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在五行中是屬于木,而春季在五行中也是屬于木的,因此肝臟與春季都是相對應的。春季來臨的時候,肝氣會變得旺盛,如果肝氣不順的話,就會導致上火,并且出現暴躁,易怒的表現,嚴重的患者可能還會出現昏厥的情況。而我們剛好也可以利用春季的生發特性,調理肝臟,因此春季是最適合養肝的。
肝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肝的排毒功能減弱時,人體的毒素就會越積越重,導致長斑、長痘、脫發、油脂過多、失眠、乳房腫瘤等問題,因為肝的一大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就是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所以養護好自己的肝臟很重要。而養護自己的肝臟,從鍛煉肝經入手是切實可行的辦法。
下面我來介紹幾個鍛煉肝經的方法,你選擇其中的一兩種,堅持每天練習,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練習“橫位拉筋”
“橫位拉筋”有兩種姿式:①人平躺在床上或地上,兩腿盡量向兩邊水平展開拉10分鐘,這需要別人幫助拉開腿。②仰臥在床上,雙腳朝上,臀部和兩條腿都貼在墻上,雙腳盡量分開,如同英文字母V。
我已經練習②式將近一個月了,剛開始兩腿的夾角不能分得很大,兩腿內側會非常酸痛、非常緊張,還會感覺到足底的脈博噔噔地跳動,只能堅持5分鐘,現在我的兩腿夾角已經比較大,而且能堅持15分鐘以上,每天早中晚練習三次。
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打拉筋,我有兩大收獲,一是原本常年冰冷的腿腳熱呼了,去年是穿毛褲過的夏天,腿腳是涼的,現在我只穿一條牛仔褲,腿腳卻是熱的。
二是睡眠得到極大的改善,本來躺到床經常是不能馬上入睡,起夜后也是翻來復去地難以入睡,現在是頭挨到枕頭就會睡著。
二、練習“蓮花逍遙式”

面硬一點的床上、或就在地上鋪塊毯子,坐下來,把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腳心貼在右大腿的內側。然后身體向彎曲的左腿方向扭轉,右手去抓右腳尖,而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盡量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內。
剛開始練習時,很難完全展開,你就靠著墻,背、腿和手臂都貼著墻,這樣很快就找到平面側展的感覺了。持續了1分鐘,就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真的好像陽光照進來一樣。不論男女老幼,每天練習幾分鐘 “蓮花逍遙式”,就可以增強肝經的解郁能力,讓你樂得逍遙在人間。

三、推肝經
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的,反復推動,四五十遍,然后換另一只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如果是在皮膚上的話就涂些潤膚油,效果更好。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保養婦科,改善面部氣色。
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是肝經,靠近正面的是脾經,靠近后面的是腎經。你坐下后,曲膝,大腿內側朝上,正中的就是肝經,推中間就是推肝經,當然推偏一點,推到脾經或腎經,那也沒有關系。

四、練習“蝴蝶式”
坐下來,屁股下用一個折成兩個手掌厚的毯子墊一下。然后曲膝,使腳心相對,腳掌并攏,腳跟盡量靠近下身。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這就是“蝴蝶式”了。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脊背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地向兩邊地板振動。
這個動作的運動量不算大,卻恰到好處地運動到了最難鍛煉到的部位——髖部。現在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坐著,氣血中的雜質慢慢地沉積到骨盆里。而保護著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骨盆就成了接納垃圾、廢物的容器,就像我們平時打掃不到的衛生死角。久而久之,經脈不通了,氣血不運行了,這里就會滋生出細菌,從而導致炎癥。有諸內必形諸于外,這些細菌表現在臉上就是斑點、痤瘡、紅疙瘩。
“蝴蝶式”通過雙腿的頻繁運動,能打通腿上的經絡,使氣血像“掃帚”一樣把身體上的衛生死角給清除干凈。使內臟得到血的供養而煥發活力。這種活力表現在臉上就是臉色紅潤、膚色潔白、無斑無痘、容顏嬌嫩。
經常練習這個體式還能調節泌尿功能、緩解坐骨神經痛,很適合經常坐辦公室的朋友。另外,這個體式對男性的前列腺有很好的保養效果。孕婦經常做這個,分娩時會更順利。你不要看它很簡單,甘草雖不起眼,卻能和百藥混搭。關鍵是您要練對體式,方法對了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練習“一并一分壓腿式”
這個練習可以坐在地毯上邊看電視邊做,當然也可以坐在床上做,先把雙腿伸直并在一起,腳尖回勾,雙手抓著腳趾,身體慢慢向下壓;然后把雙腿打開向下壓。
剛練習時,不要總想著身體能快點壓下去,追求身體貼著腿的感覺,這樣用的是蠻力。能不能壓下去不是主要的,關鍵在于過程,只要腿后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這感覺不要太強,否則容易拉傷韌帶,而且經絡也不喜歡。你的感覺就是經絡的感覺,你覺得舒服,它就覺得舒服。舒舒服服地伸展,這樣才會有補益的效果。
兩腿一并,全身輕松。兩腿一分,大補肝腎,而且補起來沒有人參、鹿茸的峻猛之嫌,也沒有毒副作用之說。不占用你太多的時間,不花一分錢,直接能鍛煉到肝腎經,讓您補得踏實充分,又健康。堅持練下去,相信你家中那些名貴補品都要束之高閣了。

六、練習“還陽臥”和“混元臥”
還陽臥:身體自然平躺,髖關節放松,腿似環,兩腳心相對,腳后跟最好直對著會陰(如果能頂著會陰最好)兩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著腹部。仰臥由于著床面積大,壓迫力較小,身體更容易放松,身體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勢,可以很快的把陽氣和腎氣充盈起來。腎陽氣相當于命門的真火——一個生命力的大小關鍵就是看命門的陽氣是否充足。擺這個姿勢,就是為了更有利于腎陽氣的充足。此式補腎的作用明顯。

混元臥:把還陽臥再提高層次的練法是混無臥-仰臥,兩腳心相對,腿似環,兩手重疊或交叉輕輕的放在頭上,手心對著頭頂百合。這個姿勢既能補腎氣又可放松頭部,對失眠、神經衰弱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上面兩臂圍成一個圈,可以使腎氣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處;下面兩腿圍成一個圈,有利于周身氣血沿腿循環到身體的當中。
這兩種姿勢,都會拉緊肝經,起到鍛煉肝經的功效。
你還有什么養肝的妙法,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以上僅供參考,請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審核:盧藥師
編輯:三七小妹
手上一奇穴,讓你肝血充足眼睛亮,現在揉效果最好!
后溪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于督脈小腸經。
“后”,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后背督脈之部。作為八脈交會穴,后溪穴可以和人體的其它血脈溝通,臨床上,頸椎出問題了,腰椎出問題了,眼睛出問題了,都要用到這個穴,效果非常明顯。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后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通玄指要賦》:癇發癲狂兮,憑后溪而療理。頭項痛,擬后溪以安然。
《肘后歌》:脅肋腿痛后溪妙
《玉龍歌》:時行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未審明,若把后溪穴尋得,多加艾火即時輕。
《勝玉歌》:后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
《百癥賦》:后溪環跳,腿痛刺而立輕。又:治疸消黃,皆后溪勞宮而看。又:陰郄后溪,治盜汗之多出。
《蘭江賦》:后溪專治督脈病,癲狂此病治還輕。
對于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或學習的朋友,可以把雙手后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堅持一天這樣做下來,到了下班的時候腰不會酸、脖子不會累,眼睛干澀的情況也會有較大緩解。有時人們突然扭傷腰部,或者不小心閃了腰,或者夜間睡覺腰部受涼,都會引起急性腰痛,疼痛起來翻身困難,直不起腰來,非常痛苦。就是用力掐按后溪穴,并慢慢轉動腰部,你會發現,腰居然能活動了,而且還不怎么疼了。后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又通于督脈,所以可以治療腰痛,是治療急性腰痛的特效穴。后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輸主體重節痛,故有散風寒、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之功;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是治療頭項疼的要穴,主治頭項、頸肩部疼痛,肘臂、小指拘急疼痛等。小腸經與心經相表里,本穴歸于小腸經,可調心經之氣,具有清心安神之功,主治癲、狂、癇、臟燥等癥。本穴有疏散風熱、聰耳利咽之功,用于治療耳聾、耳鳴、目眩、咽痛等癥。臨床上,還常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五官科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等。操作方法:端坐仰掌,手微握拳,用另一手的拇指指尖掐按后溪穴,力度以能耐受為度,酸痛感明顯,注意不要掐破皮膚。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按1~2分鐘,左右手交替。以上僅供參考,請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審核:盧藥師
編輯:三七小妹
春季養肝等于養命,萬不可錯過的養肝秘笈!收好整年少生病
中醫養生 2022-03-01 09:00 土豆微信 中醫素來有“春宜養肝”之說。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這是因為春季屬木,肝也屬木,兩者相應。春季萬物復蘇,屬于陽氣升騰的季節,養肝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講,百病之源,根在肝臟。如果肝臟代謝不正常,人體所需養分得不到及時供應,各個器官無法正常工作。
喝一點就感覺“醉了”,這種征兆提醒您肝臟功能下降,肝受損了,肝臟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謝物乙醛。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致粉刺叢生。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紅鼻子”并不一定是肝臟受損導致的,但女性在肝臟功能降低、荷爾蒙紊亂時容易出現“紅鼻子”。肝臟出問題最明顯感覺就是疲憊,但是這種疲憊睡覺也無法解決,讓人找不到原因。肝功能不好的人主要原因是肝細胞受了損害,可致血清轉氨酶等酶類增高,而膽堿脂酶降低,表現為乏力、易倦、思睡等。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工廠,吃進去的有毒物質,有損肝臟的藥物,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等都必須依靠肝臟來解毒。如果肝臟無法正常排毒,毒素就會滯留在體內,再美的女性也會變成“黃臉婆”。“百病從肝治,養肝保安康”,雖然很多疾病普遍和肝功能失常密切相關,但是防治的辦法也很多。二月又是養肝的黃金月,大家一定要在這個季節里養好自己的肝,讓自己一整年都擁有健康的身體。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什么意思呢?我們身體這個“國家”,政令靠誰去溝通傳達?就靠肝這個將軍。肝的任務就是保持人體全身氣機疏通暢達,讓身體之氣暢通而不淤滯。這個擔子并不輕,所以肝很勤勞,它的生理特點就是“主升、主動、主散”,像一個朝氣蓬勃的小伙子,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養肝一定要關注這幾個穴位:肝俞穴、太沖穴、太溪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穴位。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刺激太沖,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肝俞穴與太沖穴搭配,在中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是補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靠它們運化,所以養肝必須把脾胃這個運化氣血的“機器”保養好。太溪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用這幾個穴位養肝護肝,用艾灸的效果很不錯。可以經常用艾條灸這幾個穴位,每個穴位灸10~20分鐘。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后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后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于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中醫講“肝主情志”,肝異常會影響人的情緒;反之,心情的好壞也會影響到肝。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是養肝血的一個好方法。當情緒不舒暢時,盡量能夠找一個可以訴說的人,或找一種可以發泄心中郁悶的方式來疏泄這種壞的情緒,不要硬憋在心里。據相關數據,癌癥和一些腫瘤患者中,無法疏泄心中郁悶的是其他人群的2~4倍。所以,老百姓常說:“萬病氣上來。”遇到不痛快的事,肝氣郁結難受時,可以嘗試“噓肝法”:面對常青綠色樹木,口發“噓”的聲音,緩緩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惡氣,一直到心情好轉為止。經常伏案工作的白領一族,可以在自己的電腦旁邊擺一盆常青植物盆景,如蘆薈等,可以養眼舒肝。面朝東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正頸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兩手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屈,兩手掌輕靠于大腿外側。全身放松,兩眼睜開,平視前方。年老體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采用腹式呼吸。呼氣時收腹、提肛,人體重心略向后移,腳跟著力,足趾輕微點地;吸氣時兩唇輕合,舌抵上腭,腹部隆起。呼吸要自然均勻,用鼻吸氣,用口呼氣。站定放松,呼吸調順后,兩手緩緩上提(掌心向上),經腰上肩,過頭頂后,兩手重疊,右手掌覆在左手掌上,掌心向里,輕壓在枕后,頭慢慢轉向右側,微向右上方仰起,上半身隨之稍微向右側轉。轉動過程中慢慢吸氣,待轉至右側,頭仰定,兩目怒睜,用力呼氣,同時發出“噓”字音。“噓”畢,頭慢慢轉向左側,微向上方仰起,上半身隨之稍向左側轉,轉動過程中慢慢吸氣,待轉至左側,頭仰定,兩目怒睜,用力呼氣,同時發出“噓”字音。如此左右反復三遍,噓氣六次。此后,兩手向兩側移開,緩緩放下,自然下垂,兩手掌輕靠于大腿外側。噓后調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應堅持鼻納口吐,平定情緒,息心靜思,兩目微閉,兩唇輕合,舌抵上腭,上下齒輕輕相叩36 次。在叩擊過程中,口中生津,用力猛咽,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以上僅供參考,請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