 根據保觀統計,自2014年以來,中國內陸業務常年是友邦保險的“利潤引擎”。2014年-2019年,友邦中國內陸業務稅后營運溢利增幅分別為38%、28%、29%、39%、32%,28%增幅,一直位于友邦集團各市場之首。 友邦的優勢與隱患 高產出的代理人隊伍 說起友邦的優勢,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它的高質量代理人隊伍。友邦保險的保險分銷渠道主要為代理人渠道+銀行保險等戰略合作伙伴渠道。其中,代理人渠道為新業務價值主要貢獻渠道,自 2010年上市以來,代理人渠道貢獻占比不低于70%。 2015-2019 年數據顯示,友邦中國MDRT會員數量及占比均在提升。友邦中國MDRT占比自 2015年的2.64%提升至5.86%,提升3.22個百分點。友邦保險的MDRT會員中,頂尖會員及MDRT的超級會員人數較多,體現了超高業績。以2018年友邦香港 MDRT代理人為例,MDRT會員共計3,785人,屬中國香港地區人數排名第一。 MDRT和非MDRT 的人均產能均高于其他險企。以中保協 2015-2017年針對高銷量代理人年人均保費變化情況為例,保險行業內 2015-2017年高銷量代理人年人均保費收入為 25.11萬,友邦中國 2015-2017年代理人人數分別為 30,803/36,470/43,380 人,年人均保費收入分別為 40.8/ 44.1/47.9 萬美元。 之所以能夠有效激代理人產能,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友邦豐厚的公司激勵,根據調研得知,友邦中國對于代理人的激勵措施包括在達成業績標準后,給予代理人傭金的 10% 作為額外獎金鼓勵,對于當年成為MDRT的會員可再加上傭金8%獎勵。粗略計算,成為MDRT 的代理人當年可獲得1.18 倍傭金,極高的提升了代理人的能動力。 其次是友邦較高的代理人招募條件。根據2019年保險中介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各學歷代理人中年實收保費30萬元以上的占比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最高 。 代理人實收保費30萬以上學歷分布圖(來自中銀證券) 其次是友邦早早地進行了代理人渠道的改革,保險行業一直存在代理人“大開大合”的情況,即高入職率及高流失率。早年由于保險代理人入職門檻較低,新招募人群普遍學歷素質偏弱。 保險銷售對象“挖掘”親人朋友資源,在熟人紅利過后,難以展開其他“對外”銷售,代理人首年留存率極低。 隨著我國壽險市場的改革以及監管的督導,渠道轉型成為中國保險行業頻繁提及的戰略規劃,原有消耗“內生資源”的銷售模式行不通,行業銷售轉向“量價齊升”的導向。保險公司進行代理人清虛,提升隊伍效能。 在如今友邦保險代理人高效產能的背后,也經歷了2010-2014年人力脫離的陣痛,期間代理人增速及保費收入均低于同業。但更長的培訓時間,更嚴的準入門檻,讓友邦實現了代理人隊伍產能質的飛躍。 友邦招聘代理人要求 靈活的保險產品投放策略 AIA在主營地區投放產品與政府推廣、市場需求密不可分。以新加坡與中國香港地區為例,在新加坡響應政府需求,投放醫療保障、創新型重疾險產品;在香港市場多以儲蓄保值增值需求導向的產品。這種產品區分于政府推廣和國民需求密不可分。 以新加坡為例,2012 年新加坡政府為補充國民壽險保障缺口,開展“金融理財顧問行業檢討”,并在2015年實施相關改革措施。改革主旨是提高國民的壽險參保率和保障程度,要求在新加坡的壽險公司向消費者提供簡單、易于比價的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產品。 友邦保險抓住地域政策要求,優先在新加坡市場投入高性價比的終身壽產品,為集團在該地區逐步提升市占率打下基礎。 品牌形象優勢,精準針對高凈值客戶 友邦保險的目標客戶為富裕及高凈值人群,提供高價值的健康保險,并結合客戶資產繼承需求提供 “保險+信托”的跨境服務。以以友邦中國的“傳世”系列產品為例,從身前保障+高端醫療服務,身后傳承,涵蓋了高凈值人群及家庭的財富和保障需求。友邦保險為高凈值客戶提供 3 類型產品:1.高保額產品,通過保費和保額的高杠桿傳承財富;2.高保費產品,通過萬能險及投連險等產品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3.高端醫療產品覆蓋醫療消費支出。 而中國高凈值客戶及其金融資產投資的高增長,為友邦保險帶來發展機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高凈值客戶2013-2016 年 4 年 CAGR 高達 21%,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投資規模4年 CAGR 高達 24%,預測 2018-2023 年中國高凈值客戶 CAGR 增速為 8%,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投資規模 CAGR 可達16%。高凈值客戶更加注重財富保值及財富增速。同時注重資產配置分散風險。而主營面向高端客戶市場的友邦保險,將享受高凈值客戶增長帶來的發展紅利。 隱患與危機 但是在2019年三季度開始的這段時間中,友邦業績出現了明顯下滑,也暴露了友邦在運營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以及未來發展的潛在危機。 首先是香港局勢的不確定性,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內陸訪港旅客人數減少,對公司香港市場的新業務銷售構成影響。 其次是疫情的沖擊對友邦的代理人渠道產生了巨大影響,前友邦掌門人黃經輝也在年報中直言“外游限制加上社會大眾普遍不愿意進行面對面會議,已對友邦第一季的新業務銷售造成顯著的影響”。 友邦多位代理人表示,“2月、3月簽單基本放空”“簽單銳減到原來的一成”。從內陸上市保險公司保費數據來看,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一季度保費呈34.92%及13%的同比增長,這兩家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開門紅的前置,而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平安壽險一季度的保費收入分別為918.4億元、535.79億元和1742.24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平安壽險更是出現兩位數負增長,一季度同比下降11.02%。 以面對面銷售為重點的友邦保險,首季新業務價值大概率有重大下降。 最后是利率下行風險,隨著美聯儲開始無限量放水,也就意味著利率將持續下調。保險公司負債端及資產端兩端受利率影響。利率持續下行,會對保險公司再投資產生壓力,并且造成負債成本增加。 深耕國內市場,內陸成為新“基本盤” 保險行業是中國金融行業開放程度最早、最廣的市場。友邦保險中長期受益于中國內陸市場擴張紅利,一方面友邦中國代理人規模的持續擴容,以及高端服務及專業度品牌聲譽,另一方面是在內陸持續增加城市布局。除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及江蘇等地區開設分公司,開拓天津、石家莊等地區外,后續也將正式設立友邦中國壽險子公司加速城市布局。 友邦在國內主要城市保費收入變化表(來自中銀證券) 從近幾年友邦在國內幾大重要城市保費變化表可以看出,友邦在國內的保費一直維持高速增長。 隨著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中國的人均GDP已從2013年的5600美元增長到 2018 年的 7,600 美元,在2023年預計達到9900美元。同時中國的人均名義GDP已經達到了10000美元,根據奧維咨詢的報告,這一點被視作保險普及的重要拐點。 拐點的出現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既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更高的天花板,但也對它們的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友邦本身的定位就是服務更多的高凈值人群,隨著國內這類人群的增多,友邦的目標群體無疑將會變得更為龐大。這一點從數據上來看也非常明顯,2019年友邦中國內陸市場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同比提升22%,稅后營運溢利同比增長28%,首次突破10億美元。 友邦在內陸市場的未來,值得期待。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