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說忽悠,很多人就會想到趙本山的小品《賣拐》,里頭趙本山把范偉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其實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之中,涌現過很多很多的大忽悠,比如說燭之武忽悠一下秦穆公,結果秦國軍隊就撤退了;徐福忽悠一下秦始皇,結果帶著金銀財寶和童男童女就一去不復返了;呂不韋忽悠一下秦國公子之楚,結果后來就當上了秦國丞相。雖然都是大忽悠,但在歷史上要論本事最大,最成功的忽悠,我只服兩個人,那就是蘇秦和張儀。很多人都喜歡拿蘇秦和張儀作比較,我覺得還是蘇秦略勝一籌,一來蘇秦忽悠的是比秦國都弱的六國,二來蘇秦曾經佩戴了六國相印,張儀(好像加起來有三國相印)肯定沒這么多!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蘇秦是如何成功忽悠六國國君,讓自己身佩“六國相印”的。 蘇秦從鬼谷子那里學成下山以后,來到燕國見到了燕文公,他先是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國際形勢,接著就是一頓批評燕文公的戰略失誤說:“秦國雖然強大,但是畢竟隔得很遠,您現在要擔心的不應該是秦國,而是強大的鄰國趙國,如果燕國和趙國合縱友好了,即便秦國出兵,先面對的也必然是趙國,所以不管怎樣燕國都可以得到安定發展!”燕文公聽了以后,覺得很有道理,就派他出使游說趙國。 到了趙國以后,蘇秦忽悠趙侯說:“現在山東六國之中,唯有趙國國力最強,現在趙國所畏懼的無非是強大的秦國而已,只要趙國和其它山東五國結成聯盟,秦國必然不敢跨出函谷關半步,那么趙國的霸業就指日可待了!”趙王覺得言之有理,非常認同他合縱六國的想法,不但把相印交給蘇秦,還派他去游說其它國家。 蘇秦來到了韓國,忽悠韓王說:“韓國雖然地盤小,但是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武器也是列國中最好的,現在卻選擇侍奉強大的秦國,秦國下一步必然會要求韓國割讓宜陽和成皋,一旦同意,那么秦國的需求就變得更加變本加厲,韓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韓王聽了以后臉色大變,不由得往后退了幾步說:“多謝先生指教,既然趙國已經有了計劃,寡人愿聽從先生安排!”他把相印交給了蘇秦以后,韓國也加入了合縱隊伍。 蘇秦來到了魏國,忽悠魏王說:“魏國雖然不是大國,但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國力絲毫不比楚國差,可現在魏國侍奉秦國,每年還要納貢,只怕萬一哪天秦國突然進攻魏國,那么其它的國家必然不會相救,如果選擇割地求和,則魏國就會變得越來越弱,早晚會被秦國所吞并!現在趙國和韓國都加入了合縱隊伍,還請大王三思而后行!”這一下,被忽悠的服服帖帖的魏王趕緊把相印交給蘇秦說:“魏國愿聽先生差遣!” 蘇秦來到齊國,忽悠齊王說:“齊國雖然是大國,但是形勢好像很不樂觀,雖然齊國沒有和秦國接壤,但是如果魏國和韓國選擇侍奉秦國,那么他們早晚會被秦國所吞并,秦國吞并魏、韓以后,齊國的處境就更加危險了,現在列國準備合縱一起對付秦國,如果齊國也能夠加入,那大王就沒有什么可以憂慮的了!”齊王聽了把相印交給蘇秦以后說:“既然先生都已經安排好了,齊國愿聽從先生的調遣!” 蘇秦來到楚國,忽悠楚王說:“楚國地方有五千余里,士兵有上百萬,現在秦國所害怕的唯有楚國而已,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秦楚不能并存,進一步說就是如果合縱成功,天下就是楚國的,如果連橫成功,則天下都是秦國的!”楚王聽完以后意味深長地說:“不瞞先生,寡人所憂慮的正是覺得以楚一國之力抗秦,未必能勝,既然先生已經胸有成竹,還請先生收下楚國相印,楚國愿意舉國服從先生的安排!” 就這樣,蘇秦僅憑著一張嘴就讓六國達成了合縱聯盟,還同時佩戴了六國相印,被推舉為從約長(相當于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一時風光無限。《史記·蘇秦列傳》是這么記載的:“于是六國從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合縱成功后,秦國從此果然不敢東出函谷關而窺視六國,被壓制了整整十五年之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