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仞 首發公眾號:泡椒的小酒館 前言:任何細水長流,終能變成洪水猛獸。 2021年的1月8日,央視新聞發布了抖音由于含有大量不雅導向的視頻,被上層機構處以行政處罰的公告。 說起抖音,各大年齡層的人肯定都不會陌生。 是未成年人的娛樂工具,成年人的生意平臺,廣場舞大媽的現場直播福音。 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背后,更加令人深思的,就是它傳播的內容到底對這個社會的群眾是否合適呢? 1月8號的這則新聞已經給抖音平臺定了性:一定是弊大于利。 而且對于未成年人而言,這種傷害幾乎存在毀滅性的可能。 要知道,抖音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火爆這個世界了,“南抖音,北快手,中間夾個火山口。”這是當年網友流傳的一個段子。 可是不管什么東西,一旦開始火爆,就會有人不擇手段地去蹭流量。 這些不良信息就會趁機躲在視頻背后,要么是抖音審核不嚴謹,要么是偷渡技術高超,總會機會潛移默化地進入到每個正在刷這個視頻的人的視線內。 人和機器一樣都是有缺陷的,但機器的缺陷更多是人的賦予。 汪海林評價過人都是有低級趣味的。 這是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對于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是低級什么是高級,并且更可怕的,就是把低級趣味當成高級趣味把玩。 很明顯,這種猜測已經不只是猜測,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實現了。 “抖”出身體里的煩惱“音”階,誰知道會不會成為往后余生的律動? 不知大家是否在抖音上看過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告別儀式:一個女孩在抖音上哭著喊自己的媽媽車禍去世了,能不能給我點一萬個贊。 沒錯,這是個未成年的孩子! 千年前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被這個孩子用字面意義和藝術表演惟妙惟肖地表達了出來。 根據網友在抖音平臺搜索到的信息,該賬號一共有574個粉絲。 無獨有偶,抖音的推薦機制上還發現了多個類似的哭訴視頻,都無一例外地寫著上述那句驚世駭俗的話。 那么多孩子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調侃自己父母的生死來換取一份利益,況且這利益只是平平無奇的點贊,試問抖音到底教給了孩子什么,又讓孩子學到了什么? 人之心難得的本就是比其他生物多一分理性,正因此,人之心真正可怕之余在于忘掉了必要的感情,卻學會了淡薄與無情。 我說的不止是屏幕里的孩子,還有屏幕前被博取眼球的烏合之眾。 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一鍵三連”,涵義為點贊、評論、轉發。 以此次事件中的女孩為例,要三思而后行。 該不該要,是出于媒體人的虛榮心;該不該給,是出于觀眾的責任心。 畢竟,誰也不希望因為自己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讓他人在“快樂”中加劇人間的不幸。 現在我們會在菜市場,看見孩子在刷抖音,在宴席上,看見孩子在刷抖音,甚至在月明星稀的被窩里,視頻里鬼畜的笑容依然纏綿于心,王者榮耀的打斗還撕心裂肺地叫個不停。 這或許就是洗腦的最佳方式:忘掉這個世界的同時,把自己也忘了。 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過去統計過中國人幸福指數的數據,結果是不理想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理想的社會,當記者問你覺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的時候,會有不計其數的家長回答: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 寥寥幾句,乍一看平平無奇,回味開來,卻又平中顯奇,淡中有味。 在2016年的時候,安吉新聞網發布了這么一則新聞,文章的標題便是《孩子,愿你能快樂無憂地生活下去》。 章村鎮的28歲小伙張孝鋒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隨著年齡增大,病情會越來越嚴重,而作為母親的蔣水珍并沒有因此放棄兒子,也說出了讓所有母親共鳴的那句:只希望兒子能保持目前的身體狀況,快樂無憂地生活下去。 在張孝鋒11歲時,他就已經完全喪失了獨立行走的能力,在生活的重擔下又迫使母親不得不再打一份工補貼家濟。 因為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兒子身邊,手機在她眼中就變得格外重要,既是與兒子及時溝通的工具,也是她活下去的希望。 “他有什么事了,一個電話打來,我就得立馬趕回家。手機就像是我兒子,到哪里都不能把它落下。” 這就是孩子和大人之間的區別,孩子放不下手機是因為貪玩,而有人放不下手機是因為擔心,是因為愛。 同樣都是人,孩子可以把父母的生命從嘴邊拋棄,而父母會一塵不染地把孩子捧在手中牢牢握緊。 抖音式的成長,難保不會讓成長變得扭曲。 End 只有腳踏實地的精彩,沒有抖出來的華麗。 但愿迷途未遠,還能追回已逝的光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