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市場操作技巧—成交量研究 主要內容: 1、供求關系原理是一切金融產品價格波動的基礎。 1)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買盤強于賣盤,股價上漲。 2)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賣盤強于買盤,股價下跌。 3)供求平衡,價格盤整。 買、賣盤力量均衡,股價在小范圍波動。 盡管供求是人為造成的,不排除在有些情況下供求可以提供假象,但是供求關系仍然是判斷股市的基礎,尤其是在支撐和壓力位等關鍵位置的供求關系對走勢的判斷十分重要。 2、走勢的強弱可以由供求狀況進行判斷。 1)弱勢:需求耗盡時,牛市進入技術性弱勢(無論周期大小)。大周期的需求耗盡是由于派發(fā)動作;局部的技術性弱勢(需求耗盡),發(fā)生在中等或者小的波段后,常見的市場行為是超買或搶購高潮。 也就是說,牛市中的技術性弱勢,大周期的技術性弱勢是由于派發(fā)所引起的,派發(fā)的形式有多種,高位橫盤、大型搶購高潮等;局部的技術性弱勢,是回調或小型的搶購高潮引起的。 2)被迫性清盤結束時,往往發(fā)生在恐慌拋售階段結束時,市場轉為技術性強勢,亦即吸籌結束時;局部技術性強勢發(fā)生在中等或者小的波段,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超賣行為和恐慌拋售。 熊市結束前會發(fā)生恐慌拋售;隨后市場將進入吸籌階段,當吸籌階段結束時,市場將轉入技術性強勢;市場在熊市條件下局部性強勢發(fā)生在中等或小的反彈中,往往是由于超賣或小型恐慌拋售引起。 供求關系的強弱左右走勢的強弱。 3、超賣走勢: 1)下跌沒有出現(xiàn)正常反彈,或者沒有足夠時間停頓; 下跌無抵抗,盤面表現(xiàn)是連續(xù)陰線,幾乎沒有反彈,往往伴隨較大的成交量。這種超賣走勢出現(xiàn)會有一定的反彈。 2)迅速回落或者下跌到威脅空頭持倉的關鍵價位。 大成交量的快速下跌,甚至下跌超過了空頭目標價。 注意,超賣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連續(xù)下跌;另一種是快速大成交量下跌。 超賣也可以說是把不該賣的賣了;超買就是把不該買的買了。超買超賣行為都是市場的過度操作結果。這個結果一定會導致股價向相反的方向運行。 4、超買走勢: 1)上漲沒有出現(xiàn)正常回調,或者沒有足夠時間停頓(橫盤); 上漲無拋盤,盤面表現(xiàn)是連續(xù)陽線。 2)迅速反彈或者漲到威脅多頭持倉關鍵價位。 快速上漲且成交量較大,甚至上漲位置到了持倉者的目標價。 同樣,超買走勢的兩種表現(xiàn)是,快速大成交量上漲和幾乎沒有回調的連續(xù)上漲。 5、技術性強勢,回調不到50%;技術性弱勢,回調超過50%。反彈相同。 50%是威科夫判斷強弱的重要指標。上升波的回調幅度小于這波上漲幅度的50%,將仍保持強勢;下降的反彈不超過下降幅度的50%,下降的弱勢將繼續(xù)保持。 然而,我們也不能忘記斐波那契數(shù)列,0.618和0.312,這也是相對強弱的兩個重要參數(shù)。 6、“跳板”發(fā)生在吸籌區(qū)的底部或者派發(fā)區(qū)的頂部。 威科夫所謂“跳板”就是重要轉折點,方向轉折或者是速度轉折。 吸籌和派發(fā)往往會持續(xù)幾周甚至數(shù)月,其時間的長短與主力計劃吸收或派發(fā)的籌碼數(shù)量、股票流通盤的大小有關。一旦吸籌結束,股價就會站在“跳板”上,隨時都有可能進入上漲通道。 7、低量說明市場活動低迷。低量常常發(fā)生在長期熊市底部,或者在回調階段的底部。 1)主力吸籌制造低迷市場; 主力吸籌不會把股價抬高。主力吸籌往往在低成交量區(qū)進行,讓人感覺這股“沒有出息”、沒有主力參與,長期的低迷會誘導散戶在低價位交出籌碼。主力在沒有吸收足夠的籌碼情況下是不會拉升的。 2)上漲趨勢或者反彈頂部出現(xiàn)低量,經常是需求耗盡,是看跌信號; 在上漲趨勢中,低量雖然也表明供應不足,但是如果在一定的高位則更有可能是需求不足,尤其是在相對高位、接近阻力位、頂部。如果是在相對低位處上漲的成交量低,則大概率是供應不足。 3)上漲之后的低量和小幅波動,也可能是市場進入整理或者消化收益階段(而不是表示價格要回調); 4)成交量枯燥階段經常代表市場的一個階段結束和另一個階段開始。 低量產生的原因是: 1)主力故意而為之,主力試圖觀察市場自身在沒有控制情況下的動態(tài)狀況; 2)主力沒有參與(并不是所有股票主力都有主力參與)或某個階段沒有參與; 3)大環(huán)境造成的。 分析成交量要注意之前的量價動作。也就是說,成交量的分析要全面看,看前面的量價、看位置、看大盤和板塊等。 8、放量說明市場活躍。 1)上升趨勢中,成交量以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的節(jié)奏增加,價格會繼續(xù)上漲;下降趨勢中,成交量遞增,或者沒有大幅度減少,價格會繼續(xù)下跌。 注意,成交量持續(xù)穩(wěn)定增加并不是每天都均等的增加,而是總體上是慢慢增加(成交量會有變化,可以忽大忽小,但總體呈緩慢增加形態(tài)),同時伴隨股價的穩(wěn)定上升,雖有回調但幅度不大。這是最為健康的牛市量價關系。 2)突然增加的成交量表明一段行情可能結束,比如搶購高潮和恐慌拋售。 無論什么級別,其相應級別的成交量突然增加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果你做30分鐘級別,那么對30分鐘突然增加的成交量就要特別關注,這個30分鐘的高量就有可能是30分鐘的一個轉折點。 3)熊市的結束特征是低量小幅盤整(供應耗盡);牛市結束特征是劇烈波動,伴隨巨量(搶購高潮)而不漲(SOT)。 熊市結束的特征,還要注意是在低位的低量小幅盤整。低量小幅盤整是主力在低位吸籌的重要特征。 牛市的劇烈波動同時伴隨巨量往往是主力派發(f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巨量不漲”或“放量滯漲”,股價將會下跌。 4)價格繼續(xù)上漲的信號就是回調成交量遞減,直到供應耗盡;一旦價格突破前高,成交量增加,預示著價格還會大幅度上漲。 巨量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是突破阻力位時放出巨量,則大概率是主力吸收套牢盤造成的。主力情愿給散戶解套,說明股價就會繼續(xù)大幅上漲。成交量的分析必須結合具體位置和具體情況。 9、股票市場分析不是一門精準科學,而應該當作藝術看待。市場價格是由人推動的,人性造就了價格。 成交量分析不能千篇一律。上述是基本原則。個股尤其具有不同的各自特點:如,有些股票以巨量見頂,有些股票以相對低量見頂;或者有些股票以巨量見底,而有些股票以相對低量見底。還有些股票走自己的獨立行情。 10、成交量的增減比成交量本身大小更加重要。成交量的突然增加表明主力參與了市場。要透過多周期的量價關系分析成交量變化的內涵。 注意觀察成交量的細微變化。 11、成交量的短暫變化對股價的影響也會是短暫的,亦即上漲或下跌都不會持續(xù)太久;成交量的持續(xù)增加,股價的變化會更加持久,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不會在短時間內反轉。
思考題: 1、如何認識成交量分析的基本原則? 2、高點和低點處低量意味著什么? 3、高低點出現(xiàn)高量意味著什么? 4、主力將散戶“踢出”市場的兩種主要方式是什么? 5、“跳板”的量價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 6、為什么說成交量的增減更加重要? 7、請系統(tǒng)總結低量和高量的市場含義? 8、超買和超賣的市場本質含義是什么? |
|
來自: benhurY > 《《擒莊秘籍》讀書筆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