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歷史中的封郭洲 封郭洲在哪?這個問題現在恐怕沒有幾個人能立即回答出來。就連很多生活在黃梅張河、郭塆、套口等地的年輕人,知道自己家鄉是湖北黃梅人的多,但卻不知道這片熱土在80年前是封郭洲,是江西省德化縣的封一鄉、封二鄉。 《德化縣志》記載:洲在江北對岸,界連黃梅清江鎮,順治十七年立有界碑,封郭洲東止清江鎮、南止大江,北止湯湖口,西止套口。湯湖口就是孔壟的灘湖橋,即德化橋。封郭洲,其實就是現在小池、分路、孔壟等地的一部分(即今東西二港之間的一帶地方)。在過去孔壟是以東港為界,以灘湖橋來連通兩省出行。 在明代之前, 封廓洲原為江水沖擊地帶,地勢低洼,是長江中一沙洲。春泛水漲則澇,秋冬水退則露地。隨著長江曲流汊道的逐漸演變以及人工堤岸的修筑, 封郭洲慢慢成為沃土。在當年,封郭二鄉呈帽形凸入黃梅縣, 是九江府在黃梅境內最大的一塊嵌入地。 1936年行政區劃調整,隨著湖北與江西兩省行政人員的交接,江北原屬江西德化縣之封郭洲就劃給了黃梅縣,從此,有了一個版圖完整的黃梅縣。 作為孔壟人,一直以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為什么孔壟東港南岸的風俗和北岸不同?”原來兩地雖然只隔一條港,但是在過去卻是兩個省。或者可以說,孔壟東港兩岸就是典型的“吳頭楚尾”。 也曾經非常好奇,為什么在黃梅下鄉有東西二港?是人工挖的,還是天然而成的?當我查閱資料時才知道,東西二港之間的那塊平原就是長江沖擊而成的封郭洲。 撥開迷霧,原來如今孔壟的梅垏、張河、鄧渡、分路的分路口、小池的軍垏、長垏就是歷史上的封郭洲。 作者:曹錦軍 湖北黃梅人 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黃梅作協常務理事、《曹錦軍圍爐》文學微信平臺主編。著有《北緯三十度上的黃梅》、《煙雨浸潤濱江城》、主編有《穿越時空賞黃梅》、《大美黃梅》等書。 編 輯:唐亞紅 執行主編:魏鮮紅 主 編:曹錦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