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謀反,由于當時韓信、彭越等名將已被劉邦誅殺殆盡,導致朝中竟無大將可派,無奈之下,已六十歲的劉邦御駕親征。 這是劉邦一生中最后的戰役,一旦失敗將萬劫不復,他孤獨的指揮了這場戰爭,耗盡最后的能量平定了英布。凱旋而歸的路上,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劉邦寫下了一首詩:
這首詩只有三句,而且上下句之間沒有直接關系,是一首特別奇怪的詩。仔細品味這首詩,我們不難發現,它是劉邦三個人生階段最鮮明的寫照。 第一句,“大風起兮云飛揚”是劉邦壯年時的藝術性概括。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下,劉邦如同一條飛龍攪動風云,天下為之變色而顫栗,并最終一統天下。 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是劉邦剛登大位時的得意之情,人生至此終得圓滿,所以他才會驕傲的問父親:“我現在的產業,與二哥相比誰的多呢?”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劉邦最后的愿望和感慨。當他平定英布叛亂后,才驀然發現維持一個國家是多么艱難,差點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此時的他或許心存畏懼吧。 通常我們在解讀這首詩時,都著眼于詩中的豪情與壯志,卻無意中忽略了詩中巨大的不安與焦慮,身為封建帝王,他的有心無力在最后一句體現得淋漓盡致。 也許,在寫作這首詩時,劉邦的思維在急速的閃回,所有的豪情、榮光、憂慮紛至沓來,所以詩才顯得如此跳躍,如此概括力十足。 寫完此詩不到半年,劉邦一病不起,駕崩于巍峨雄偉的長樂宮。我們無法得知臨死之時劉邦的內心在想什么,但我覺得,那其中一定有對上天的敬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