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不草 教師寄語 2021年1月7日楊坤衡草于曲苑 學生作品與感悟 吳倩如 草書體系龐大,內容多樣吸引我深入學習,從前寫草書只有一個概念:草書書寫速度快。這次深入學習之后發現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細節,精彩紛呈的草書必然簡單無趣,從草書的學習中我也感受到了細節的重要性。 高琚琦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草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蘇東坡云:“今世稱善草書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 ![]() 高珊 ![]() ![]() 李昊宇 書法作為獨特的傳統藝術,其藝術的物化形態就是用筆來書寫線條,結字造型的。而書法藝術正是通過這種物化的手段達到創造意境、表達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為所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草書寫法都有一定之規,不是亂來的,通過一定的學習,就能看懂大部分的字,寫草書難在突破規范的寫法又能讓別人看懂,不亂來又能創新,這就算是會寫草書了。當然,更高的要求多了,如飛動如流暢而不油滑等說不完。 ![]() ![]()
初學草書,覺得草書是非常適合抒發情感的書體,寫起來可以放松身心,但是要寫好它無疑是非常難的。草書之難,又在于點劃與點劃、結體與結體、此行與他行有著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系,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草書之難,還在于一字數體,或同體異字,其變化“似無定則”,而又“毫厘必辨”,草書學起來不易,所以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這一學期,非常感謝老師的悉心教導,草書有了很大進步,但缺點仍然很多,需要日后的不斷學習。 ![]() ![]() 梁維娜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這學期,在楊老師的指導下,使我對草書有了初步的深刻的認識。讓我發現了草書的藝術之美。草書藝術之美宛若無言而有詩篇之意蘊,無動而有舞蹈之神形,無色而有繪畫的斑斕,無聲而有音樂的旋律。在今后的學習中 ,我將繼續練習,用心體悟,深刻領會草書中所蘊含的藝術美。 ![]() ![]() 楊曉瑞 《書譜》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梢?,草書不是亂寫,使轉要有法度,尤其須于使轉之中見點畫,由點畫見書者的心靈,這是草書的奧妙所在。經過一學期的草書學習,我體會到了草書的線條美、韻律美、節奏美,被歷代草書書家和草書作品的魅力所吸引,草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時間的積淀和自己的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 耿子睿 “筆落興亡定三端之妙,墨寫清白盡六藝之奧;篆法圓奮,章草飄落,八分兇險,飛白窈窕” ![]() ![]() 劉子豪 陸游《醉中作》中寫到過:清嘯穿林鸞鳳吟,草書落紙龍蛇走。它那帶有聲音符號的韻律節奏,復雜多變的線條使轉,風檣陣馬、密不透風的章法布局,使我沉浸在草書的書法藝術魅力中。 ![]() ![]() 遲克旺 經過一學期的草書學習,使我對草書的認識和技法的聯系上都有了新的提高。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在章法上,草書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草書章法“虛實相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互補互生,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能融為一體,縝密無間。草書是書法發展中十分璀璨的一部分,豐富和加強了書法藝術的魅力,加強了書法線條美的風格,在臨習不同書家的作品中是我深刻感悟到了草書的內容豐富之處。也為自己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借鑒。 ![]() ![]() 宮慶景 古人論書確實很全面,把古人總結的草書技法應用到練習和創作中并融匯貫通,再感悟出其精髓要領,充實完善自己,會使自己的內功逐步加強其間需要不斷練習,心悟直至開竅才算踏入草書之門.這也即是尋門而入,技法的成熟也會自然讓你破門而出,即形成自己的個性與風格,而書者形成風格需要長期的磨煉! ![]() ![]() 姜政旭 余初學草書,有楊師引門。以二王為宗,書歷代草之精品。期末,有所聞獲。因吾行、楷書深受宋、元人影響,故草創亦帶其中而不自知。習氣所致,深表慚愧。幸得楊師點撥,使我如撥云霧而見青天。不自量矣! ![]() ![]() 孔國威 學習草書要先臨寫,但對于使轉草法則必須一筆筆、一字字、一行行、一遍遍的去臨,臨習過程一如楷書。臨習的范本有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的《書譜》,待臨摹上手后,然后是唐宋明清的各個書家都會學習。將他們的得意之處捉到手下,自然過度就具有了創作的條件。 ![]() ![]() 安一權 期半載之程盡草,憶往昔歷歷。初學,自小草入,習十七帖、二王手札、書譜,感之流而暢;后學大草,顛張醉素、山谷老人乃至王覺斯傅青主種種,體之形而上。旁加楊師講草字法及其學草書之感,使余獲之甚廣。每周兩課,數十課業,吾覺不足,故每每過之九張,偶習石門張遷,另有意外之喜。吾幸遭楊師,師之誨教,疑或冰釋,勝似春風甘霖灌頂,感且不盡。小成雖遠,確有小得也。今記之以便日后謹懷。 ![]() ![]() 高正蕤 “匆匆不暇,草書”這是草書最初的由來。而在系統的學習后,我認為草書不僅是性情的流露,同時也是書者心境的反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將書論與書法技巧的學習相結合,體會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的道理。草書學習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須靜下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收獲。 ![]() ![]() 李卓穎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每種書體都散發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草書與篆、隸、楷、行諸種書體比較而言,其特點可主要概括為:簡易流美,抒情寫意。歷史上得以流傳至今的碑帖、法書名跡等都是有著極其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的寶貴遺產,也是古代大師們在立足書法規律基礎上的創新之作,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經久不衰。草書對字內功、字外功的要求都是很高的。'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要基礎沉厚,功夫純熟,'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近于精熟,規矩諳于胸襟。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只有老老實實地通過臨摹碑帖,才能學會它,并且在完全掌握,并能夠背臨后,才可能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 ![]() ![]() 陳藝 通過本學期草書書譜內容的臨摹 我更加生動具體的感覺到了自己能力的長進 對于筆峰彈性的使用 對于裹筆 牽帶之間的關系更加的透徹了 對于我的用筆以及書法底蘊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加 筆法 草書帶給我的不單單是技法上的突破 更是對文化立場的認知與實踐 這學期的草書使我受益匪淺。 ![]() ![]() 杜曉玥 古今書法,雖多體皆美,各有千秋。但因草書最難為之,故唯草書稱圣也。草書藝術之美講求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每見萬類皆書象之。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曜,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之勇猛,媚者如美女之嬌嬈。欹斜入醉仙,端楷如賢士。各具其形美,各任其態也。 ![]() ![]() 董紫昱 本學期的草書課讓我受益頗深,讓我知道了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畫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還體會到了王羲之精妙的筆法,王鐸墨色的強烈變化,顛張醉素等,草書的魅力是無窮的,臨習草書讓我的心更靜,筆畫更連貫流暢,書寫更有節奏感。感謝楊老師的悉心教導,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 ![]() 高子陽 草書不同于正書,在草書快速的書寫中,線條往往表現出偶然的美感驚喜,章法間的組合留白,錯落都是美的體現,因此草書也更能體現書者的心靜情思,但這些也是草書的難處所在,學習時很容易寫的平整,失去草書的奇正。 ![]() ![]() 司馬君 本學期的草書學習為我敲開了豐富多彩的草書世界大門,草書用筆靈活,點畫之間顧盼有情,因字賦形,流動著自然之美,這些無一不深深的打動著我,越是深入愈發覺得草書的精彩。 ![]() ![]() 程滟舒 草書不同于正書,在草書快速的書寫中,線條往往表現出偶然的美感驚喜,章法間的組合留白,錯落都是美的體現,因此草書也更能體現書者的心靜情思,但這些也是草書的難處所在,學習時很容易寫的平整,失去草書的奇正。 ![]() ![]() 勞琨 從上楊老師的第一節草書課開始,我就覺得草書是最能體現人性格的書體了,因而草書最難以練習的,也許只有書法大家才能揮毫成草書,而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雖然課程只有一個學期,但我卻受益匪淺。 ![]() ![]() 蔣澤謹 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況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 ![]() ![]() 丁星斐 草書講功力。手上無扎實功夫,點劃不到位,不能作草書;草書更講性情,解衣盤礴、放逸灑脫之性情。 ![]() ![]() 夏藝菲 一學期的草書學習,從最初的識草字、臨摹,再到最后的創作,收獲頗豐。“臨于池,酌于理,師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書妙境?!辈輹粌H要求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要講求意境,草書最能張揚個性,體現性情,草書必以抒情為目的,寫出真性情的作品。 ![]() ![]() 付璇 蘇東坡云:“今世稱善草書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雖然本學期草書的學習已經結束了,但這只是我學習草書的一個新起點,一個新開始。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還是會懷著敬畏之心繼續探索草書的精彩之處。 ![]() ![]() 李華才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有表現力,最富藝術性的書體,也是最能夠抒發書寫者性情的書體之一,也可以說是最難的一種書體。在未來也將繼續深入學習,感受草書魅力。 ![]() ![]() 曹意佳 舞象之年首觸草書,其若飛鳥驚蛇,若龍驤豹變,不知觀而幾嘆。幸得吾師誨之諄諄,言示共一,常顧諸之而臧否分明。故余雖愚,卒有所獲也。太白坦之:“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然既謫仙嘉于狂素,何不謂及頌各家也。況妄識草書之深而不俗,斷非幾年幾日之恒,應是習不聞功且與草書心之已明也。路漫漫矣,余愈踔厲之。 ![]() ![]() - END - 稿件來源:2019級1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