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懶得看文字可以聽語音版喲~↓↓ (在 [喜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錘說史”關注收聽過往節目)友情提示 我們 “BT歷史零售” 公眾號正式更名 “大錘說史” 大錘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在每周一晚,大錘都會為你揭秘三國,希望各位讀者老爺多多支持!本期第二十二回! 我們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最近幾期已經檢討了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執金吾[ yù ]丁原在三國黎明之際很容易地送掉性命的來龍去脈。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穿插于何進與丁原之死的情節中,并且成為《三國演義》前十回的主角,這就是來自西涼的軍閥董卓。 未來幾期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大錘將為列位讀者聽友細細講述,董卓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東漢末年的紛爭之中,他是怎樣起家成功的,又是怎樣身死團滅的。 董卓這個人,由于發跡主要在東漢的邊疆涼州前線,我國古代文獻對軍事細節的記錄一直是非常模糊的,而后董卓又因為把持朝政與當時東漢士大夫勢力對抗,導致在后世的名聲極差,因此其歷史事跡的記錄有很多空白之處。 因此在小說《三國演義》里,董卓也從出場開始就是一個反面角色,他替代盧植進攻黃巾軍,反被黃巾軍擊敗,要靠劉關張三兄弟救火才挽回戰局,但是董卓卻知恩不報,反而對劉關張十分倨傲,引起張飛憤怒。 后來董卓又因為剿滅黃巾軍不利,行賄十常侍,并通過打通朝廷關節,一路晉升成為東漢王朝在西涼的軍閥頭子,擁兵二十萬眾,從此從一個戰場小人一躍成為擁兵二十萬的東漢王朝掘墓人。 在實際的歷史來看,文獻中并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董卓干的這些壞事的記錄。《三國演義》的描寫,更多是從日后董卓“混世魔王”的階段往前推斷,證明董卓從開始就不是個好人。 而從歷史上真實的董卓的發跡史來看,他在年輕時,是一個比較有為的邊疆青年。 董卓他爹董君雅,當過潁川郡的縣尉,屬于比較低級的官吏。比起袁紹袁術這種出身四世三公的世家豪門,差距極大。而且董卓的家鄉環境也不理想,袁家是有勢力有名望,曹操家里則是最近幾十年崛起的暴發戶,作為十常侍大太監曹騰的干兒子,曹操他爹可以花錢買到三公的高級職位,曹家名聲雖然不咋地,但是屬于當時有實權有錢的。相比這兩位,董卓家地處邊疆,離權力中心很遠,離東漢王朝的敵人羌胡人卻很近,天天目睹邊境線上打打殺殺。 由于邊疆地區沖突激烈,因此東漢時代的涼州素來有猛將強兵之鄉的稱號,之所以那個時候的涼州人特別能打,并不是因為這里的人天生尚武,而是由于身處東漢與羌胡的交戰前線,涼州的居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尚武。 過去封建王朝是沒有職業軍校和參謀體系的(這兩樣東西都是近代軍隊才有的科學建制),因此在封建王朝時代,一支強兵猛將的壽命可能也就一二十年,老兵宿將壽命到了死光了,他們的戰斗經驗和戰術技術也就失傳了,因此往往缺少延續性和繼承性,而涼州這種兵源產地就不一樣了,它從來不需要朝廷花錢訓練軍隊,自己在百年時間里因為持續出于殘酷邊疆沖突之中,因此能夠在百年時間里持續磨練出大批能征慣戰的將士。 而且殘酷的邊疆沖突,不僅讓涼州人能打,而且還養成了輕生好勇的風氣,說白了就是生活條件惡劣,人命不值錢,追求好勇斗狠的人就多。根據漢代正史記載,關西涼州之地甚至連當地婦女都能持戟操矛彎弓射箭,在東漢朝廷眼中,董卓的家鄉是很好的兵員產地。當時就有“關西出將”的說法,所謂的“將”就是能打仗的將領,比如東漢與羌人百年征戰中涌現的三位強將皇甫規、張奐[huàn]與段颎[jiǒng] ,都是涼州人。 在這里大錘還要插一句,三國時代有多個著名的強兵悍卒兵源產地,比如涼州、并州、幽州以及丹陽等等,這些地方之所以尚武名聲在外,其成名的血淚史都是跟涼州一個套路,也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 青年時代的董卓是一個豪俠風尚滿格的人,自身武勇過人,善于騎射,而且還是左右開弓,同時為人豪爽,善于結交當地的羌胡少數民族豪杰。在涼州擔任地方官職的時候多次參加對羌胡的戰斗,號稱大小百余戰,可謂是作戰經驗豐富,而且后世的我們可以肯定,作為軍事將領,董卓肯定是讀過一些兵書的,他在與漢末名將皇甫嵩協同作戰的時候,曾經引用兵書的條目與皇甫嵩爭論用兵方略。 這里大錘還需要解釋一下,董卓在正史中是只有死亡時間沒有出生日期的,因此他的年紀也是估算,根據他被殺時尚有九十老母和十幾歲的孫女來估計,董卓大約是出生于公元130-140年間。在西涼的二十多年邊防生涯之后,青年董卓熬成了中年董卓,積累起了屬于他自己的勢力。這個涼州的武人勢力構成了董卓的基本盤。 在正史中,董卓手下出現姓名的主要將領有11位,其中李傕 [jué]、郭汜、張濟、樊稠、胡軫[zhěn]、楊定、段煨[wēi] 7人都是明確的涼州人,另有李蒙和王方兩個是董卓舊部手下,他倆有很大可能可能是涼州人,還有牛輔是董卓的女婿、籍貫不詳,唯一的一個明確記載的涼州以外人士,是遼東的徐榮。 在封建社會,一個勢力集團要想維系住穩定,除了血緣關系之外,文官集團靠的就是鄉里和師生關系,武將集團靠的就是鄉里和部下關系,從董卓部下來看,董卓這個涼州軍事集團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紐帶特征。 有了這樣的基本盤和身經百戰磨練出來的涼州私軍,董卓就具有了跟朝廷討價還價的初步能力。歷史上的中年董卓,多次在官場遭遇挫折之后,回到涼州,然后又迅速依靠涼州的基本盤,再度崛起。比如第一次董卓從西涼發跡之后,當上了西域戊己校尉,犯事了被被免職,回到涼州,隨后又當上了并州刺史;第二次因為討伐黃巾軍兵敗,免職回家,結果沒多久又作為中郎將參加討伐涼州的邊章叛亂。 當時東漢朝廷的車騎[jì]將軍張溫奉命進剿邊章叛亂,也被迫請董卓參與其事,張溫手下的孫堅已經看出董卓為人囂張難制,就建議張溫找借口把董卓給干了。但是張溫就拒絕說,董卓在西北有很大威名,是很強的地頭蛇,今天我們如果干了他,進剿邊章叛亂這事就沒有當地人配合我們了。 這個涼州的基本盤,就決定了董卓在馬上到來的東漢末年紛亂中,有足夠的籌碼。但是光有籌碼還不行,董卓除了青年時期豪杰人生、中年時期軍閥人生這兩項優勢之外,還有另一項過人之處,董卓正是靠著這個優勢,才能充分把自己的涼州軍以小博大,成功把持東漢朝政。董卓的這項過人之處是什么呢?咱們下期董卓成敗之謎,繼續為您講述。 熱門推薦 非正常歷史研究人員,專注歷史銷售幾千年~ 我們以史為鏡,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錘說史 想看有趣的歷史八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