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是有偏差的,我個人認為是幸存者偏差。 古代社會,是我們知悉的那個社會嗎?我們更多看到的是記錄下的文字,而文字又是官方和文人記錄下的,能夠留下多少不會文字的人的真實記錄,這一類人群沒有能力留下。 網上對年輕人變老的說法,是否是是這一老年群體大多數不會上網的一種表現。 咒罵拼多多的用戶,大抵真正受益的用戶在互聯網上發聲是很弱的。 我們看到了我們看到的,但還有很多是我們看不到的。 就比如一些慈善機構,他們幫助了他們看到的弱,而這種幫助是否真正有用?是否真正幫助到了弱勢群體,甚至他們都以為只是做到劉做到了。 我們看到了比如前方多少米有學校之類,那么背后的原因是否是以前發生過悲劇,不得而知。 就比如長壽的人,分享他的長壽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幸存者偏差,經驗真的有用嗎?長壽是否是各種因素的總和,絕非他以為的所謂經驗。 還有此前的少數族群,或者沒有文字的國家,他們甚至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甚至是外族記錄,那他們歷史的真實性又有幾分? 幸存者偏差,我們只看到了我們看到的。而,我們還需要看到我們看不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