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會計?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常態思維:會計是一項適用性很廣泛的工作,只要學的專業與經濟有關,似乎都可以做會計,甚至不論專業、不論學歷。 基于會計的職業屬性,從宏觀概括的角度看,會計人需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思路清晰敏捷并且具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一些會計人的從業經歷經驗分享來進一步加深了解,對會計工作盡早有個基本認知,做個對照,對個人職業規劃有所助益。 終身學習的事業 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張智勇在接受《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時說,會計專業具有適用行業廣泛、文理科考生均可報考等優勢,是傳統熱門專業。 在這樣一個熱門專業行業中,從整體來看,目前會計從業人員中的普通財務人員占絕大多數,基礎會計人才供過于求,中高級人才相對短缺。 “會計的層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高的證書,或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會在人才市場中占據優勢。”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項目總會計師顏景西說,會計人尤其要注意不斷學習提高,學習是會計人的終身事業。這是會計從業者尤其是剛入職的會計人一定要及早認識并做好心理準備的。 顏景西走上會計之路,說起來純屬偶然。鐵道兵在1984年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后,由原來的人民軍隊轉變為國有企業,隊伍性質的改變,讓原本由軍費養活的隊伍變成自負盈虧的企業,其費用核算模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部隊核算經費糧秣的人員明顯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需要擴充大量的會計人員充實到企業會計崗位,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他于1986年6月被企業選中,成為一名會計人員。 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顏景西堅信:安身立命憑的是本事、是技能。他表示,術業有專攻,把職業當事業做,要做到學有所成,做有所得。在任何境遇下,要想有所發展和成就,只有加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人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要做好做精會計工作,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還要在工作中持續成長提高,熟悉精通財務會計制度、業務核算流程、資本稅收籌劃、資金費用預算、財務報表編制等整個財務會計生態,能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財務支持和解決方案,讓自己成為‘專家’,就不愁無用武之地。”顏景西說。 他認為做企業會計有兩條路徑可走:一條是會計實務線,一條是稅務線。換句話說,就是要么成為財務會計專家,要么成為稅務專家,二者必居其一。 無論怎樣,業務都是生存之道,而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的唯一途徑就是堅持學習。“學習是一個人掌握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不斷進步的標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對從事任何職業的人來說,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對會計這個職業而言,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會計不僅反映企業的經濟行為,更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并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任何財經政策的變化最終都會體現在企業經濟活動中。”顏景西說,會計人要緊跟這些變化,研究國家財經稅收政策,洞悉國際經濟形勢,從而找出應對之策以規避風險,使企業獲得更好更穩健的發展。 所以,選擇會計這個職業,就意味著要不斷地學習,隨時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政策變化,對宏觀和微觀的經濟政策、財稅金融法規制度和會計準則調整做到同頻共振。通過不斷加強學習思考,逐步把自己轉變成一個管理者,跳出財務會計的局限做業務,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復合型、專家型的人才。 需求大競爭也不小 那么,會計人有哪幾類單位可選擇呢? 總體來說,目前市場對會計的需求量較大,不管是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還是政府、各個企業及非盈利組織,都需要會計專業人才。 顏景西認為,相對來說,外資企業的會計崗位待遇普遍較高,但工作效率也要求較高,且分工細致,從業者難以獲得全面的財務控制、分析等經驗。 如果選擇去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事先就要做好“累”的心理準備,不過經受過事務所的歷練,確實能在較短時間內學到很多東西。例如,事務所接到一個審計項目,如果會計新人從頭跟到尾,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鍛煉。“因此,大學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初期,可以考慮去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這是一個很好的職業起點。”他建議。 另一方面,因為是熱門專業,每年的會計專業大學畢業生也很多,人才供給量較大,會計類崗位長期都處于競爭較大的狀態。 不同于普通和初級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更有競爭力。“所以,想要選擇從事會計行業,一定要在大學期間學好專業課程,并盡早籌劃,注重學習和進取,這樣才有利于提升競爭力。”顏景西說。 修煉內心是必要前提 “在天天和‘錢’打交道的會計行業,意志力一定要堅定。”張智勇深有感觸,會計人一定要擁有強大內心。不能面對巨大利益誘惑的人最好不要做會計,否則只會陷入泥潭。 作為企業的財務人,壓力是空前的。“企業的任何一個動作貨幣化就是錢,企業的任何一個動作數字化就是賬、就是報表。這兩項都是財務管著,沒有錢了找你,指標沒完成也要找你,審計出問題了還是找你。籌資融資、投資管理、降成本、控存貨、催貨款、調報表、湊指標……要解釋數據是怎么來的,說不定過了幾年還要‘翻舊賬查’。”張智勇笑言,不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難以成為一名合格的財務工作者。我們必須要不斷提振信心,不斷創新、優化,在困難面前大義凜然、無所畏懼。 張智勇不僅是一個財務工作者,更是一個財務管理者。 在他看來,管理理論無一不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單位的成功實踐。但兵無常形、水無常勢。沒有完全一樣的單位,這就要求管理者高度融合相關理論、領會理論內在、因地制宜實施管理策略,決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規。 “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要基于思維體系的全面拓展,不能是局部的、狹隘的思維。我們會計人所要做的不僅是固守家產、勤儉持家,更要做的是幫助單位如何激發活力、創新價值,幫助其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求得持續健康發展。”張智勇說。 (責任編輯:高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