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腦海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線上展覽是哪個? 是博物館的3D文物展,還是美術館的360度VR當代展,抑或是畫廊、藝博會的作品線上呈現?毫無疑問,“云展”已經成為當下藝術領域的熱詞。當藝術機構憑借第一輪“云展”斬獲千萬流量后,他們之間的線上較量才剛剛開始…… 而一場展覽的主導者——策展人,在未來線上線下“兩開花” 的策展工作中,勢必將面臨新的挑戰。 線上策展:把作品和文字“搬”到網上? 疫情期間,江蘇省美術館策劃推出了系列在線展。江蘇省美術館青年策展人陳婭說道:“疫情中,館內展覽策劃與研究部都在圍繞‘自選主題’進行策劃。在疫情最焦灼的階段,部門同事就策劃了‘人類歷史上經典抗災主題系列展’;近期春暖花開但大家無法出門踏青的時候,推出了‘游·江南春意主題展’。我自己也收集整理了上世紀50-80年代有關公共衛生的老宣傳畫,做了一期‘新中國宣傳畫中的愛國衛生運動’,推送的時間正好是各小區開始封閉管理,進行衛生消殺的節點”。 江蘇省美術館的在線展合集 阿拉里奧畫廊線上展“雕塑之上” 疫情之下,在線展多如牛毛,展陳方式也五花八門。可是,如何才能做好在線展?將作品圖及文字“搬”到網上,就可以稱為在線展嗎? 批評家、策展人王春辰認為并不是,優質的在線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需要跟社會危機結合起來,展覽的內容要有思想深度與廣度。“比如,在線展可以通過展示版畫、新聞出版物或照片,探討19世紀是如何防疫的?中國古代是如何防疫的?疫情的防治中,古人用的是什么醫療器械?哪些作品體現了中世紀的黑死病等等”,他說道,“除了主題緊貼社會危機外,在線展的網頁必須進行設計規劃。視頻、文字、圖像等都需聯結起來,觀眾只須移動鼠標及滾輪,頁面便會迅速做出反應,推出隱含的視頻、聲音等信息。在線展的優勢之一是消解了現實中藝術品的借調程序,使在物理空間內不可能借到的作品得以展示,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一點”。 “Zero藝術家組合和ZERO流派藝術家作品群展”在線展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2015年 作為探索文物藏品的一種新方式,數字故事以敘事而非展示為主導思想,通過編排有趣的歷史故事,帶領用戶開啟身臨其境的互動之旅。可以說,交互是數字故事的核心,也是王牌。 Welcome Collection數字故事之“MINDCRAFT:A century of madness,murder and mental healing” 策展人的身份轉換 誠然,無論是策展理念、策展邏輯,還是呈現方式、觀看方式,在線展與實體展都有很大不同。此外,作為“藝術故事”的講述者,觀看和闡釋藝術方式的變化,使策展人在策劃在線展中遭遇著身份轉換的多重壓力。 不斷參與策劃在線展,讓徐婭對這個問題感觸頗深。她認為,線上展更多的是由新媒體自身的發展規律為主導,還不能完全像線下展覽一樣帶來多維度的智識體驗。在此基礎上,線上展覽對策展人的挑戰來自于溝通與博弈的一體兩面。 溝通意味著策展人需要與熟悉新媒體規律的編輯、觀眾建立更密切的聯系,復雜的線下展覽結構可以重新排列組合,以一種全新的敘事關系在線上呈現。而博弈代表策展人不能受制于新媒體過于濃縮化、碎片化和娛樂化的“短平快”效益,甚至需要有意識的與產生這種效益的機制相抗衡,來平衡高質量的內容輸出。“雖然在今天,美術館和博物館穩固性的權威形象隨著與公眾互動關系的加深有所消解,但真正有深度的內容依然要通過付出一定的精力、成本來獲取”,陳婭說道。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藝術的歷程”檔案密集架www.hbjhgy.com 然而,不同于文博機構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畫廊展覽更追求資本效益。當藏家提出“沒辦法直接看到作品就是一個大問題”、“看不到實體藝術品,沒辦法打動我”的質疑時,線上展又對畫廊策展人提出了什么挑戰? 畫廊閉館期間,張勇始終積極推進在線展項目,并在此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他認為,跳出原有策展邏輯,抓住觀眾的興趣點,可能是在線展對畫廊策展人提出的最大挑戰。在以往的策展邏輯里,策展人占主導:動線、燈光、作品語境與邏輯關系等都需服從策展人的構思與編排,且這種構思與編排都局限在一個空間里。而展覽到了云端,空間變得虛無縹緲,觀看方式被徹底打破,策展人退居次位,觀眾占據了觀看主導。這時,觀眾的體驗感及興趣點,必然成為在線展策劃時不得不考慮的內容。“具體到畫廊工作,我們在策劃在線展時,還是會主要解決客戶的疑慮和考量”,張勇補充道。 對于這一問題,杜曦云有自己的看法:只有一種展覽最適合線上展示——作品和展覽本身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生成的,其最佳展示空間就是電腦、手機屏幕。而這種在線展更“燒腦”,也更考驗策展人對虛擬世界的技術和趣味的把握,這對策展人的舊有思維和能力是一種挑戰。 杜曦云說到了在線展中至關重要的兩點:趣味(包括觀眾趣味和展覽趣味)與技術。同實體展不同,在線展的所有創意都依賴技術實現,鏡頭像素、燈光亮度、鼠標定位精度(DPI)、高空取景效果,甚至連拍攝角度都對在線展效果影響巨大。 為了確保在線展的呈現效果,YC文化集團提供300DPI,30億像素的圖像數據高清采集全景數據;對特殊場地提供的拍攝服務,最高可達5米,提供300DPI,2億像素的圖像數據,而對場館外景提供的拍攝服務,最高達500米,提供300DPI,1億像素的圖像數據。目前,YC文化集團已為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布達拉宮等多家文博機構提供VR看展服務。 策展人如何“破局”? 如果說實體展的策展人是“藝術故事講述者”的話,那么,在線展中的策展人更像是一個電影導演。TA們不僅需要考量展覽動線、主題、展品間的邏輯關系、燈光、用戶趣味,更需要協調各方因素,考慮當前技術是否足以實現。可以說,對策展人而言,這是一個更為復雜、更令人捉摸不定的生態系統。那么,面臨這種局面,策展人該如何“破局”? 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剛剛在劉海粟美術館導覽了“游藝·開荒——劉海粟歐游九十周年紀念展”。她提到,在線展中,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策展人不如打破當下各自策展的局面,利用在線展不受物理空間限制的優勢,從趣味入手。如,針對實體展中尚可開發、挖掘的點,聯合擁有相關藏品單位的幾位策展人,在同一時間,圍繞同一話題,對各自藏品進行講解、討論。馬琳特別說道,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在線展,都應發揮用技術手段深入觀看作品細節的優勢。 識別二維碼 查看北京畫院:越無人識越安閑 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專題展 對于這一問題,張勇給出了另外一種思路:以用戶為中心策劃展覽。相較于線下觀展,線上觀展具有更大的隨意性:首先,觀眾可隨時隨地觀看展覽,無須花費太多金錢及時間成本;其次,觀眾可隨時終止觀展行為。因此,在線展中,策展人應當用引人入勝的腳本設計牢牢抓住觀眾,吸引其完成觀展行為。如何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張勇認為,策展人應當以電影導演的視角策劃展覽。 識別二維碼 全景瀏覽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 總的來說,優質的線上導覽可以打破線下展覽在時空上的局限(如VR技術由于完整保存了線下展廳的全部內容,超越了展期時間的限制,也已經成為策展行業內考核優秀展覽項目的重要指標),一些受制于展廳空間無法闡釋到位的圖文互證關系,也可能因線上導覽的推廣成為獨立的敘事單元,更好地幫助觀眾完成對藝術的理解。 而“線上線下兩開花”的期望使得在線上展的策劃中,策展人不得不思慮周祥。但退一步講,在線展是否還需要專業策展人?未來的在線展,是否會出現“人人都是策展人”的局面等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今 | 日 | 課 | 程 | 推 | 薦 張鵬《盛世之氣:藝術現代性溯源——談徐悲鴻對中國畫的另一種反思》 徐悲鴻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 就認識到了敦煌和絲綢之路的重要性 徐悲鴻在歷史和現實中尋找認識傳統的方法 并以此為起點 |
|
來自: 新用戶1378srOM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