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句名篇默寫 1.赤壁賦(5年4考)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2016·全國Ⅲ卷)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012·大綱全國卷)浩浩乎如馮①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013·全國Ⅰ卷)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2014·全國Ⅱ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②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③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④。”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⑤。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注】 ①馮:粵教、語文版教材中為“憑”。②樽:蘇教、語文、粵教版教材中為“尊”。③惟:粵教版教材中為“唯”。④適:這里有享有的意思,蘇教、語文、粵教版教材中為“食”。⑤籍:魯人、粵教版教材中為“藉”。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蘇軾《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蘇軾《赤壁賦》中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音樂是中國詩詞里常見的內容,蘇軾《赤壁賦》中側面表現客吹洞簫的音樂效果的兩句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4)蘇軾《赤壁賦》中寫作者與友人于扁舟中舉杯共飲的句子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5)蘇軾在《赤壁賦》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個體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蘇軾《赤壁賦》中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7)蘇軾《赤壁賦》中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蕩,似乎是在浩瀚的宇宙間乘風飛行,不知所終的句子:“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8)蘇軾《赤壁賦》中敘寫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9)蘇軾《赤壁賦》中描寫作者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的句子:“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念奴嬌·赤壁懷古(5年1考) 蘇 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2015·全國Ⅰ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①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②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 ①檣櫓:蘇教、粵教版教材中為“強虜”。②人生:蘇教版教材中為“人間”。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描繪了周瑜的英氣勃發。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一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既點題,又為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念奴嬌·赤壁懷古》具體描寫“江山如畫”之意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5)《念奴嬌·赤壁懷古》表達作者曠達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6)蘇軾《赤壁賦》中有這樣一句:“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說的是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周瑜打敗的事。蘇軾寫于同一時期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對此事是這樣描繪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7)被貶于黃州的蘇軾在游赤壁時,目睹長江水滾滾東逝,發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赤壁賦》)的人生短暫的慨嘆;他在“故國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心底悲歌(《念奴嬌·赤壁懷古》)。 (8)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 3.江城子·密州出獵(5年0考) 蘇 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表現太守雖年長但志彌堅的詞句是:“鬢微霜,又何妨!” (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詞人運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達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3)《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人到中年而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詞句是:“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4)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自喻,表明建功立業的壯志的句子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4.浣溪沙(5年0考) 晏 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晏殊《浣溪沙》一詞中,通過“新”與“舊”的對比,感嘆光陰易逝的兩句是“一曲新詞酒一杯”和“去年天氣舊亭臺”。 (2)晏殊在《浣溪沙》一詞中,表達對春光逝去的惋惜、悵惘之情的名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3)晏殊《浣溪沙》一詞中,最能抒發詞人那一縷若有若無的淡淡閑愁的句子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浣溪沙》一詞中,通過描寫詞人所在院落的景色變遷,感嘆時光流逝的詞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二、古代文化常識 官職任免升降術語 【舉、辟】舉:舉薦;辟:招用,如“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范曄《張衡傳》)中的“舉”“辟”。 【征】君征召臣。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范曄《張衡傳》)中的“征”。 【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后序》中的“于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擢】提升官職,如“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戰國策》)中的“擢”。 【陟】提升,提拔,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陟”。 【升】提升,如“旋升寧夏道”(梁啟超《譚嗣同》)中的“升”。 【假】臨時充當使臣屬吏。 【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 【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國語》)中的“黜”。 【貶】降職并外放,與“謫”相近,如“貶連州刺史”(《舊唐書》)中的“貶”。 【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于一般情況的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革、削、免、罷、廢、奪】革職、罷職或停職。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高啟《書博雞者事》)中的“奪”。 【退】(1)撤銷或降低官職;(2)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范曄《張衡傳》中的“乞骸骨”。) 【轉】遷職調任,無所謂升降,如“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范曄《張衡傳》)中的“轉”。 【徙】改任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如“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范曄《張衡傳》)中的“徙”。 【調】調動、調遷,如“調為隴西都府”(班固《漢書》)中的“調”。 【放】京官調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梁啟超《譚嗣同》)中的“放”。 【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為河間相”(范曄《張衡傳》)中的“出”。 三、易錯易混成語 易張冠李戴的成語(二)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與“置之不理”不同。 【翻云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氣勢宏偉。 【名山事業】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傳的事業。多指著書立說。 【無可厚非】不可過分指摘,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諒。與“無可非議”程度不同。 【身臨其境】親自到那種境地。常誤用為“設身處地”。 【煢煢孑立】形容孤單,無依無靠。指一生不指某時。 【城下之盟】在敵人大軍壓境或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多指不平等的)。 【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只能表貶義或自謙。 【聳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強調主觀目的。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強調客觀效果。 【穿云裂石】穿透云層,震裂山石。形容樂器聲或歌聲高亢嘹亮。 【火中取栗】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而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間不容發】間:中間,間隙。發:頭發。中間的距離很小,連一根頭發也容納不下。形容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不用于時間等。 【繪聲繪色】形容描寫生動逼真,常誤用作代替“有聲有色”。 【不可向邇】不能接近。 【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強調神秘奧妙。 【一發而不可收】行為不受控制或無法停住。 【一發不可收拾】形容對發生的情況難以控制,局面無法收拾。 【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發生的不幸事情(多指人的死亡)。例: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中生活,真是山高水低,不知何時就會陷入困境。 【前無古人】指以前的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也指空前的。 【千夫所指】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例:中國國奧隊在九強賽上的表現及其導致的失利為千夫所指。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含貶義。 【言不及義】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例:兩個年輕小子,天天在一起。沒有老年人在身邊,他兩個便無話不談,正所謂言不及義。 【哀兵必勝】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后指受壓抑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趨衰落,情況一天不如一天。 【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