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明式家具,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簡潔流暢的造型,如書法般的優美線條,嚴謹的卯榫構造,繁簡相宜的裝飾,還是它們彰顯出的靜寂典雅、精致內斂之審美趣味? 或許,會最先想到一個人——“不愛江山,獨愛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1605年一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明朝倒數第二位皇帝,16歲登基,在位七年,年號天啟。 明熹宗朱由校天生心靈手巧,對制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涂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親自動手,并且做出來的器具都裝飾的色彩斑斕,精巧絕倫,就是當時最好的大匠亦不能及,他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木工皇帝”。 水平高超 工藝精湛 朱由校的在木工活的領域內是有很多了不起的發明創造的,明代天啟年間皇宮里的床都極其笨重,需要十幾人才能搬動,用料費,樣式也極其普通。 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張床,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著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明天啟 填漆戧金大龍柜的柜門殘件 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據《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樂此不疲 愛好成癖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 熹宗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天啟帝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網上流傳此為“天啟帝制造”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并喜歡創造新花樣,讓身旁太監們欣賞評論。 明熹宗還喜歡在木制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制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御制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 造景修殿 醉心建筑 ![]() 熹宗還想做一個出色的建筑師。天啟五六年間,朝廷對紫禁城的三座主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 熹宗在工程中大顯身手,從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裝飾,他都親臨現場,仔細指導,高興了還會當場脫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們一起大干一場。 有時他心血來潮,在宮中興建一些小巧別致的房屋,內設精密的機關。建成后他總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對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找來身邊所有的人一起欣賞。 時間一長,他的興趣過去了,就派人立刻毀掉,再重新建造別的花樣,總是在建了拆、拆了建中玩得樂此不疲。 治國無能 木匠由心 只不過,最可惜的莫過于朱由校生錯了帝王之家。這些愛好和手藝,如果在民間,必然是一個發家致富的傳說,但是放在皇帝身上,卻成為了亡國路上的催化劑。 世人討論前人功過是非時,容易忽略一個人最簡單的至情至愛,“偉大的皇帝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一挑一”,迫于自己的皇帝身份,這位可愛的木匠皇帝流傳下來的作品少之又少,但卻在繁冗艱深的明朝歷史中,添上一抹難得的光彩。 ![]()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