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書法史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在這3000多年的歷程當中,能夠流傳至今依舊被今人傳為經(jīng)典的法帖有1000多件。 而假如讓你從浩如煙海的這些名家法帖當中,選出一件來臨摹,那么你會選擇哪一件?相信在很多人心目當中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講,有這樣一部“神帖”值得你畢生臨摹!此碑有人題跋道:天下法書名碑第一。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意思是在普天之下所有的名碑當中,此碑能排在第一位。 公元672年,這一年是唐代的咸亨三年,書法界發(fā)生一件大事,有一方曠世名碑問世,此碑乃是諸葛神力勒石,武騎尉朱靜藏鐫字,總計1800多字! 此碑的完成實為不易,乃是唐太宗時期,有著名的懷仁和尚帶領(lǐng)40余位當世書法高手,利用皇宮中所藏兩千多卷王羲之法帖,并耗費重金向民間求購的王羲之法帖為底本,歷時廿年(25年)編修而成。 成為了有史以來,王羲之法書最全、刻工最佳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件名碑。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此碑便是曠古絕今的《集王圣教序》! 明代的書法評論家王世貞對于此碑的評價最為貼切,他說此碑:
這里的“八法”并非單純指的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用字八法”,即“側(cè)、勒、努、趯、策、掠、啄、磔“,而是書法當中基本的書寫原理和規(guī)律,將此規(guī)律掌握才能算是書法的真正入門! 《集王圣教序》作為一件王羲之的書法寶庫,為后世之人學習書法提供一個絕佳的法書依據(jù),后世的書法家?guī)缀鯚o不從此碑當中汲取營養(yǎng),而后在此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見,而成名成家的。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成為歷代法書之宗,乃是因為其書法獨特的氣韻與天然的“中和之美”,這種“中和之美”乃是天地之大美,不狂也不怪,用孫過庭的話來講就是“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這是這種風格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形成千人千面的藝術(shù)面目。 而對于今天的很多書法家而言,其學習者往往前人一面,不能夠激發(fā)出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書法便不足論了,這也是評價一個人書法成就高低的一個標準!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作為一代書法大家,懷仁和尚在《集字圣教序》中所用的心力是后世之人所無法體會的。許多人以為此碑僅僅是單字練習的絕佳者,其章法與行氣并不貫通,其實不然,懷仁和尚在集字的時候在貫通行氣上下了大功夫,縱然不想王羲之尺牘中那般自然,但字的大小、疏密、欹側(cè)、俯仰等等氣韻的銜接極其到位,當然,要看到這一點,需要你有扎實的臨帖基礎(chǔ)才行。 無論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書法學習者,《圣教序》都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書法寶庫,無論你處于哪一個學習階段,此碑都能給你全新的感悟和啟發(fā)!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集王圣教序》如今傳世最好的拓本,乃是宋拓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墨皇本”,但可惜的是此“墨皇本”僅為剪裱本,不是整拓。 如今傳世最好的整拓本乃是清初的全拓本,此拓本拓工極精,元明以來此碑保存極為完好,無人為破壞和風雨剝蝕,所以此清初拓本與宋拓差別微乎其微!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這件清初的整拓本進行了超高清的掃描,采用德國進口愛普生十二色微噴技術(shù),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原拓一模一樣。 欲購此《集王圣教序》清初整拓本,請點擊下面惠購: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碑整拓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