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黃帝之前的中國上古史事傳說大脈絡整理

     昵稱535749 2021-01-17

    劈地山人

    01-13 06:15

    我們從哪里來,這是人類最感興趣也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現在市面上的神話傳說故事,第一二篇都是盤古開天地和女蝸造人,然而盤古在前三皇之前,女蝸是禪通紀后三皇之一,這之間差了太多故事了。當然,每個民族都是從懵懂的神話漸漸的過渡到了清晰的歷史,那遙不可及的上古總是隱藏在神話和歷史的混沌中。《史記·三皇本紀》已失,讓正史里黃帝以前的記述只剩下散落在各處的只言片語了。我對華夏上古的史事傳說很有興趣,奈何古史過于紛雜,矛盾之言不可盡數,所以一直不求甚解。之前為了給女兒講故事,整理出了一個大概的脈絡。最近和風聞的朋友聊了很多相關的話題,發現感興趣的人很多,遂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是怎么戲()說上古神話的吧。轉載請注明作者。

    1. 三百二十七萬八千年前-盤古開天辟地

    我國神話始于盤古開天辟地,最早的記載是在三國徐整所著的《三五歷紀》里。里面說最開始天地像個大雞蛋,盤古氏,又叫渾敦氏(餛飩?),用自己的身體把天地分開,歷時三萬六千年,死后身體化作山川江河(身體化作大地很明顯是古人依照五行對應的說辭)。

    那開天辟地在什么時候?三皇本紀引用漢朝《春秋緯》的說法是開天辟地到獲麟一共是三百二十七萬六千年,《廣雅·釋天》里說這段時間是二百七十五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其他古書里這段時間也多是兩百到四百萬年間。很顯然這些數字過于讖緯,所以也沒有人在意。非要較真的話,此處的獲麟是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四百八十一年)捕獲麒麟的事情,也是相傳孔子寫《春秋》輟筆的時間。因此,開天辟地大概是西元前三百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八十一年的事,距今大約三百二十七萬八千年(或者是二百七十六萬二千五百年)。那段時間剛好是地球地質時代的上新世,最早的人屬動物(古猿人)就是在上新世出現的。

    后世給盤古進行了很多二次創作。比如《補衍開辟》說他龍首人身,一日九變,生日是十月十六日。明朝《歷代神仙通鑒》說他有十七個兒子。大兒子赫天,把他的尸體埋到了中山之后去了山里修煉,后上九霄天宮當了天神頭頭,后來還生了一堆神仙(這完全不符合設定了)。他修煉的這山被稱作岱宗,也就是泰山(這么一說古代帝王都愛去泰山封禪也是有道理的了)。赫天的兒子叫胥勃氏;胥勃氏有倆兒子,大兒子叫金輪王,小兒子叫少海氏;少海氏娶了彌輪仙女,彌輪夢見吞了兩個太陽,就懷了孕,五年內生了倆兒子,老大叫金蟬氏,后稱東華帝君,老二叫金虹氏,后稱東岳帝君,也就是東岳(泰山)大帝(所以盤古的五世孫又回太爺爺修煉的地盤當大帝了)。道教《枕中書》說盤古自號元始天王(可能就是三清里的元始天尊),還和太元圣母生下了東王公與西王母(太多書有西王母的事跡了)。《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說元始天王和玉清神母生了八子:長子南極長生大帝、次子東華帝君、三子靈海帝君、四子西元帝君、五子東井帝君、六子清都帝君、七子清靈帝君、八子中皇大君(二次設定太多)。

    2. 九皇十紀

    從開天辟地到黃帝之前的這三百多萬年間,按《路史》的說法,分為了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共稱九皇的漫長時期。我們平時說的三皇五帝的三皇(伏羲等),其實是指后三皇。《史記·秦始皇本紀》等書里提到的原始意義上的三皇(天皇等),則是中三皇。至于是后人從中三皇的意義中發展出前后三皇,還是給氏族首領如伏羲等人繼承了三皇的稱號,已經無法考證了。從中三皇的泰皇開始,時間分為了十紀,分別是九頭紀,五龍紀,懾提紀,合雒紀,連通紀,序命紀,循飛紀,因提紀,禪通紀,疏迄紀第一個九頭紀開始于泰皇,最后一個疏迄紀開始于黃帝,止于夏朝結束。三皇五帝所說的后三皇(伏羲等),則是在禪通紀。

    3. 前三皇

    前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又叫初三皇)實在是太久遠了,一切都不可考,記載多見于道教三洞四輔里的洞神部如《三皇文》等,基本上可以認為是道家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杜撰出來的。連《路史》這種傳說合集的作者都說”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不可知者,雖圣人不能知也。非學者之急,今一切隔之。“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經·九皇圖》里面對于前三皇的設定是:初天皇,身高九寸,披青錦帔,著青錦裙,戴九天寶冠,執飛仙玉策;初地皇,身高九寸,披白錦帔,著素錦裙,戴三晨玉冠,執元皇定錄之策;初人皇身高九寸,披黃錦帔,著黃錦裙,戴七色寶冠,執上皇保命玉策。按顏色看,這三位分別是在東方、中方和西方(不想吐槽道家設定就是身高太奇怪了)。

    4. 中三皇

    關于中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的記載就多了起來,不光正史如史記有提到很多次,《三皇本紀》、《十八史略》也都是從中三皇開始的。不過古人用”天地人“三才來命名這些遠古先皇,也是說明時間還是太遙遠了。

    天皇氏是兄弟十三人,他們從攝提年開始,每個人當了一萬八千歲的首領,一共是二十三萬四千年

    我國古代星圖中(如《史記·天宮書》),把東宮蒼龍亢宿里代表天王帝廷的大角星(牧夫座α,Arcturus,春季大三角之一)左右的六顆星(也就是牧夫座雙腿部分)叫做攝提。《春秋緯》說攝提就是提攜的意思,因為牧夫座靠著大熊座的尾巴,所以攝提是把斗(北斗七星的勺柄,大熊座的尾巴)提攜過來靠近于角(大角星)。因為攝提是北斗七星直接指著的星,所以被古人認為是用來建立時節用的,所以也叫”攝提格“(《史記·天宮書》)。當歲星(木星,十二年繞天一周)在攝提的這一年,就是攝提年。漢朝時漢武帝重訂歷法,開始使用太初歷的這一年(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也是攝提年。

    《路史》稱天皇氏是在(古文通越,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實施統治,相傳那時候國家還比較松散,只有制定一些早期的律法,他們實行的是無為而治,按五德來說屬木德(五德終始說是陰陽家用五行中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來解釋王朝更替的學說)。有意思的是,我國南方有許多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如華垱遺址等,在西元前一萬年前),遠遠早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西元前五千年)。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經·九皇圖》里面對于中天皇大哥的設定是:姓望,名獲,字子潤,或字閏,號中天皇君,稱”天靈“。馬頭人面蛇身三條舌頭,十三頭。平初元年十一月八日開始治理國家,定干支甲子。率領青云中一億九千陣兵,主治云中一百二十魑鬼,一千二百游行鬼賊、一萬二千陰邪之魁。據說河圖洛書在中天皇這個時候就有了。《歷代神仙通鑒》里把天皇望獲的十二個弟弟用上古十二天干命名: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閹茂、大淵獻(命名和哥哥完全不是一個畫風)。

    地皇氏在天皇氏之后,是兄弟十一人,行火德(火克木),每個人也當了一萬八千歲的首領,一共是十九萬八千年。《路史》稱地皇氏的統治是在熊耳山和龍門山附近。我國有八處熊耳山和九處龍門山,按地理看應該是在河南洛陽市和三門峽市之間(這就從南方來到北方了)。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經·九皇圖》里面對于中地皇大哥的設定是:姓岳,名鏗,字子元,或字紫元,號中地皇君。馬腳蛇身女人臉高額頭。太始元年七月五日開始治理國家,神出鬼沒,開辟荒土,制定律法,定日月星辰。將五岳一億九千岳兵,主治八荒四極三河四海山川溪谷龍蛇龜鰲精。《歷代神仙通鑒》里把地皇岳鏗的十個弟弟用上古十地支命名: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地皇十一人的父親叫做地靈,號文悅。《開辟衍繹》里地皇岳鏗的十個弟弟分別叫地創、地制、地諸、地辰、地法、地永、地垂、地憲、地萬、地世(個人覺得上古地支更酷)。

    人皇氏又叫泰皇氏,也叫九皇氏,是兄弟九人分立九州,所以這個時代既叫泰皇紀又叫九頭紀。《路史》稱人皇氏來自于伯陽谷刑馬山的提地之國,據說是在現在的甘肅天水附近。他們各自興建城池,因為各據一方所以也被稱作居方氏,駕六提羽、乘云祗車教導四方,使得政治和諧,人民富足,所以秦朝丞相王綰說:”泰皇最貴“。人皇氏一共傳了一百五十代,合記四萬五千六百年。《春秋命歷序》說這時候有臣無官,但是尊卑的階級已經設立了,所以《周禮注疏》說政教君臣起自人皇之世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經·九皇圖》里面對于中人皇大哥的設定是:姓愷,名胡洮,字文生,號中人皇君。人面龍身九頭,馬臉長到胳肢窩。太平元年正月三日開始治理國家,分山川九區。將天地水一億九千官兵,主治一切七世父母、三曾五祖三鬼五神、內外男女傷死客亡、墮水產乳、惡禽猛獸木石所殺、刑岳刀兵之鬼,為人作精崇者(管的好雜)。

    5. 五龍紀

    九頭紀之后是五龍紀,統治者是乘著龍到處走的兄弟五人,所以叫五龍氏(雖說有研究表明古代”姓“為血統世襲,”氏“為稱號世襲,在這些上古傳說中姓氏用法相當復雜,我是無法進行有效區分,在此等同視之)。《路史》說他們人面龍身,是龍德(不是五德很奇怪啊)。《春秋命歷序》說他們分別姓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設定太敷衍了)。他們在五方實行治理,按五行分別萬物和山岳,分五方為十二部,那時候的人還住在巢穴里。《世本集覽》稱五龍紀傳了一世

    6. 懾提紀

    據《路史》說 懾提紀五十九個姓的帝王。個人認為因為是第三紀所以叫攝提(攝提就是上古十二地支里的第三個,寅)。關于攝提紀開始的四個紀的記載非常少。《世本集覽》稱懾提紀傳了三十五世(五十九個姓的君主怎么傳三十五世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有并列的吧,之后幾紀也有類似疑問)。 《三墳·太古河圖代姓紀》和《混元圣紀》稱那時候強弱相迫,欲生吞害,有神人提挺而治,所以叫提挺氏。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攝提世數),通紀七十二姓(攝提、合雒、連逋、敘命四紀之合數),故號通姓氏。因此懾提紀的帝王應該就是通姓氏。

    7. 合雒紀

    據《路史》說 合雒紀三個姓的帝王,乘飛鹿治理四方(有人說飛鹿飛麟等都是馬的名字),其中姓合和姓洛的教人穴居,個人認為因此叫合雒紀(雒是洛的古稱)五龍紀住的似乎是動物(龍?)的巢穴,合雒紀是山洞了,個人感覺巢穴到山洞這個路線很奇怪。《開辟衍繹》稱這三個姓是旺中、旺正、旺丁。《混元圣紀》稱合雒紀為合雄紀(應該是寫錯了)。《世本集覽》稱合雒紀傳了三世

    8. 連通紀

    據《路史》說 連通紀六個姓的帝王,乘飛麟治理四方(設定和合雒紀基本上一樣)。《三墳·太古河圖代姓紀》稱那是男女群居連通,從強而行,所以叫連通紀(細思極恐,無法正視連通)。《開辟衍繹》稱六姓是僚、侈、佳、住、仁、信。《世本集覽》稱連通紀傳了二世

    9. 序命紀

    據《路史》說 序命紀四個姓的帝王,乘六龍治理四方(設定和前三紀差不多)。《開辟衍繹》稱四姓是連一、連二、連三、連四(設定越發敷衍)。《世本集覽》稱序命紀傳了三世

    懾提紀,合雒紀,連通紀,序命紀的記載雖然很少,但是這段時間有些帝王的姓氏有出現在其他書中,如《莊子》里的有炎氏、泰氏,《鹖冠子》里的成?氏、素皇氏、內耑氏,不過相關政績已經失傳了。

    10. 循飛紀

    循飛紀開始,上古帝王的姓氏有了更多的記載。可是這些姓氏不光作為族群稱號,有的也作為特定的人名使用(如燧人氏),有些被后世的人再次當作姓名使用(如軒轅氏),有些在不同的紀均成為帝王出現(如有巢氏),有些甚至被后世當做官名使用(如祝融氏),造成了種種混亂,又與各種神話傳說摻雜在一起,整體上只能整理出一個大脈絡。網絡百科以及很多當代書籍確定寫出這些帝王姓名生卒年份的,估計大多都是胡謅。

    據《路史》說循飛紀有二十二個姓的帝王。《稽古篇》和《通鑒博論》稱那時的人們遵循教化的速度就像飛一樣,所以叫循飛紀。以下順序為《路史》中記載的順序,可能不完全反映時間順序。

    巨靈氏從汾脽(現在的山西運城)來,居無定所,到處指揮五丁之士驅陰,也有說法是他們治理了蜀地。道家稱巨靈生了九元真母,九元真母生了鴻鈞老祖,就是封神演義里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通天教主的師父(要是真的這也比盤古氏出來的那些神仙晚太多了)。《漢武帝內傳》說漢武帝時期洛陽發現了一個七寸長的小人,東方朔說這就是巨靈氏(還真是”巨“靈啊)。

    句強氏

    譙明氏

    涿光氏

    鈞陣氏

    黃神氏又叫黃祙,號黃神。黃頭大腹,三百四十歲。

    ??神氏從長淮(淮河)來,駕六飛羊,當政三百歲。

    犁靈氏

    大騩氏,姓源,出現于河南南密具茨山。后代有隗氏、大隗氏(姓苑)。

    鬼騩氏后代有嵬氏、饒氏、攘氏、剎氏、鬼騩氏。

    弇茲氏

    泰逄氏

    冉相氏

    蓋盈氏出自若水之間禺中之地(現在的四川)。 

    大敦氏

    云陽氏稱為陽帝,住在云陽山(湖南茶陵)。這地方也是炎帝神農氏的發跡之地,炎和陽,可能有什么關系或者是搞混了。據傳云陽山歷代是養龍的地方,黃帝的龍就養在此。

    巫常氏

    泰壹氏被漢代皇室認為是最高神。道家稱天真皇人,住在峨眉山秦漢也稱泰山為泰一,安在峨眉山太狠了)。神農氏曾在泰壹氏的小兒子手底下做事,黃帝專門去峨眉山謁見泰壹氏,漢武帝最愛拜的就是泰壹氏(不過神農氏和泰壹氏時代隔得有點遠,要是真的泰壹氏的小兒子活得有點太久了)。個人認為泰壹氏和人皇泰皇氏也可能是設定搞串了。

    空桑氏住在空桑(廣桑之野,今魯西豫東地區)。后面發跡在空桑的古人很多。

    神民氏又叫神皇氏,建都于神民之丘(山海經九丘之一),駕六飛鹿,當政三百年(感覺設定和合雒紀差不多)。

    倚帝氏建都于倚帝山(今河南南陽內鄉縣)。

    次民氏的名字是次是民,一開始住在山洞里(有巢氏之前應該都差不多),后來該氏出了六世皇。

    11. 因提紀

    據《路史》說因提紀十三個姓的帝王,一共六十八世(《路史》開頭說是六十八世,結尾說是六十六世,我自己數是六十七世。而且這是在沒有算蜀山氏的情況下,蜀山氏沒有給傳了多少世,似乎是和中原文明完全的平行關系)。《開辟傳疑》和《世本集覽》稱因提紀有七十三世,可能是加上了蜀山世,不過蜀山氏幾萬年,五世并不合邏輯。以下順序為《路史》中記載的順序,可能不完全反映時間順序。這些世代和《世本集覽》里的相同。

    厄放氏的名字是皇次屈,來自地郣,渠頭四乳,駕六飛麐(麟的異體字),上天入地,與神合謀。一開始古人只有絺葛做的衣服,那時候天冷,厄放氏就教人們做皮衣擋風御寒。還教人們用繩子綁雨笠來擋雨。所以厄放氏被稱為衣皮之人而被選做首領。厄放氏統治了四世三百五十年

    蜀山氏就是傳自人皇的古蜀國。一開始有蠶叢、拍濩、魚鳧,各數百歲。蠶叢的眼睛是凸出來的(一說三星堆遺址凸目人像即為蠶叢),在瞿上(成都雙流)稱王(可能是金沙遺址?);魚鳧治理江水。因為太古老,已經不知道蠶叢的具體年代了,李白詩里隨口說了個四萬八千年。《世本集覽》說蜀山氏一共傳了六世。后來黃帝的兒子昌意娶了蜀山氏女生了顓頊(五帝之一),昌意的兒子干荒也娶了蜀山氏女。到了高辛氏(帝嚳,五帝之一),就把小兒子封在了蜀地。再后來傳到望帝,姓杜,名宇,還參加了武王伐紂。望帝晚年四川水患嚴重,于是就讓他的丞相鱉靈治水,終于除掉水患。望帝于是禪讓給了鱉靈,是為叢帝。望帝死后傳說化為一鳥,就是杜鵑鳥。叢帝以后,還有蘆帝和保帝。秦惠文王元年的時候,蜀人來朝秦。秦惠文王八年,派張儀、司馬錯滅了蜀國。有人稱秦得蜀之富才得以滅六國完成統一(古蜀國完全是自成一派,《路史》根本沒算有多少世)。

    豗傀氏又叫逐傀氏,后代有豗氏、傀氏。豗傀氏統治了六世

    渾沌氏又叫渾敦氏,后有渾氏、沌氏、屯氏(姓苑等姓)。渾沌氏統治了七世( 開天辟地的盤古氏也叫渾敦氏,可能是一族?)。

    東戶氏的國家治理的很好,百姓路不拾遺,安居樂業。東戶氏統治了十七世

    皇覃氏又叫離光氏,兊頭日角,駕六鳳皇。皇覃氏統治了七世,二百五十年( 兊頭日角不知道是什么)。

    啟統氏統治了三世

    吉夷氏后代有有吉氏。古夷氏統治了四世

    幾蘧氏實行的是無為之治,天下太平。天下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活簡單這種生活不是更復雜嗎)。幾蘧氏統治了一世(似乎是母系社會)。

    狶韋氏統治了四世

    有巢氏又叫大巢氏,住在石婁山(山西黃龍縣),《莊子》稱三皇之一。上古的人本來都是穴居,容易受到動物的紛擾,有巢氏就教大家在樹上蓋房子當住的地方。有巢氏之民沒有火不愛吃肉,喜歡吃木頭里的蛀蟲,就是吃不飽也只喝血吸髓吃皮毛,也吃橡栗果蔬。有巢氏統治了二世三百多年。

    燧人氏又叫遂人氏,姓風(與伏羲同姓),稱作燧皇,火德,宋代《太平御覽》稱燧人氏住在燧明國,《莊子》、《尚書大傳》、《白虎通義》稱三皇之一。不周之巔有個叫宜城(現在的宜城在湖北襄陽)的地方,日月之所不及,天天都很黑暗不分晝夜。燧人氏看見鳥啄樹有火星冒出(啄木鳥?),受到啟發發明出了鉆木取火。古人本來都是吃生的,味道很不好,所以吃水果蔬菜的多,發明了火之后可以吃熟的,腥臊的氣味就淡了,也不容易拉肚子,所以吃肉的就多了。而且天冷了也可以用火取暖。之后還發現了火的很多功用,例如燒制瓦器。燧人氏還教人打魚定東西南北,開始使用圖矩進行計算,并命名各種蟲鳥獸物。燧人氏規定了夫妻制度,男人三十娶妻,女人二十嫁人。從燧人氏開始,帝王都使用貨幣。燧人氏統治了四世二百三十年。東漢《六藝論》說燧皇之后十一代到伏羲

    庸成氏住在庸城。那時候人們還結繩記事,把孩子放家里在田里干活。庸成氏城里有個叫季子的,被庸成氏放逐之后和馬生了人身馬蹄有尾巴的孩子(人頭馬?),建立了三身之國(《山海經》里的三身國是一頭三個身子)。庸成氏統治了八世

    12. 禪通紀 三皇以外的十六氏帝王

    據《路史》說禪通紀十八個姓的帝王,因為這十八個姓的都知道封禪(”通封禪者“),所以叫做禪通紀,一共八十八世。以下順序為《路史》中記載的順序,可能不完全反映時間順序。

    史皇氏姓侯岡,名頡,稱作倉帝。龍顏四個眼睛(史記稱劉邦也是龍顏),生下來就會讀寫(沒發明之前讀的是什么?),創造了文字,稱作蟲篆,一直用到了周宣王開始使用大篆。都城在陽武(今河南原陽)。后代有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統治了一世。從史皇氏開始,帝王都以封禪泰山來表示授命(另有說法造字的倉頡是黃帝的史官)。

    栢皇氏姓栢,名芝,是為皇栢,道家稱上清真人。從榑日之陽來,駕六龍,發跡于正陽南邊的皇人山(《輿地廣記》說在今開封陳留),木德。柏皇統治了二十世。后代是栢氏。后代里柏常是黃帝的地官,柏亮是顓頊帥,柏昭是帝嚳師。后來堯把柏成子皋立為諸侯。禹的時候,柏成子皋不再當諸侯又回去耕田( 柏成子皋活得夠久的)。周朝的時候,柏冏是太仆正,還有柏侯氏、柏常氏、白侯氏。

    中皇氏又叫中央氏,是封禪之帝。那個時候人們還結繩記事,住在皇人山西邊的?鄗山(今河南河陰)。中皇氏統治了四世,后代有中央氏、中黃氏(看來栢皇氏和中皇氏住的地方很近,中皇氏應該是在史皇氏之前)。

    大庭氏稱號是炎帝(非神農氏炎帝),火德,都城在曲阜。統治了九十年,傳了五世,一共五百二十年(《春秋緯命歷序》)。后代有大氏、大庭氏。后代里大填是黃帝師,大山稽是黃帝司徒,唐代的大勃海是他的子孫。

    栗陸氏又叫栗睦氏。因為他剛愎自用,民眾都向東遷移。大臣諫言卻被栗陸氏殺了,于是天下反叛,栗陸氏就死了(貌似是史上第一個昏君了)。栗陸氏統治了五世,后代有栗氏、睦氏。

    昆連氏又叫釐連氏,又叫釐蓄氏,又叫驪連氏,又叫驪蓄氏。昆連就是昏晦的意思。昆連氏統治了十一世,后代有釐氏、厘氏、驪氏。?

    軒轅氏(不是黃帝)發跡于空桑(今魯西豫東地區)之北,也是封禪過的古代帝王。軒轅氏見到風吹著蓬轉動,于是發明了有車輪的乘車。車的橫木為軒,直木為轅,所以叫軒轅氏(這說法可能和黃帝搞混了)。軒轅氏乘車治理四方,在山里采銅礦制備刀劍和各種貨物,天下順從。軒轅氏的錢幣長一寸七分,重十二銖文。軒轅氏統治了三世

    赫蘇氏又叫赫胥氏。赫蘇氏的治理尊重百姓而且重視行事。赫蘇氏統治了一世,葬于朝陽(今河南章丘),后代有赫氏、赫胥氏。

    葛天氏的治理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能說盡其中的奧秘。曾經封禪泰山,興用貨幣,天下太平。葛天氏還發明了樂舞,由八個人拿著牛尾敲著牛角演唱跳舞,一共有八首歌,第一首是載民,第二首是玄鳥,第三首是遂物,第四首是奮谷,第五首是敬天常,第六首是達帝功,第七首是依地徳,第八首是臨萬物之極。葛天氏統治了四世,后代有葛氏。

    尊盧氏又叫做宗盧氏。尊盧氏掌管天地萬物,推行貨幣,沒有特別的親疏關系,用德行順應天下,民眾太平。尊盧氏統治了九十多年,在位于嵹臺(今甘肅西南部西傾山)之陽,葬浮肺山(今山西藍田山)之陰。尊盧氏統治了五世,后有尊氏、尊盧氏、樽氏。

    祝誦氏又叫誦和氏,又叫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炎帝也稱赤帝),火德,于是后世的火官都叫這個名字。勸化人民不用刑罰,天下洽和,聽鳥鳴作樂歌。都城是會(今河南新密),當政百年,葬于衡山之陽祝融峰。祝誦氏治理了二世,后代有祝氏、融氏、宗氏、祝和氏。

    昊英氏又叫子英。那時候人們靠伐木和殺野獸為生。昊英氏統治了九世,后代有昊氏。

    有巢氏又叫古皇氏,住在彌及盤領。禪通紀的有巢氏教人用編木槿做房子織蓳草當門,把房子的縫隙堵住,這樣房子住著更舒適更安全,所以便和因提紀的有巢氏一樣也被稱作有巢氏(不同時代的人用同樣的名字真的是會亂的)。有巢氏用日月的名號,駕六龍,定例律治天下,政事太平人民皈依。有巢氏手下有臣子專權,欲削其權,臣子因害怕而反叛,有巢氏于是滅亡了。有巢氏統治了七世

    朱襄氏的都城是朱(今安徽碭山)。那時候多風災,于是讓手下做五弦琴,以引來陰氣安定眾生。朱襄氏統治了三世,后代有朱襄氏。

    陰康氏之時,溝江不通,人民都很悶郁,多有關節病。陰康氏教人叫作大舞的舞蹈,復健關節(這是什么操作)。陰康氏統治于華原(今陜西銅川),葬浮肺山(今陜西臨潼)之陰(尊盧氏也葬在這里)。陰康氏統治了二世,后有陰氏、?氏、陰氏。

    無懷氏太昊伏羲的先祖(所以是因提紀燧人氏的后代?)。無懷氏的統治”以道存生,以德安刑,過而不悔,當而不愉。當世之人甘其食,樂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無懷氏統治了六世,后代有懷氏、無懷氏。無懷氏是首封泰山,之后有一萬多人封泰山,孔子只認得七十二位(《韓詩外傳》、《論衡》、《桓譚新論》、《管子》),管子只認得十二家: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成王(《管子·封禪》)。按封禪來看無懷氏應該是禪通紀的第一位帝王,因為他是第一個封禪的。

    以上有十六姓的帝王共八十八世。《路史》開頭說禪通紀是十八姓的帝王共八十八世,但現在八十八世已滿仍差兩姓帝王。然而《路史》中禪通紀仍有伏羲氏(及后代)、女蝸氏(以及手下共工氏)、神農氏(及后代)沒算進去,另有和這三氏有重要親緣關系但沒有被《路史》單列出來的華胥氏、有熊氏等沒算進去。在十八姓的數字沒有錯的情況下,一種可能是剩下兩姓是伏羲氏和神農氏,原因是《路史》章目以此二人(卷十、十一和卷十二、十三)為題而且伏羲氏、女蝸氏可以同歸于華胥氏(為共同之母)或伏羲氏(因為是兄妹),神農氏單列。還有一種可能是有平行的帝王不算進禪通紀的十八姓中(如因提紀的蜀山氏)。《十八史略》里稱共工氏、大庭氏、栢皇氏、中央氏、栗陸氏、昆連氏、赫蘇氏、尊盧氏、混沌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都在女蝸氏之后(伏羲氏封禪過,首封泰山的無懷氏卻在他和女蝸氏后面,邏輯上不通)。《帝王世紀》則稱伏羲氏傳十六世,分別是太昊伏羲氏、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不過伏羲都開始建城市了卻在修房子的有巢氏前面,邏輯也上不通)。因為我只是想理出上古傳說的大脈絡,故不深究這個問題,只是將禪通紀剩下的伏羲氏、女蝸氏、神農氏單列出來分別整理。

    三皇(后三皇)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1. 伏羲、神農、女媧(《史記·三皇本紀》、《春秋運斗樞》、《春秋元命苞》、《風俗通義》)

    2. 伏羲、神農、黃帝(《尚書·序》、《帝王世紀》)

    3. 伏羲、神農、燧人(《尚書大傳》、《禮緯含文嘉》)

    4. 伏羲、神農、祝融(《白虎通》)

    5. 伏羲、神農、共工(《通鑒外紀》)

    個人認同《史記·三皇本紀》的說法:

    伏羲氏、女蝸氏、神農氏

    13. 禪通紀 后三皇 太昊 伏羲氏

    太昊伏羲氏姓風,名包羲,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太皞,號春皇、天皇、人帝、皇雄氏、皇熊氏、蒼精之君、青帝、東方之帝、木皇,木德。據《孔演明道經》說伏羲是燧人氏后代所以繼承了風姓,《三墳書》說伏羲是因風而生所以姓風(這是啥),《鄧氏姓書》說伏羲是因為可以用木頭生風所以姓風(螺旋槳?)。伏羲叫太昊是因為修得大道(太)和元氣合二為一(昊),叫伏羲因為每晚睡覺(伏)的時候事情都得以成全(羲)。另有說法太昊和伏羲不是一個人。伏羲在句建國,所以又叫有句氏。句就是庖,是伏羲的國名。

    伏羲的母親是華胥,居于華胥之渚(據說是陜西西安藍田),可能是《列子》中華胥氏之國的創始人,也可能是后世為了紀念她所以把國名改做華胥。華胥在雷澤(今山東菏澤)玩,踩到了大人腳印,于是就懷孕了。后來幾千年后帝嚳的媳婦兒姜嫄也是這么生了周朝的祖先棄(去海邊真的要小心)。懷孕了十二年,十月四日伏羲終于出生了。因為懷了十二年,所以稱作”歲“(歲星十二年一周)。伏羲的出生地是仇夷(即仇池,今甘肅西和),成長于起城(即成紀縣,今甘肅天水)。伏羲身長九尺有一寸,龍身牛首,渠肩達腋,山準日角,奯目珠?、駿毫翁巤,龍唇龜齒,白髯委地,方牙蒼牙(我也不懂古人想表達什么)。

    伏羲教人打獵,飼養家畜,馴服牛馬,用草皮制作各種工具。做漁網來打魚,收集蠶絲作絲綢(一說是嫘祖),開始做衣服(皮衣不算衣嗎),設置都市。伏羲觀察天地萬物,創造出了太極八卦。一種說法是八卦是根據漁網編織的形狀造出來的。造六畫、作十言(乾、坤、艮、巽、坎、離、震、兌、消、息)之教。《古史考》說古代帝王雖然圣賢,但處事難免受內心影響,所以要求事需要參考無心之物,因此有了卜卦。伏羲在靇龍(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時候得勢,所以用龍紀年,百官師服,都用龍名。作龍書,來制定法則,記載興衰,簽訂書契,讓大家使用同樣的文字,來代替結繩記事(看來倉頡造字可能并沒有推廣)。百官以此來實行統治,文教也就興起了。劃分土地,按時種糧食以供國家使用。制定媒妁的規矩來規范婚嫁,使用鹿皮作為禮物(《周禮外傳》說伏羲也用鹿皮當錢幣,和漢武帝的皮幣可能類似)。伏羲認郁華子(又叫宛華)做老師,使用神鼎作為統治的象征設立郊、禪的祭祀。效法天地來制定三義(正君臣、父子、夫婦)。取天下的銅礦,制造錢幣來代表事物的價值,據說當時的錢幣稱為九棘,外方內有圓孔。據說伏羲也嘗百草找草藥(可能沒神農氏吃得多)。伏羲命令潛龍氏,占卜推算日期,創造了甲子歷法,規范天干地支(也有書說黃帝令大橈作甲子),并設立把天空按太陽軌跡分為三百六十五度(大概是按一年天數設定的),稱作周天,設立四方二十八宿把大地分為九個部分,就是后來的九州。設立律法,建立五律的聲樂系統。手下的臣子六人叫六佐,有金提(幫人建居所)、鳥明(建河道通四方)、視冒(賑災)、紀侗(主持內務)、仲起(管陸上的事情)、陽侯(管海里事情)。設立軍隊,在水旁設立都市(應該不是宛丘,因為不靠水)。讓蜚龍氏設立禮儀制度。伏羲看見鳳凰(也叫長離)飛翔就按其模樣發明了二十七弦琴(又叫離)和三十六弦瑟。封泰山禪。統治了一百六十四年,之后把帝位傳給了妹妹女蝸。伏羲活了一百九十四歲,葬于山陽(據說是濮陽M45墓)。都城在宛丘(河南省淮陽區,古稱陳州),所以陳州又叫太昊之虛

    伏羲的父親葬在震山,母親華胥葬在覆車之源,也就是藍田山。伏羲的厥妃(又叫虙妃)在洛水死了,成為了洛神。伏羲生了咸鳥,咸鳥生了乗厘,乗厘生了后照,后照生了顧相,顧相被發配到巴地,是巴人的祖先。巴人滅國之后,巴人的后代五季去了黔(貴州),在那兒當君主,生了黑穴四姓(樊、瞫、相、鄭),這四姓又統治了巴地的赤狄,住在夷城,稱為了廩君。黃帝時期有伏羲風姓的后代給他當相,使用八卦設立九宮幫助黃帝伐蚩尤,被尊為金山之神,死后其后人被封到任地,賜姓巳(姒,上古八大姓之一,大禹之姓),在周朝傳為任姓。唐虞之時伏羲的后代也有封賞,夏朝初期被封到庖地(山陽平樂),賜姓姒。周武王把伏羲后人封到宿地,后人有密宿、須句、顓臾三人,在泲上(須城,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北)繼續太昊的祭祀,被尊為東蒙主。密宿后代遷去宋國,須句后代被邾國兼并后來又歸于魯國、顓臾后代被魯國吞并。后代有風氏、偑氏、羲氏、希氏、戲氏、包氏、庖氏、?氏、鮑氏、臾氏、顓臾氏、東氏、東蒙氏、朐氏、須朐氏、任氏、姒氏、宿氏、罔氏、伏氏、虙氏、宓氏、密氏、服氏。伏羲的弟弟郝骨氏的后代被帝乙封到太原,后代有郝氏、郝骨氏。

    一種說法是太昊伏羲氏是后三皇之一,稱后天皇

    14. 禪通紀 后三皇 女蝸 女皇氏

    女皇氏姓云,號女皇,名媧,叫?媧,又叫女希(古代希就是羲),又叫皇母(女蝸娘娘稱號真是響亮,兄妹稱為風羲云羲特別霸氣)。蛇身,牛首,虎鼻,太昊伏羲的妹妹。出于承匡山(在任城東南)。年少起就幫助太昊,祈禱于神祇。規范姓氏,管理婚姻,牽橋搭線,被尊為神媒

    太昊氏衰落的時候,水神共工氏開始作亂,弄的天下洪水滔天,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女蝸用神力和共工氏較量,滅掉了共工氏,天下重歸太平,中國(冀州,又叫中冀)安寧,萬民復生。于是?媧氏立號叫女皇氏(真·叫我女王大人)。女蝸一開始在中皇山之原實行統治,所以也叫女媧山(平利縣,隸屬于陜西省安康市)。后來女蝸去了驪山,繼承了伏羲的治理方法。她命令臣子制作了笙簧。她使用伏羲發明的五十弦琴奏樂,聲音優美感動天地,神聽了覺得過于悲憫于是減弦到二十五根(另說減弦為黃帝所為)。女蝸開始用頭飾發帶來綁自己的頭發,乘雷車駕應龍巡視四方。她不設法度以德治國。《淮南子》稱女蝸有七十種變化,她捏土造人(傳說那時候都是蛇身,女蝸娘娘大概是第一個捏出二腳獸的),煉石補天,斷鰲足立四極,積蘆灰止水禍,殺黑龍以濟冀州。女蝸統治了一百三十年,死后葬在潼關口。

    一種說法是女蝸女皇氏是后三皇之一,稱后地皇

    共工氏是伏羲時代的諸侯,又叫康回(一說是姓康名回)。渾身長毛,頭發紅色,蛇身。自稱水德,所以用水紀官師,制度也都用水名。伏羲死后想用洪水淹掉女蝸,然而被女蝸殺掉了。一共統治了四十五年。共工氏有個兒子沒有才能,死后化為厲鬼,害怕紅豆,所以用紅豆粥抵擋它(似乎是臘八節的傳說的前身,一說是顓頊的三個兒子化為厲鬼怕紅豆粥)。

    15. 禪通紀 后三皇 炎帝 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又叫列山氏,又叫連山氏,又叫赤帝,姓伊耆,又姓姜,名軌,一說叫石年,是為后帝皇君。炎帝的母親叫安登,在常羊(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受到神的感應(上古感應的太多了),在列山(湖北省隨州市北郊厲山鎮)的石室生下了神農,所以神農又叫烈山氏,神農出生的時候烈山上出現了九個泉井。神農氏的父親是少典氏,又叫有熊氏,是伏羲的兒子(《三皇廟碑》)。少典氏娶了有蟜氏的女兒安登,生了倆兒子,一個是繼承了少典氏的黃帝的先祖(所以《史記》說黃帝是少典之子),一個就是神農氏炎帝。所以說燧人氏的后裔無懷氏的后裔華胥氏生了伏羲女蝸這對兄妹,他倆的兒子有熊氏氏是炎帝黃帝的父親或者祖先(不知道感應怎么回事,至少是名義上的),所以炎黃子孫大概也可以說是華胥子孫、有熊子孫、無懷子孫或者是燧人子孫。燧人氏十一代到伏羲,所以到炎帝是十三代。燧人氏就住在湖北幾千年傳到炎帝還是在湖北。

    炎帝是在姜水長大的,所以又有姜姓,是為姜姓之祖。一說炎帝的姜姓是伏羲起的,黃帝的姬姓氏炎帝起的。他一開始的國家在伊,后來國家在耆,故氏伊耆。炎帝身高八尺七寸,弘身牛顛龍大唇。生下來三個時辰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七天牙齒就齊了,三歲就會種莊稼的學問。他開發了種五谷的技術,教會了百姓開田辟土,于是百姓不再需要打獵也可以吃飽肚子。炎帝的師父是悉諸、九靈、老龍吉。炎帝屬火德,所以叫炎帝。那時候男耕女織,實行食貨貿易。炎帝制作了酒釀、陶器。他實行的教化是民眾是國家的基礎,民以食為天(不虧神農之名)。規定時間歷法,就是太初歷(不是漢朝的太初歷),并創造了連山易,所以又叫連山氏。炎帝的都城在陳(今河南宛丘),他在沙地蓋房子,就是后來的長沙(大概是為了嘗百草來的湖南)。炎帝為分辨植物,向西進到大山里,搭梯子找草藥(神農架的來歷),嘗遍了百草來查認藥性,曾經一天中毒七十次(太狠了),把四百種病癥和三百六十五種藥癥總結在方書之中。封泰山。炎帝死在長沙茶鄉葬在那里的茶陵。炎帝統治了一百四十五年,死時一百六十八

    炎帝娶了承桑氏的女兒,生了十三個兒子。炎帝也有女兒,據說有三四位。炎帝的小女兒最有名,姓姜,叫精衛,又叫女娃,就是傳說中填海的那位。另有一個女兒跟著黃帝手下赤松子去昆侖山上修煉成仙(《廣異記》),住在南陽崿山的桑樹上,用柴作巢(這是退化吧),變成白鵲鳥。炎帝看著很痛心,想讓她下樹就點火燒樹(這不就是晉文公燒山找介子推的搞法),結果把女兒燒死升天了。這棵桑樹就是《山海經》里的帝女桑。還有一個女兒叫瑤姬,早逝葬于巫山(不一定是今巫山縣),變成了一棵瑤草,后來做了巫山的云雨之神很多古人都在夢里見過她)。炎帝的女兒們的故事似乎都不是喜劇。

    一種說法是炎帝神農氏是后三皇之一,稱后人皇。炎帝神農氏死后,炎帝的稱號被他的后人繼承。《十八史略》里稱炎帝之后傳帝承、帝臨、帝則、帝百、帝來、帝襄、帝榆,一共八世五百二十年。《帝王世紀》稱神農氏傳八世,分別是神農氏炎帝、帝臨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釐、帝哀、帝榆罔。炎帝八世之說,據說開始于漢代《春秋命歷序》。《呂氏春秋·覽》記載神農傳十七世。 以下是《路史》里記載的繼承炎帝的神農氏后人。

    炎帝柱,是神農的兒子。七歲就有圣德,輔佐神農,調制百藥,分辨百谷,重視農業。

    炎帝慶甲是炎帝柱的伯父。從炎帝慶甲到炎帝臨的事跡沒有記載。據說神農氏傳了七十世,有記載的只有八世五百二十年。

    炎帝臨

    炎帝息,那時農民稅賦5%。

    炎帝魁的時候質沙氏叛亂,質沙氏的臣民殺掉了他回歸炎帝。

    炎帝朙是帝魁的孫子。

    炎帝直是炎帝朙的兒子。

    炎帝厘,又叫炎帝值,是炎帝直的兒子。

    炎帝居,又叫炎帝來,是炎帝厘的兒子。他母親是承桑氏人,叫聽襖。

    炎帝節莖是炎帝居的兒子。生了炎帝克和炎帝戲。

    炎帝克

    炎帝戲生了炎帝炎帝器和炎帝小。

    炎帝器生了巨、伯陵、祝庸。巨是黃帝的老師,后代到夏朝都有封賞。后代有封氏、巨氏、封父氏、富父氏。伯陵是黃帝的臣子,封在逢實,同吳權之妻何女生了三子,叫殳 、鼓、延。延、鼓是使者,殳的后人給堯帝當臣子。鼓生了靈恝,靈恝生氐人。后代有逢氏、蠭氏、呚氏、延氏、氐氏、齊氏。祝庸是黃帝的司徒,住在江水,生了術囂,術囂生了條、句龍。條喜歡遠游。句龍生了垂、 信。信生了夸父(不知道是不是追日的那位),夸父是丹朱的臣子,后代是有句氏、句龍氏。垂是高辛的臣子,給堯當共工,死后葬在不距之山。垂生了噎鳴,就是伯夷(商朝末年的王子),給虞心、呂且當臣子,有功于治水,封于呂。噎鳴生了泰岳,泰岳生了先龍,先龍生了玄氐。商朝伐氐,氐人分為青、白、朒三氐,后代有羌氏、羌戎氐、楊氐、符氐等數十支派(這些說法同于羌漢同源說)。周朝把泰岳后人封于申,后代有宇氏、申氏、申叔氏、申鮮氏、謝氏、射氏、宇文氏、大野氏。呂候是周穆王的司寇,后代有呂氏、旅氏、呂相氏、甫氏、共氏、龔氏、藥羅氏。商周之際,有呂渭,字子牙,就是輔佐周朝的太公望姜子牙,后來封到了齊國。十五世后,齊桓公小白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炎帝小沒有當多久的君主。

    炎帝參盧,又叫榆罔,住在空桑(也就是之前空桑氏和軒轅氏住的地方)。他命令蚩尤管理西方,主持各行各業。蚩尤反叛,把炎帝參盧趕走了,自己住在了涿鹿。有熊氏的黃帝有圣德,諸侯歸順,炎帝參盧感覺很驚恐,于是設壇于有熊氏的領地。《史記》說黃帝和炎帝參盧戰于阪泉之野,黃帝勝了炎帝,應該不是神農炎帝,而是炎帝參盧吧。后來黃帝誅殺了蚩尤,諸侯便推舉他為黃帝,而把炎帝參盧封在了(茶陵,神農炎帝下葬處),把炎帝的祭祀放在了(陳倉,神農炎帝都城)。這些說法和炎帝稱號有很多人繼承相符。一些學者覺得神農氏和烈山氏不是一人,不過如果炎帝本來就不是一人,并不矛盾。

    (茶陵,神農炎帝下葬處)在商周之時被認為是赤白之狄(看地方應該是西戎或者南蠻?狄似乎是在東北?古書無統一說法),后來更被認為是九州的戎狄,有隗氏、狄氏、落氏、皋落氏、戎氏、戎子氏、袁胡氏、斛律氏、觧批氏、烏護氏、紇骨氏、壹利吐氏、異其斥氏。回紇高車十二族,也是他們的后代(回紇者,維吾爾也,古書就有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說法了)。炎帝的國家就是帝堯的母家,到了商朝,后人有伊摯,當上了左丞相,就是伊尹(廚祖,輔助商湯滅夏朝)。后代有伊秩氏、耆氏、伊耆氏、尹氏、伊祈氏、阿氏、衡伯氏、衡氏。鮮卑人和越南人有奉炎帝為祖先者,這些姓氏看著確實不似漢姓。

    阪泉氏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后代,有兄弟八十人,性格暴虐,四處用兵,兼并了二十一個諸侯。炎帝參盧讓他管理西方,他反叛后從羊水(上黨羊頭山)出發,伐滅空桑,趕走炎帝參盧,住在了涿鹿。蚩尤封禪,自號炎帝。所以有些學者覺得蚩尤和炎帝為同一人不矛盾,且不說本來就是一家子,稱號也是都用過的。黃帝率領風后、鄧伯溫圍攻涿鹿,三年九戰打不下來,于是設立五旗、五軍,從四面圍攻,三日后攻下涿鹿,抓住誅殺了蚩尤。有學者認為炎黃阪泉之戰和黃帝蚩尤逐鹿之戰是同一場戰役,地方確實很近,具體細節不可靠。

    16. 疏迄紀

    終于接上《史記》的五帝本紀了,疏迄紀據《路史》是有十三姓的君主。五帝的事跡收錄在《路史》卷十四到二十一,其中記錄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如黃帝的家室以及征討蚩尤的細節等等。另外也有很多未收入《史記》等正史的內容,如黃帝之后少昊之前有帝鴻氏、帝魁氏,玄囂、昌意也并非黃帝長次子等等。但此文皆以正史為主。《路史》二十二卷以后的各種內容也很有趣,如各種古國名,傳說故事,神話辭典,以及作者的對于各種觀點的辯述,如古書中上帝的稱號等。總之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古代視角,可以對了解上古神話傳說有很大幫助。篇幅有限,不一一詳述,以下簡略帶過《史記》等正史對于疏迄紀五帝說法:

    公孫軒轅黃帝,號有熊氏,又叫縉云氏,又叫帝鴻氏(《路史》稱帝鴻氏是黃帝后人),又叫帝軒氏。《春秋緯命歷序》和《世本集覽》說黃帝傳了十世,十二姓,一共二千五百二十年。《帝王世紀》稱軒轅氏傳七世,分別是有熊氏黃帝、少昊氏玄囂、青陽氏窮奇、高陽氏顓頊和高陽氏帝孺、高辛氏帝嚳和高辛氏帝摯、陶唐氏堯和陶唐氏丹朱、有虞氏舜和有虞氏商均。

    少昊青陽氏,又叫金天氏,又叫窮桑氏,名玄囂,黃帝長子,母親是方雷氏。《春秋緯命歷序》說高陽氏,傳八世,一共五百年。?

    帝顓頊高陽氏 ,名昌意,黃帝次子,母親是嫘祖。《春秋緯命歷序》說高陽氏,傳二十世,一共三百五十年。?

    帝嚳高辛氏 《春秋緯命歷序》說高辛氏,傳十世,一共四百年

    帝摯高辛氏?

    帝堯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以下是一些五帝的說法:

    1.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淮南子·天文訓》《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紀》、《漢書·魏相傳》、《孔子家語·五帝》)

    2. 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趙策二》)

    3.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今本竹書紀年》)

    4.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風俗通義·卷一·皇霸》《大戴禮記·五帝德》)

    5.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尚書序》)

    個人認同《史記》的說法,即《五帝本紀》的五位(至少都是在疏迄紀):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后記

    直接從開辟開始認定“自古以來”肯定是不現實的,畢竟時間多為讖緯,沒實際意義。而現在學者們還在努力為夏朝正名,往前還有兩三百萬年的時光可以推(手動狗頭)。如果大禹為真,那搞996(三年一考核,九年一升遷)弄死他爹害他PTSD不敢回家臥薪嘗膽十三年才上位的千古孝君(虞)舜肯定也是真的。如果那樣,那各種古書里說的“虞夏商周”也終于落地了(強行插入吐槽:舜帝擅長訓鳥獸,掌管鳥獸的官名也叫虞,舜帝的朝代也叫虞朝。虞朝直譯是不是玩鳥的?)。如果大禹和舜帝可以被正式認定,那同為一家子的黃帝應該也差不多啦。如果中華文明可以從疏迄紀(黃帝)認定為正式開始,伴以自開辟到禪通紀后三皇為神話,那可是相當的完美

    反常識的小知識:平時包括三字經和教科書里都說夏朝才開始家天下(“夏傳子,家天下”),其實根本是不對的。首先炎帝、黃帝都是有熊氏的子孫。而且五帝里黃帝以外的都是黃帝的子孫:五帝里第二顓頊是黃帝二兒子的兒子,五帝里第三帝嚳是黃帝大兒子的孫子,五帝里第四堯是帝嚳的三兒子也就是黃帝大兒子的重孫,五帝里第五舜是顓頊的五世孫也就是黃帝二兒子的七世孫。這還不是家天下?大禹的鍋太冤了。再說大禹明明先把天下傳給了益,益把江山讓給了禹兒子,這明明是貨真價實的禪讓啊。而且舜明明先將帝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只不過被大禹拿走了,這父傳子搞的比大禹早多了。不過大禹本來就是黃帝的玄孫,幫祖先背鍋能叫背鍋嗎?對此,太史公司馬遷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異其國號,以章明德。”這種靠定義得口碑的玩法不正是現在世界上流行的那一套?得,咱就被老祖宗這套把戲忽悠了幾千年。

    反常識的小知識2:《史記》里黃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甘肅北到河北南到長江,這比課本上夏朝疆域大太多了。《史記》里舜帝統治力達到了交趾(越南),一百歲南巡在廣西去世的。然后課本上跟我說商朝疆域還沒出河南?

    黃帝之前的中國上古史事傳說大脈絡整理至此,資料繁絮肯定有不足之處。感謝您讀到這里。古書里有意思的事兒可多了,希望有機會和您繼續嘮嘮。

    參考

    作為世界上有著最長歷史記載的國家,我國對于上古的記載相當多。然而先秦文章晦澀紛亂,故我主要以之下幾本后世著述作為基礎。

    1. 《路史》。南宋羅泌著,收錄了大量上古史事,然而多有怪力亂神和宗教傳說,故不為歷史學家采用為正史。《路史》的四庫全書本對其有逐句評述,引用辨析各種古書的說法進行考據,以去偽存真對上古之事進行歸納,省去了查考先秦古文的功夫,對于理清脈絡頗有益處。加之上古時代之事本就虛實參半,故用此書以建立綱要(要較真可以先討論大象頂個棋盤和喊一句就有光這些故事

    2. 《史記》。司馬遷本來著有《三皇本紀》一章,無奈已經遺失。現存五帝本紀一開始便有”黃帝者,少典之子“、”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云云,按史記一貫風格,可見少典、神農的記載確實都在《三皇本紀》之中。唐代司馬貞收集史料補了一篇《三皇本紀》,然而并不被奉為正史(由此可見我國對于歷史之嚴謹,遠勝于某些把從阿拉伯人那兒翻譯順便胡編的所謂歷史書當信史的文明)。本文參考史記中對于黃帝之前的側面描述以及司馬貞所補的《三皇本紀》。

    3. 《漢書》。此書雖是漢朝斷代史,其卷二十”古今人表“列有伏羲以下眾多人士,故用以作為參考。除《史記》、《漢書》外,我國正史再無對于黃帝之前歷史的直接描述。

    4. 《十八史略》。是我國元朝曾先之所著的書塾啟蒙讀本,在元明十分流行,且東傳日本并一直到明治時期都作為官學教科書使用。其中有太古、三皇之章介紹黃帝之前的上古歷史。我使用的是作為小女的啟蒙教材的和本點注版十八史略。

    5. 《爾雅》和《廣雅》。《爾雅》是儒家經典里訓詁用的詞典。《廣雅》是三國博士張揖所著百科詞典,算作是《爾雅》的擴張版。

    其余很多書目,若有所引則在文中指出。經查網上百科及一些地方申報的所謂文化項目與古書出入甚多,遂以古文書本為主。然而上古之事虛實參半,基本做法是以上述書目為主,其他說法中選取成書較早者或是上下一致合乎邏輯者。雖然有些說法可能夸張,但應該存有民間較統一的記憶和看法。至于讖緯之書宗教典籍之類,基本認定為二次創作,只選取較合乎邏輯且有趣者。畢竟只是想理清大脈絡,并非為了考據。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无线乱码新区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韩国三级在线 中文字幕 无码|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一道本AV免费不卡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试看|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麻豆1区2产品乱码芒果白狼在线 |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国产裸体XXXX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十八禁午夜福利免费网站|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在线不卡精品网站|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APP|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