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局和學校教學工作安排,按照《考試說明》要求,循序漸進推動高三語文備考工作順利進行。通過“三抓”(抓基礎、抓重點、抓突破),力爭整體有進步、尖子生有突破、后進生有提高,切實加強高三復習的計劃性和科學性,為高考勝利奠定基礎。 ●對整個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點和高考考點進行梳理,讓學生對完整的高中所學語文知識形成體系認知,鞏固復習高中三年所學知識。 ●強化對學生的學法、答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答題技巧和答題方法。 ●加強團隊合作。 教學上,做到五個統(tǒng)一:統(tǒng)一復習資料,統(tǒng)一教學安排,統(tǒng)一教學內容,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教學考評。語文組教師輪流負責主講作文寫作方法,為學生提供優(yōu)秀范例。 ●加強集體教研。 每周堅持集體備課1次,研究復習備考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交流復習備考經驗。集體備課預設流程是:主備人主講→小組研討→組員補充→組長總結(主備人須準備學案、精講教案、典型例題、變式訓練、回顧反思、知識結構;講解構思和教學程序)。通過研討,各教師要取長補短,對個人備課情況進一步優(yōu)化。 ●加強方法指導。 由于高考備考時間緊,復習方法更重要。教師要善于經常歸納各學科知識點,找出規(guī)律,力求能舉一反三。尤其是在主觀題訓練方面,不能滿足于教師的“參考答案”,更應該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厘清答題思路,互相評價答案優(yōu)劣,做到“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題的規(guī)律,以不變應萬變。同時,要應注重教學的反饋與矯正,延伸與準確,努力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高應對能力和知識貯備。 ●基本教學模式。 導標——導學——導議——導悟——導練——導結 ●強化規(guī)范答題。 答題規(guī)范與否,在高考中非常重要。要加強考試規(guī)范化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試心理和技能。一是鍛煉學生在考場的應對心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不怯場、不緊張。二是加強學生良好應試技巧的培養(yǎng),強化試卷的整潔、文字的工整書寫、答案卡的正確填涂、考試時間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yǎng)。 ●關注高考。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種高考網絡信息;積極參加省市區(qū)各項教研活動,開展不同形式的備考信息交流活動;注重校際交往,最大限度的獲取有用信息以指導備考工作。 ●圍繞考點開展專題復習。 ●把解題思路和方法指導為重點來設計教學過程。 ●根據復習課的不同類型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上好每一節(jié)課。 ▉知識點復習課:各種命題角度典型實例導入→歸納知識要點、弄清高考命題角度→典型例題訓練→評講點撥解題思路、歸納做題方法→遷移訓練(包括高考試題未出現(xiàn)的命題角度試題)。 ▉閱讀鑒賞復習課:課前布置預習(要求學生閱讀并完成文后試題)→上課第一環(huán)節(jié)指導整體把握文章(全文和各個局部寫了什么,文章思路和結構,文章重點和特點)→上課第二環(huán)節(jié)進入答題,進行答題程序與方法指導(要求學生通讀題目,把握每個命題指向;審清每個試題的題意,明確解答要求;鎖定每個題目的研讀區(qū)間,探究答案;分析解答要點,規(guī)范表述)→課末小結環(huán)節(jié),歸納文章閱讀程序和解答試題基本步驟→布置課外訓練作業(yè)。 ▉綜合試卷評講課:要走出“對答案”和“就題論題”的教學模式。一要注意突出重點,加強對錯誤面大的題目、分值大而得分率不高的題目、新題型的題目、思維難度較高的題目的講解。二要善于結合,把對錯誤原因的分析和基礎知識解答結合起來,強化對知識的運用。 ▉作文指導課:作文指導與訓練要點面結合,既要系統(tǒng)化又要系列化。把作文指導與訓練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板塊(即系列化),穿插于各項專題復習之間,每次訓練要保證相對集中的時間對某一板塊進行整體指導(即系統(tǒng)化)。加強對句子、段落、結構、主題等的針對性訓練。 ●把好質量關。一是給學生訓練的題目,老師必須先做一遍,不選錯題、無答案題,對偏題、過難題做適當處理。教師參與每次測評,考卷與學生同改同評。二是認真進行質量分析,采取對缺差情況采取補救措施。每次模擬考試后要認真采集數據,對學生個體和班級集體情況進行質量分析,全面清楚地了解每個小題的答題情況和每個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一個階段的復習作出小結,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抓好習慣養(yǎng)成。一是制定計劃。教會學生制定語文學習計劃,科學安排復習內容,保證每天有定量的復習時間。二是使用工具書。要求學生使用工具書來準確掌握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詞意、領會用法,為寫作提供原始材料。三是書寫工整規(guī)范。要求學生在考試答題時力求字體工整,筆畫清晰,力爭不因書寫問題而失分。四是讀書看報。引導學生通過讀書看報來開拓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學習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積累寫作素材。五是勤于練筆。引導學生把高三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既舒緩壓力,又積累素材,達到練筆目的。 ●重視扶優(yōu)補差。 一是抓基礎。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讓差生有進步,讓優(yōu)生有突破。鑒于這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提高總體成績還要花大功夫。要努力減少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變可得分為必得分。比如,作文要堅決杜絕“未完篇”,減少錯別字,注重書寫規(guī)范等。 二是有針對性。課堂上,對尖子生多提問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對后進生多提問基礎知識,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對尖子生教師要當面批改,指出錯誤,耐心指導。對后進生要有耐心,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進步,及時表揚,幫助后進生彌補知識上的缺陷,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三是課外輔導。對于尖子生可另行指定課外資料,布置高要求的作業(yè)。在每周定期對優(yōu)、差生進行輔導,對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對掌握特別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