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風情與文化 配樂 《春到太湖》 2014年4月2日叔叔、嬸嬸、姑姑陪同游陸巷。 陸巷是蘇州吳中東山鎮的一個小村子,以風景秀麗而出名。位于太湖邊,背山面湖,是一座明清廳堂建筑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現尚保留著明代建筑數十處,清代建筑則比比皆是。面積達上萬平方米。規模如此龐大,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在江南一帶實屬罕見。陸巷因村中有六條直達太湖的巷弄而得名。 陸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間宰相王鏊的故里,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太湖第一古村”。王鏊曾連捷解元、會元、探花,其門人唐伯虎稱他為“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另一說法王鏊母親姓陸,其村因此得名。陸巷古村源于南宋,距今逾千年,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村中有明代老街、三元牌樓,各種廳堂鱗次櫛比。陸巷古村名人輩出,被譽進士搖籃、教授之鄉。風景秀麗的古村頗受電影導演的青睞,多部電影曾在此拍攝。村內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積達上萬平方米。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筑有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走進長長的巷子,幽幽的長弄,仿佛走進悠悠的歷史長廊。 古村非常潔凈、幽靜,幾乎看不到游客,也很少見到村民,按示意圖、路標尋找參觀地點。 會老堂為明代建筑。明代古井。![]() 王鰲紀念館---王鰲故居。成化十年(1474年)王鰲獲鄉試第一名“解元”,成化十一年(1475年)在禮部會試又獲第一名“會元”,殿試一甲第三名,被授為翰林編修,一時盛名天下。明正德年間任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交游較密者如文徵明、唐寅等,王鰲居官清廉,全無積蓄,被人稱為“天下窮閣老”。唐寅深知其為人,贈他一副楹聯,上聯為“海內文章第一”,下聯為“朝中宰相無雙”。![]() 王鰲故居![]() 惠和堂,王鰲故居。![]() ![]() 王鰲故居客廳。![]() 后花園![]() ![]() 懷古堂,是王鰲家族祭祖之地。![]() ![]() ![]() ![]() 懷德堂,為明代大學士王鰲后裔舊宅,因王氏受朝廷俸祿,后裔受祖先庇佑,感恩懷德,故名。清道光二年重休,又名“覺廬”,現主人購下,精心恢復懷德堂以及家麟堂、橘園,使之有機組合一體,并將自己收藏的各式古董、雕刻、擺設陳列在內,民俗氣息濃郁,文化積淀厚重,具有原汁原味江南風情,故也可視之為“陸巷風情民俗園”。![]() ![]() 懷德堂內揖峰園,取名揖峰借宋米芾拜石,愛石成癮致顛之典故,又取宋理學大家朱熹《游百丈山記》中“前揖廬山,一峰獨秀”句意來名之。![]() ![]() 寶儉堂又名夢園,始建于宋代,明清時多次修繕,為南宋左丞相,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南宋文學家兼詞人葉夢得故居。![]() 寶儉堂東花園。![]() ![]() ![]() ![]() ![]() ![]() ![]() ![]() 粹和堂。為明基清建的大型廳堂建筑群,以前為葉家所有,此為堂中陽樓,是主人閑暇之余焚香撫琴之場所。院內磚雕門樓保存完整,其內容刻工都堪稱一絕,令人嘆為觀止。![]() ![]() 三座明清古牌坊,分別刻有“解元”、“會元”、“一品探花”。![]() ![]() ![]() 太湖水滋養了這塊土地,使之人杰地靈,民康物阜,人才輩出。陸巷是我見過的最質樸、最秀美、最幽靜、最潔凈的古村落。雖為旅游景點,但毫無商業氣息,有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最值得去參觀的古村落。![]() 該古村位于山塢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東有寒谷山、西有箭壺,今稱鞏俐島,同太湖西山遙遙相望、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與陸巷一條公路之隔即是太湖 ![]() ![]() 煙波浩渺的太湖令人流連忘返 ![]() ![]() ![]() 再見!幽靜、秀美的古村陸巷。再見!美麗的太湖! ![]() 2014-04-02攝于蘇州陸巷古村,相關歷史參考網絡。歡迎光臨!謝謝支持!祝您愉快!![]() 旅途中的風情與文化 3878篇內容 8.2萬人參與 發布于 01-08 來自作品集精品集 打開美篇,查看更多內容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蘇州虎丘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