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維最活躍的時期,戰亂中的生存危機催生了思維的爆發和革命,百家爭鳴的時代,根本沒有什么民主、自由等后世的藩籬界限,思想流派同臺競技,物質困苦,精神生活卻豐富多彩,中國的思維認知在那個時代是早熟的。 當代社會,思想活躍與僵化相伴而生,先進與落后并存。有多活躍的思維就有相對應的固步自封。流星般閃過的企業和名人為八卦填了佐料。物質上的比較讓位于頭腦認知的差別。時代需要的是思維深邃,有活力、創造力的人, 認識事物的本質,依循規律創造未來。思路就是出路,認知就是財富,格局就是思維,也是人生高度。 很多人從出生到現在,不斷地把各色各樣的觀念,堆積在腦袋里;落實到行動中,固化觀念,僵化行動,成為認知的傀儡。人的頭腦中的認知有必要花一番心思,整理之,解放之,重塑反其道而行之的格局思維。 春秋戰國時代游走于各國的職業說客,由胸懷各種思維套路、治國理念的飽學之士、名師大咖組成,就是思維認知的大雜燴。其主要工作就是奔走于各國,致力于推銷治國之認知,有些類似于現在為企業提供各種金融、管理咨詢、政策服務等服務的機構和人才。孔子就是游走于各國的“喪家之犬。”秦國采納商鞅法家之策實現了強國,并吞六國,統一天下,其他各國其實也在各自的認知格局內采納不同的治國之策,各種條件的綜合比較下來,思維格局在國家的前途命運走向上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進入明朝中期,儒家一統天下大勢固化,思維也逐漸僵化,成為宗教般的信仰,稱為儒教。思維囚籠著中國人,明朝的統治疆域和成就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彰顯。物極必反,僵化極致的思維走向了他的反面,王陽明的心學橫空出世,并在實踐中展現了巨大的成就,王陽明也因此成為儒家興盛的中興之士,他不拘一格的思維格局和方法影響了中國后五百年,也深刻影響了日本和韓國等儒家文化圈。儒家認知因為思維格局的改變而得以續命。 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是實至名歸,其最有名的思維模式是第一性原理,信奉并遵循這一原理,使他不受外界條件和現象左右,直接找到事物的本質,按照本質要求展開思維鏈條,世界首富的格局確實不一般。 人生面臨著挑戰和關卡,一場游戲一場夢是感嘆的人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豪邁的人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無奈的人生,無論如何,人生就是你的思維格局和體驗的投射。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 。這就是格局的類比思維表現。格局是一種思維,是一種更高層度的認知。 紛繁復雜的世界教會人們最普遍的認知出路就是試錯。很多時候試錯是必然的過程,但是真正做事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一定要盡可能的排除無效的選項,減小試錯成本。因為試錯成本太高了。 對于文明來說,試錯后失敗的后果就是文明的湮滅,古代的四大文明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其他的文明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對于國家來說,試錯出問題,可能就是國破山河在的悲慘。二戰后很多國家也在前仆后繼的試錯,多半是政局動蕩、政策多變,治國理政乏術,國家破敗,人民困苦。伊拉克從所謂發達國家淪為窮困之國,阿根廷從發達國家淪為破產之國。對于企業來說,試錯出現問題,帶來的就是覆滅,這個毫無情理可言。三鹿是這樣,秦池也是如此,就連中國首富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通常的人生模式是這樣,上學、高考、就業等人生關卡走下去,每條路都去試一下,失敗了再返回來試另一條路,結果試著試著,人老了。 一個人生病的模式有些類似,查出癌癥等所謂絕癥,四處求醫、到處打聽,多方求醫,盡其所能窮盡可能的不斷的試錯。有個笑話說的是:某人晚間外出,在路邊路燈下,發現鑰匙不見了,本來只需要在走來的路上尋找,然而此人感到不保險,偏要在路燈下地面上畫出很多格子,然后拿著放大鏡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找,找著找著--生病后的試錯是失去了時間,失去了健康。 格局思維不是天生的。格局是可以實踐學習的。 格局思維需要在廣泛學習前人經驗基礎上才能實現,多讀書是個基本條件,多實踐也是必備條件。知行合一是完美條件。很多空有大志的人是沒有格局的,陳勝、吳廣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是格局,只是個人情緒的宣泄之語,最終命喪敵手。李自成的“跟闖王,不納糧。”也是宣傳口號,不是格局。這種格局失敗的概率極大,事實也確實如此。 格局是反其道而行之,是逆向思維的過程。 人類在思考問題時有一種強大的順向思維傾向,這種傾向非常頑固,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就像機器一樣,接通電源就會按照既定的設計運行。 格局思維的鍛煉方法 就是回到未來,回到終點,從終點開始思考,倒推回現在。 謀定而后動,就是反過來想,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啟發。就像查理·芒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格局思維是把控核心點。有了這種格局,才能在迷茫的世界找到自己的方向,看到未來。 格局思維是不斷的總結。 一般人的視線其實很狹隘,這是人性的特點決定的。很容易只看到某個局部的利益。格局是要「既見樹木,也見森林」。沒有誰天生有大格局,百煉成鋼,大格局就是不斷的從失敗中總結解決問題的套路;不斷的從成功中總結解決問題的套路。總結,不斷的總結。每總結一次,格局就提升一次, 再也沒有任何的問題可以難住你。 大多數人無法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格局,在于經驗從來沒有被總結過,還停留在經驗的層次上,沒有進步。 經驗是孤立的。 很多時候每一次犯錯,本質是一樣的,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這次在平路上跌倒,下一次在拐彎處摔跤,每次的表象不一樣,但是摔倒的共性原因沒有總結,下次只是摔倒的地點、場景不一樣,還是走老路。成功的概率沒有因失敗而獲得提升。 高手會從每一次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然后提煉為認知,等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能用之前提煉出來的認知指導自己,每失敗一次,成功的概率就提升一次。 格局思維的修煉需要找到事物的本質,需要將自己置于設計師的角色考慮問題。 設想自己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乃至于解讀者,以前流行一句話,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文化,三流企業做產品。一流的有格局的人要站在設計者的角度去思考,摸清楚了事物的規則和機制,這才是格局。 一般人的格局是改變自己的命運,有志向、有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而努力,更高的格局是培養實力,為周邊的親人改變命運,為了責任而努力,最高的格局是站在社會參與者的角度改變自己、改造社會,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天人合一。 我們處于社會變革、經濟發展、人際關系的糾纏游戲中,置身其中有多少人有目的的弄明白這背后的游戲規則?什么是學習?什么是家庭?什么是朋友?這些關系背后的本質是什么?這些問題我們有沒有花上半天的時間認真思考過?處于社會、職場這場游戲中,有沒有搞明白這背后的游戲規則?我們處于階層結構變動這場游戲中, 需要思考運作的游戲規則,掌握規則的人與渾渾噩噩的人的格局就是不一樣。 很多人沒有思考過這些游戲背后的規則,渾渾噩噩地工作,渾渾噩噩地活著,是隨波逐流的吃瓜群眾、股民、基民、房奴。 有更高的格局才會思考這場游戲背后的規則,思考這些規則才會有更深邃的眼光和視野,才會有更高的格局。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游戲規則,一定要摸清這些游戲規則,才能有機會利用這些規則, 做起事來就能有的放矢。 人性的本質決定了我們很難有更高的格局。 盡管我們從小被教育要有理想、有目標。從象牙塔中走出的人走入光怪陸離的社會,迷失、迷茫成為常態。年復一年的枯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對志向、愿景、目標逐漸無感,重復的工作和學習讓我們逐漸變得麻木。人的天性是喜新厭舊追求新鮮的,追求刺激,追求刺激的過程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鮮感每重復一次,閾值就會提高一點,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達到跟原來一樣的感覺。 我們會為了不斷的追求新鮮感,被欲望所驅使著;然而一旦得到,我們又會很快對此習慣,變得麻木。麻木讓人失去格局,格局低的人更容易麻木。 更高的格局就是接受人性,駕馭人性,超越人性。 要學會接受人性,就像接受你身上所有的不完美一樣。 叔本華說過“人生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不到滿足便痛苦,欲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擺蕩。” 很多人都在刷短視頻,變得極其浮躁, 認知和格局被短視頻所操縱了,你的新鮮感刺激強度變得很高,必須要不斷的刷下一個有趣的視頻,才能讓你感到同樣的快樂。 同一件事情,我們每重復一次,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達到跟原來一樣的感覺。 正如有人說的:人類最終會心甘情愿成為娛樂的附庸,變成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游戲在變得越來越好玩,視頻在變得越來越精良,媒體在從理性和邏輯變得膚淺而碎片……這樣的格局如何提升?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是也。 我們每天要應付各種各樣的瑣事 ,如果任由其發展,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要想恢復到有秩序的狀態,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價才行。 這個世界操縱我們的方式,一定是先得后失。 通過夏娃吃的蘋果般的誘惑,得到了滿足和快感,逐步的提高刺激強度,讓我們一步步走向深淵。失去自我,失去原有的一切。 比如說吸毒,吸毒往小說毀掉一個人乃至于一個家,吸毒成為社會現象可以亡國,這就是追求刺激的后果。生活一團亂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改變現狀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只能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這個世界并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的。臉譜化的標簽式的看待他人和世界是單向思維。 提升自己的格局,是訓練自己同時保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還能正確的行事。 同樣一件事,可以說:不見棺材不落淚,矛盾的說法是:車到山前必有。我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殊不知還有“苦海無涯回頭是岸”的叮嚀;不忘“小心駛得萬年船”還需記住“富貴險中求”。 矛盾的說法詮釋著“聽過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沒有一個道理是全對的,也幾乎沒有一個道理可以適用于所有場景。 提高格局應該是開放自我,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強者同行,向榜樣看齊。 很多人的成功經歷是心中有個偶像,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我滿足,是帶著謙卑的心走向更開發的社會和自我。 開放思維,打開自己的認知邊界才能學會分辨,才有更大的格局。 既要向內看,向內看是看自己是個獨立大寫的人,這是基本的認知,向外看是看天。是與外界環境的融合。最終達到兩者的合一,天人合一就是格局,是最高的格局。 向內看自己,把自己當成獨一無二的人,這項資產不是管理能夠解決的,是需要經營的。 管理只是規范,經營才有方向,經營自己才能保值增值,才有更高的格局和目標。 經營身體。身體的本質是本錢。一個人必須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從經營自己的身體開始。擁有健康不代表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 經營事業:事業的本質是提供價值。為他人提供幫助,給自己事業確定目標,有了目標就會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努力,目標會帶給我們激情和動力。 經營婚姻:婚姻的本質是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婚姻就是兩個人組成一個愛的學習小組,組合到一起共同學習愛、學習維護家庭,學習處理各種關系。維持家庭和諧是成功的基礎,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婚姻和愛情仍然是最為古老最為美麗的故事 用心去經營婚姻是值得一輩子投入的事,婚姻也是事業。某種程度上是更值得堅持的事業。 經營學習:學習的本質是進步。 建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框架,為學習立心,為學習立法。專注在知識的攝取和學習的成就上,重復所學,成為身心的一部分,讓知識成為體系,融會貫通打成一片。成為學習的主人。 經營優勢:優勢的本質的效率。確定了自身的優勢就能更好更快更專注的提升自己的價值 。任何優勢發揮出來 能讓你放松的、充分釋放潛力。時時自強、自信在優勢上,時間長了,就會習慣成自然,優勢成為你的標簽,遇到更加優秀的自己。 經營人性:人性的本質是欲望和立場的收放。因為欲望和立場的不同,便有了千奇百怪的表現。如果成功有訣竅的話,這個訣竅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場,并能夠同時兼顧自己和他人的立場。 人并非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驅使,被偏見支配,傲慢與虛榮是動力之源。人們真正關心的只有自己,這一點永遠不會變,無論今天還是明天,無論現在還是未來。 曾國藩說:'慎獨則心安',學會管理自己的欲望,減少內心的沖突,才能擁有精神獨立,抵擋那些討好的誘惑。 向外看,本質上是經營自己頭頂的一片天,經營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越廣,發展的路越寬,擁有好人緣與把握好的發展機遇! 做到對別人有價值,是建立良性人際關系的前提,哪怕是暫時只創造了微小的價值,也有價值。 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 ,而是在于你認識誰 。 建立有建設性的人際關系: 在處理自己的工作以及與他人的關系上, 重視自身的價值和影響,就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的人際關系才具有建設性。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唯一定義是具有建設性。 許多杰出的人士,之所以被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打敗是因為不善溝通,不注意與人交流,被一些非能力因素打敗。不斷提升自我,增加個人魅力。素質高而有魅力的人容易得到別人的接納,這是人之常情。 人際關系是決定人生境遇、改變人生境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格局。 面對人世浮華三千,經營自己和頭頂的一片天讓我們有勇氣走出一條路來。 站在格局的高度看: 經營決定生死,管理決定好壞。經營更關注未來和變化, 管理注重現在和當下, 經營是系統、整體和全局思維;管理是模塊、局部和線型思維。 尼采說:對于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