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施肥有養分吸收快、肥效好、針對性強、施肥方便等優點,己成為生產中一項不可缺少的施肥技術與措施。目前,市場上的葉面肥名目多樣,種類繁多,為了幫助廣大果農朋友選擇適合的葉面肥,下面根據葉面肥的作用功能,結合其主要組分物質特點將各類葉面肥分別作介紹。 營養型葉面肥 1 大量元素葉面肥 該類葉面肥含氮、磷、鉀三元素中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中,氮肥一般采用酰胺態、銨態、硝態類無機氮或氨基酸等有機氮源,也有的產品采用混合氮源,產品原料一般選擇使用尿素、硝酸銨、硝酸鉀、硫酸銨、氯化銨、硝酸、氨基酸等;磷源主要選用正磷酸鹽、偏磷酸鹽、多聚磷酸鹽等,生產上一般選用磷酸二氫鉀(鈉)、磷酸氫二鉀(鈉)、磷酸銨、磷酸及一些偏磷酸鹽與多聚磷酸鹽等,有研究證實,偏磷酸鹽對部分作物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多聚磷酸鹽與鐵、錳、鋅等微量元素有絡合作用,可避免與鋅、鐵、錳等微量元素產生沉淀,且具有延長葉面潤濕時間的效果,因此,是一種良好的葉面肥磷源,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鉀肥一般可選擇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等作為葉面肥料產品原料。 2 中量元素葉面肥 一般指含鈣、鎂等成分的葉面肥。水溶性硅肥由于應用和研究較多,在此也將其歸于中量元素肥料論述。其中,鈣肥主要采用水溶性無機鈣鹽及絡(螯)合類鈣源,產品原材料一般可選擇氯化鈣、硝酸鈣、醋酸鈣以及與EDTA、檸檬酸、氨基酸、糖醇等有機物絡(螯)合的鈣;鎂肥主要采用水溶性無機鎂鹽及絡(螯)合類鎂源,產品原材料一般可選擇氯化鎂、硫酸鎂以及與EDTA、檸檬酸、氨基酸、糖醇等有機物絡(螯)合的鎂;水溶性硅肥主要采用硅酸鉀(鈉)等作為硅源,由于其堿性強,且容易與鐵、錳、鋅、鈣等電解質發生反應,形成絮凝或膠狀沉淀,因此,在葉面施肥中一般單獨使用。 3 微量元素葉面肥 我國農資市場中的微量元素類產品有單質元素型與復合元素型兩種類型。一般選用易溶性無機鹽類、緩效性無機鹽類以及螯合類微量元素等作為原材料。部分微量元素如鐵、錳等容易氧化,葉面施肥效果不理想,選用螯合態化合物,如Fe2+-EDTA、Fe2+-EDDHA等,可有效提高葉面養分吸收效率,但一般價格較高。 葉面肥產品中微量元素的常用原材料見下表。 功能型葉面肥 1 植物生長調節型葉面肥 該類葉面肥中除了營養元素外,加入了調節植物生長的物質。一般采用赤霉素、復硝酚鈉、DA-6、萘乙酸等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的植物調節劑種類作為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調控作物的生長發育,適于植物生長前期、中期使用。 隨著葉面肥料市場的發展,植物調節劑的生產與應用也獲得巨大的發展。由于具有噴施效果明顯、見效快、成本低等特點,受到眾多生產企業廠家的重視。另一方面,植物調節劑也有過度應用的傾向,表現為不考慮作物、地域、氣候、農田管理的差異,盲目添加植物調節劑;部分廠家為追求所謂的效果與效益,甚至在產品生產中只考慮添加植物調節劑充當葉面肥料,對作物的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2 含天然活性物質型葉面肥 該類葉面肥中含有由天然物質(如海藻、蚯蚓、細菌等生物體,秸稈、動物毛皮等廢棄物,草炭、風化煤等堆積物)中處理提取的發酵或代謝產物,如氨基酸、核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物質。這些物質對作物往往具有顯著的生理調節作用,如刺激作物生長、促進作物代謝、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能等。 1、氨基酸類葉面肥 近年來,氨基酸型葉面肥得到廣泛應用,肥效較為肯定,不僅對作物生長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還可與微量元素進行螯合,減少養分的損失。氨基酸的來源主要是動、植物的一些下腳料及其它物質的發酵或水解產物。 2、海藻酸類葉面肥 該類產品含有一定量的海藻提取物,主要是利用海藻經過加工提取的海藻酸類物質,其主要功效是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植物抗逆、抗病蟲、抗倒伏的能力,并具有顯著緩解藥害的作用。 海藻肥使用方法通常有三種:葉面噴施、土壤施用、種子浸泡。其中,葉面噴施是一種最常用且較方便、有效的方法,能夠快速吸收,刺激根系的發育和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并顯著提高作物的抗病與抗鹽堿、低溫等抗逆能力。 3、含糖醇葉面肥 天然糖醇是光合作用的初產物,可從植株韌皮部提取獲得,屬于功能性糖醇。糖醇與中、微量元素形成的螯合物分子量較低,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加之糖醇本身具有滲透和潤濕功能,葉面噴施后溶液能較好的附著于葉片并迅速擴展,增大葉片的吸收面積;同時,能促進養分的透過葉片的角質層進入葉片內部。含糖醇類葉面肥還可充分發揮糖醇對作物的活性作用,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減少日灼、鹽害、淹水、干旱等逆境脅迫的影響,具有顯著的雙重功效。 4、含腐植酸葉面肥 腐植酸是一類從腐殖物質(褐煤、風化煤、草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理調節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可分為黃腐酸、棕腐酸、褐腐酸等,其中,黃腐酸因其分子量較小、生理活性高,被認為是腐植酸中最有效的物質。根據生產工藝不同,目前腐植酸的常見產品有腐植酸鈉、腐植酸鉀、腐植酸銨、黃腐植酸、硝基腐植酸等。 5、生化黃腐酸(BFA) 生化黃腐酸(Biotechnology Fulvic Acid,BFA)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以生物技術制取的類似煤黃腐酸的物質,是利用生物技術以農林業下腳料為原料,利用低溫、中溫及高溫下不同菌群,多級發酵而生成的產物。BFA是一種天然高活性、小分子物質,易溶于水,可溶解的pH值范圍為1~14,即使是在高硬水及飽和鹽水中也不絮凝、不沉淀,并可與多種微量元素絡合或共溶。因此,可用作葉面肥的主劑或添加劑,為發展我國高濃度葉肥及開發其他生態有機肥源等提供了新的腐植酸資源。 6、肥藥型葉面肥 在葉面肥中,除了營養元素成分外,還加入一定數量的不同種類的農藥和除草劑等,不僅可以促進作物生長發育,而且還具有防治病蟲害和除草功能,這類葉面肥料即為肥藥型葉面肥,簡稱藥肥。因此,藥肥是一種農藥和肥料相結合的肥料,通常可分為除草專用肥、除蟲專用肥、殺菌專用肥等。 但作物對營養調節的需求與其病蟲害的發生不一定同時,因此,在使用和開發肥藥型葉面肥時,應根據具體生產實際情況,依據作物的生長發育特點,綜合考慮不同作物對藥劑的忍受能力以及所防治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習性、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配制和施用,從而有效地消滅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盡量避免或減少藥害或肥害,既要對人、畜、作物安全,又要達到增產效果。 7、稀土型葉面肥 在葉面肥市場中,有一些以稀土為主,或以化肥養分為主而加入稀土元素的葉面肥,即為稀土型葉面肥。 稀土元素,是指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副族的鑭系元素(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鎰、镥)以及與其性質相近的鈧和釔兩元素,共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簡稱稀土。農用稀土元素通常是指17種稀土元素中對鑭、鈰、鐠和釹四種輕稀土元素,而在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主要為鈰硝酸稀土。稀土農用的前景廣闊,但目前對稀土的作用機理尚不清楚。 ![]() 8、有益元素類葉面肥 近年來,部分含有硒、鈷等元素的葉面肥得以開發和應用,而且施用效果良好。如,經對比試驗表明,使用硒肥后,不但能使農產品增產,而且富硒農產品在市場上比普通農產品價格要高。但硒化合物屬于劇毒物質,因而,在使用時需嚴格控制用量。 因有益元素(硅、鈉、鈷、硒、礬、鎳、碘等)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的養分元素,只是為某些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或有益,或對生長具有刺激生長作用等,如硅是水稻所必需的營養元素,豆科作物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鈷,而藜科作物需要鈉等。 溫馨提醒 1、因為根部比葉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統,對量大的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要施10 次以上,葉面施肥才能達到根部吸收養分的總量。因此葉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須與根部施肥相結合。 2、葉面施肥濃度直接關系到噴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濃度過高,則噴灑后易灼傷作物葉片;溶液濃度過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達不到補充作物營養的要求。所以在應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對癥配制。 3、目前市場上有部分葉面肥產品在生產中添加了植物調節劑,請果農朋友慎用不熟悉的葉面肥,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參考信息: 360doc個人圖書館 191農資網 百度圖片 |
|
來自: 新用戶09989143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