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就像老黃牛一樣勤奮,但掙的錢卻只夠溫飽。 這其實,是很多普通人的困局。當一個人長期待在熟悉的圈子里,思維就容易固化,也很容易陷入焦慮。 如果你去問肯講真話的有錢人,會發現他根本不是靠勤奮發財的。 而是在某段時間內,提升了賺錢的思維認知,因此才能敏銳地發現賺錢的機遇,并牢牢抓住。 這就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你賺不到,超出你思維認知的錢。 有一個荒誕的段子: 一群乞丐因為爭搶食物吵成一團,旁邊有一塊碩大的鉆石,他們卻視而不見。 乞丐沒有能力搶鉆石嗎? 當然不,他們只是沒有認識到鉆石的價值。 這就是思維認知高低的區別,也是普通人掙不到大錢的秘密。 那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提升思維認知,盡可能地多賺一些錢呢? 最近我研讀了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人生建議,從中受到了很大啟發。 洛克菲勒的財富智慧十分超凡,他從一窮二白奮斗成為石油大王,從書都買不起的窮學生,逆襲成為19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 他又把畢生的財富智慧,以信件的形式傳給子孫后代。老話常說富不過3代,而洛克菲勒家族卻傳承了6代,財富經久不衰。 我從他的財富智慧中發現,想賺大錢,有3種思維,比勤奮更重要。 01、積極行動第一個賺錢的思維認知,是任何時候都要積極行動。 洛克菲勒說過: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世界上沒有哪一件東西,不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所得來的。 確實,如果只是空想,從不行動,那再好的機會,我們也抓不住。最終,只能成為庸庸碌碌普通人,掙不了大錢。 有一則寓言故事,主角是一位特別虔誠的信徒,每天三餐前都向神禱告,“求求你,保佑我中一次彩票吧!” 然而,一輩子過去,他也沒有中過獎。 當他死后見到神時,特別氣憤地質問:“我是你忠實的信徒,每天都向你禱告,一輩子就這么一個愿望,你怎么都不肯幫我!” 神無奈地回答:“那你禱告前,倒是先去買張彩票啊!” 故事雖然荒誕,但道理卻是相通的,只有行動才能遇見機會。 洛克菲勒就堅信,人生是一場偉大的戰役,只有行動,再行動,才能離成功的機會越來越近。 他進入石油行業時,市場很混亂,多家企業各自為戰,競爭十分激烈。 在做了仔細的調查后,他認為與其等著被其他企業收購,不如主動建立一個龐大、高效的石油集團,這樣才能在行業中屹立不倒。 心動,就要積極行動。 他主動約見了佩恩公司的大股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打動了對方,成功收購了該公司。 隨后蠶食其他企業,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就把22家競爭對手拉攏到自己旗下。 他成了行業的超大贏家,也成了全美煉油業的領頭羊。 所以,一定要做行動的巨人,積極行動起來。 每天積極一點,明天你就離賺大錢的機會更近一點,更能抓住它。 02、迎難而上第2個賺錢的思維認知,是迎難而上。 洛克菲勒認為,在成功者身上可以發現一個統一的特性:他們都是迎難而上的勇者。 在我們普通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時候。洛克菲勒也不例外,他年輕時,曾遭遇過嚴重的職業危機。 當時石油界都在傳原油將會枯竭,連他的合伙人都開始悄悄出售手中的股。 還有股東建議退出盡快轉行,而洛克菲勒面對這些恐慌和質疑,非常堅定地說,我必須迎難而上! 他堅信新油區會帶來新的利潤,最后他用自己的錢進行投資,并主動承擔兩年的風險。 結果他成功了,新油區讓他在石油行業的聲譽和事業版圖更上一層樓,他獲得了不可撼動的統治地位。 敢于迎難而上的態度,有助于創造機遇,而機遇就在你的選擇之中。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也是一位敢于迎難而上的勇者。 他年輕時在一家快倒閉的公司實習,公司需要接到新訂單才能渡過危機。而新訂單的產品需要一種新材料,新材料的技術要求,遠超出現有的水準。 稻盛和夫待在實驗室,一次又一次進行實驗,整整半年他都沒有成功了,沮喪的想放棄。 關鍵時候,他想難道我真的要放棄嗎?就因為這條路更難? 正是一念之差,讓他得以繼續堅持。不久后,成功研究出新材料,拿下了松下電子大訂單。 既拯救了公司的命運,也改變了他自己的人生。這項技術,后來為他創業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困難就像虛張聲勢的紙老虎,如果你表現出畏難情緒,那么就會覺得越來越難,很容易被它打敗。而當你鼓起勇氣迎頭而上時,很多時候,困難反而會迎刃而解。 03、成長型思維第3個思維認知,是成長型思維。 什么叫成長型思維,是指當我們遭遇失敗時,也能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大家都知道,成功和失敗相依相隨,有成功就會有失敗。而每一個成功者,都會經歷失敗的考驗。 成功的有錢人跟普通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對待失敗的態度。 有些人遭遇失敗后,怨天尤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洛克菲勒,卻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越挫越勇。 他做豆子生意時,剛簽訂了一筆大訂單,買進了一批豆子,準備大干一場。 結果天災來了,拿到手的貨物只有約定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中,還有黑心商家摻雜的砂土。這筆生意,讓他賠得血本無歸。 如果他當時也向失敗低頭,也就沒有后來的億萬身家了。 他很快重振旗鼓,跟銀行貸款,不久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洛克菲勒曾把失敗比作烈酒,我們把苦澀咽下去,剩下的就是精神。 愛迪生發明電燈,曾經失敗過1萬次。有一位年輕的記者就問他,您對失敗1萬次有什么看法嗎? 愛迪生笑著回答,我沒有失敗過1萬次,我只是發明了1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這就是普通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在成長型思維的人的眼里,失敗只是為了更好地挑戰,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