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是唐末著名詩人。7歲能詩,其父鄭史為永州刺史時,與當(dāng)時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同院,司空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dāng)為一代風(fēng)騷主”。詩壇流傳著僧人齊己攜詩來謁,鄭谷讀《早梅》至“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句,乃曰:“數(shù)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不覺拜倒曰:“我一字師也”鄭谷詩壇之名益彰。 然而,鄭谷科舉、仕途卻頗為不順。21歲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名落孫山。此后又連考10回,直至40歲才中了進(jìn)士,又因時局動蕩,至45歲才授為京兆鄠縣縣尉,不久提拔為右拾遺,50歲時再升遷為尚書都官郎中,因此被稱為“鄭都官”。鄭谷夜宿于朝,值班期間曾做《朝直》一詩,其詩如下: 詩人在知天命之年忝居尚書都官郎中,整日循規(guī)蹈矩,夜宿值班,不過例行公事而已。晚唐政治的頹勢對于鍥而不舍求取功名的詩人無疑是沉重的一擊,個人政治理想的無望終究讓這份工作變得索然無味。但這份無奈和難以排解的憂慮又讓詩人在朝值之夜徹夜難眠。 “落花夜靜宮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詩人調(diào)動多種感官來寫春夜所見、所聽、所感,看繁花辭樹,聽深宮漏斷,感微雨春寒。詩人既抓住了畫面的動態(tài)感,又以聲音上的動來襯靜,春夜漫漫,長夜難眠。 詩人終覺這數(shù)十年“學(xué)而優(yōu)則仕”一心追求功名的選擇似乎都錯了。于是詩人吟詠著“自扣玄門齊寵辱,從他榮路用機(jī)關(guān)?!?/span>“玄門”指道教或佛教。如《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被圻h(yuǎn)《三報論》:“推此以觀,則知有方外之賓,服膺妙法,洗心玄門。”“榮路”指仕途,如陸游《遣興》詩:“虛名大似月蟾兔,榮路久如風(fēng)馬牛。”詩人仕途失意,不免于釋家與道家之中尋求突圍,看淡榮辱,任由他人機(jī)關(guān)算盡謀求仕途通達(dá),我心自是寵辱不驚。 “孤峰未得深歸去,名畫偏求水墨山?!蔽吹霉路咫[去,就此寄情山水。詩人在宦海疲乏之際只能借畫中水墨丹青來聊以排解。表達(dá)了詩人對晚唐政治的失望,對山水隱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緊扣詩題,思路清晰,章法嚴(yán)謹(jǐ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