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次裁員,還不是被唯一裁掉的那個人,就瘋狂地分析公司的經營管理,從上到下,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不停地反思自己過去的工作生涯中任何一個可能會引起同事領導不滿的點,久久不能釋懷。而距離這次裁員,已經過去半年。因為一段失戀,還是和平分手,就瘋狂地分析這段關系的所有細節,分析對方的想法,拼命自我否定,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傾訴欲太強,依賴性太強,思想不成熟,不夠善解人意。周圍人反復勸說也不聽,從早到晚沉浸在那種痛苦絕望之中無法掙脫。想太多的現象,心理學家 Susan Nolen-Hoeksema 稱之為“心理聚焦的反復思索”(self-focused rumination),越是想,就會越難集中注意力在工作生活上,而且每次都以為更深入地思考會有更完美的答案,卻不知每次獲得的只是更多悲觀和負面的想法。真正快樂的人懂得如何在自己不快樂的時候,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進行自我調試,他們在乎的不是誰又說了什么話、比他們瘦了幾公斤、得到更多的贊、而是“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心理學家Elaine Aron提出了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的概念,用來概括和描述這些容易“想太多”的人。Elaine Aron博士認為,深度思考,是高敏感人群所共同具備的一種特質。可能別人一句漫不經心的話,對于高敏感的人來說,也能夠解讀出很多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能夠讓高敏感人群在學習專業技能時能夠更加深入地去探索知識與技能的內核,因此,高敏感人群往往有更大的幾率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高敏感的人,往往會更容易能夠體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態,能夠更快地與別人形成共情。在社交過程中,與他人形成情緒的共振,是建立良好關系的一項重要因素。因為對于別人的情緒狀態有著更敏銳的感知,因而也會有更大的幾率去采取一些幫助別人的利他行為。他們會留意到更多別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同時,也會更加容易盯著一個細節不放,從而反而忽視了整體的重要性。在一些藝術設計的職業中,高敏感常常也是一項正面的特質。比如攝影師、設計師。除了高敏感,想太多的人大部分具有依賴型人格。依賴型人格源于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 他、養育他 、 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 ,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 。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做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采納各項任務 、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安全型、焦慮型、回避型、矛盾型是依賴型人格的四種類型:恐懼型:害怕被拒絕,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想和親密的人親近,又懷疑可靠度。 1、多向思考者是右腦主導思考者,而右腦思考者擅長發散型思維。發散型思維的特點是思維之間沒有強烈的邏輯關系,有能力提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式,但副作用就是,思維路徑太多,所以容易想太多。2、多向思考者感覺異常靈敏,接受到的信息比別人多。大腦多向思考者的五感中,至少有一項超乎尋常的敏感。因為感官過于靈敏,他們會從生活中吸收大量細碎的信息,因為接收到的信息多,所以容易想太多。想太多的人盡管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創意的能力,共情的能力,但由于是右腦思考者,與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容易受到排擠,被人嫌棄。因為情感豐富,感覺靈敏,因而較為脆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而思維方式過于分散,以及喜歡深入思考,往往被人理解,甚至在工作生活中常常被人勸說不要想太多。由于無人理解,大部分高敏感人群常常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假裝和別人一樣,從而贏得別人信任,往往會有討好型人格,而自己在反復地妥協中十分疲憊和痛苦,經常陷入茶不思飯不想的境界。更有甚者會出現失眠癥狀。想太多也沒關系想太多的人往往為了變成和一般人一樣“客觀、理性、冷靜”,放棄原本的自己因而感覺到難過。所以正確的思路是拋開煩惱,接納別人也接納自己。你天生具有高敏度的感官,你有著比平常人更細膩的情感和審美的情趣,所以你可以利用你的高敏感去發掘生命中點滴可以讓你幸福快樂的事情。即使你有時候會天馬行空,但你還是可以通過思路的集合尋求你獨特的生存之道。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你不會是孤獨一個人,因為世界上也有很多高敏感人群。你不必要為自己的才華不被發現而郁郁寡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天才科學家藝術家在開始的時候也都是不被人理解和支持。只有獨特才是我們的資本。美麗而又善良的高敏感人會吸引和他們一樣的人。細節控的你其實可以無所謂一些。利用多向的思考能力讓自己避開某個點的惡性循環,多關注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如果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盡量減少過多思考。把自己發散的思維進行規整。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多放松和聽取周圍人的建議。定時休息,多做深呼吸和冥想。多去回想快樂的事情,多去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放棄對結果的執著。你本來就和別人不一樣,所以一般人所倡導的思想或者價值觀,對你來說是不一定要照搬全收,你可以選擇性地接受。因為有些他人的批評是來自于社會或教育體系所灌輸的價值觀,而這種社會統一化標準化的價值觀對于特別的你不一定完全適用。如果某個人明確地指出你的缺點,而這點也正好是“想太多的你”本身具有的特色時,你應該心中暗喜的,因為這個人終于發現你的亮點了。想太多其實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高敏感人群其實是很善良的一群人。每一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點,每一部分人群,都沒辦法讓所有人都喜歡。高敏感或是多向思考者其實有很多的優點,無論是對于生活還是工作。既然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想法會被別人質疑或者不被人接受,那也說明想太多的你準備尋求改變。這其實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想要活得出眾,就注定不能活得一樣。想要活得不凡,就注定沒法活得雷同。生命的可貴在于它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多向思考者在進行不停地思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痛苦,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遵循自己內心,不盲目,不盲從,你會發現更美好的世界和更廣闊的天地。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