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軍 父親老了! 年逾古稀的他,腰彎了,背駝了,兩條腿也變得僵硬不聽使喚了。他再也承受不住桃園繁重的勞作了。 無奈的父親終于痛下決心,宣布放棄那片他經營多年的桃園! 可是,父親是多么的不舍啊! 那片桃園,傾注了父親太多的汗水。 1984年,村里實行聯產到戶大包干,父親分到一片河灘地。那是怎樣一片貧瘠荒涼的地呀,亂石翻滾,荊棘叢生,薄薄的土層不過兩三厘米厚,還大多是沙不是土。父親從此開始了日復一日改天換地的勞動。先是用尖鎬,一鎬一鎬地刨地,沙(shà,篩選的意思)出里面的石頭和草根;再用小推車,一車車把石頭和草根推到壟頭;然后用小驢車,從5里地遠的東山坡一車車地拉來黃土;最后配以一定比例的羊糞、雞糞,一層層均勻地鋪進地里。經過一整個冬天和一整個春天,終于把地整得有模有樣了。種上一排排翠綠幼嫩的小桃樹苗,就種下了他的希望、他的渴盼。可是夏天來了,雨季到了。河水上漲,漫上了河灘,一夜之間,樹倒土流,河灘地又變成了亂石灘。那一刻,父親有過沮喪,有過懊惱。不過最終,他還是振作起來,重整旗鼓。 修建了壩墻,擋住河水的肆虐;墊高了土層,防止水流的淤滯。終于,地再一次整好了,可以再一次種下樹苗,栽出希望。可是,三尺長的樹苗栽下去,要澆水,要施肥,要松土,要鋤草,要打藥,要修枝……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無休無止。 俗話說,十年樹木。桃樹從初栽到結果,至少需要三四年,到大規模結果的盛果期,至少需要六到八年!父親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從早到晚,從春到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整忙過了三十年! 那片桃園,收獲了父親太多的喜悅! 集體經濟時,我家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孩子多且年紀小,母親常年生病,家里只有父親一人掙工分,一家7口的開支用度,確實入不敷出。為此,父母整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自從有了這片桃園,父親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心思都用在種桃上,每天披星戴月,樂此不疲。天道酬勤,父親的勞作有了豐厚的回報。承包桃園的第三年,我家靠賣桃就收入了4000元,第四年6000元,第五年達到10000元!那可是上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啊!父母曾經愁苦的臉上終于露出了歡樂的笑容。從此,父親更加用心盡力了,在他眼里,桃樹就是全家的命根子!小心翼翼呵護,耐心精致管理,甚至在桃子即將成熟的時節,吃睡都在桃園,一分一秒也不離開。靠著父親的用心,桃園的桃子個個紅艷艷、脆脆甜,拉到市場就能賣上好價錢。 隨著賣桃收入的增加,我家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不僅先后購置了電視、冰箱、洗衣機,而且蓋起來六間寬敞明亮的大瓦房!從低矮破舊的三間西廂房,搬到寬敞明亮的大瓦房的那一刻,父親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里,都洋溢著滿滿的歡喜。 那片桃園,承載了父親太多的希望! 我們家姊妹5個,大姐是最受累受苦的一個。她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從小忍饑挨餓。上學又趕上“文革”,白白荒廢了學業。大姐過早輟學,幫父母一起挑生活。恢復高考后,1980年,二姐成為小山村第一個大學生。為湊夠二姐的路費和學雜費,父親四處借錢。 接下來的幾年,三姐、我和妹妹也先后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學校。好在當時家里開始有了賣桃的收入。面對學雜費用,父親心里有底,他語氣堅定地對我們說:“你們就使勁學吧,學到哪,我就供你們到哪!”那時的父親是自豪的,畢竟一個普通農家連續出了4個大學生,在當時的小山村著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那時的父親也是自信的,因為,有了桃園的收入,他就有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可以挺直腰桿,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供養孩子念書成才了! ……,……! 如今,父親不得不和他心愛的桃園告別了。 父親說:“只要我活著,每年我還要到這地里走一走,看一看……” 父親對桃園的千分不舍、萬般難分,我們都看在眼里,也擱上心頭了。 幾經協商,終于確定二嬸家的弟弟接手承包我家的桃園——不需要繳納一分錢承包費,但前提條件是,務必繼續好好管理桃園。 真心希望,桃園始終有情有義——年年春來時,父親仍然可以到這里來轉一轉;桃子成熟時,父親仍然可以摘下一顆嘗一嘗…… 于父親而言,桃園不是單純的桃園,那是他的年華過往、生命維系;桃園在,歡樂就在,寄托就在,夢想就在。插圖 王金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