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研究表明,80%的疾病都跟腸道脫離不了干系。如肥胖癥、癌癥以及糖尿病等都跟腸道菌群失調有關。腸道是身體上最大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肩負著多重功能,但卻易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腸道易發生哪些病變?1、炎癥性腸病 炎癥性腸病可發生在胃腸道任何一個部位,不過主要集中在右半結腸和末端回腸。其主要癥狀是腹部疼痛和腹瀉,嚴重時可伴有發熱和體重下降,也有部分人偶然間摸到腹部有包塊。 2、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腸癌癌前病變,尤其是息肉腺瘤階段,應及時通過手術方式切除,降低患腸癌風險。大腸息肉早期沒有任何癥狀,也有部分人可出現輕微的腹脹、腹瀉以及便秘。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便血和粘液血便。 3、腸梗阻 腸梗阻的主要癥狀是腹部有陣發性絞痛,同時伴有腹脹和嘔吐,也不能完成最基本的排便和排氣。病情達到晚期時可伴有體溫升高和血壓下降以及呼吸變得急促。 4、大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于胃癌。大腸癌的典型癥狀是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發生改變,如大便次數突然增多、糞便變扁細、大便中帶血和粘液,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等。 5、腸易激綜合癥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很大改變,情緒波動大以及壓力大等可誘發腸易激綜合癥。其主要表現是腸道蠕動速度過快或出現痙攣,腹痛腹瀉是典型癥狀。腸道蠕動速度太快時可引起腹瀉,腸道痙攣可引起疼痛。 如何保護腸道?1、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 多吃全谷物類食物和堅果,其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膳食纖維。雖然膳食纖維不能被身體所吸收,不過能在腸道中分解產生斷鏈脂肪酸,促進益生菌生長和繁殖。 2、只吃七頓飽即可 每頓飯只吃七分飽即可,不能頓頓都吃得很撐。遠離高脂肪食物,因為攝入太多營養物質會滋生有害菌,打破腸道菌群平衡。每天飲食中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需占到總熱量的60%,新鮮蔬菜需占到30%。 3、掌握良好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煙酗酒,因為煙酒會強烈刺激消化系統。保持適度運動來維持正常體重,缺乏運動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易引起代謝性疾病以及肥胖癥。因此每天至少鍛煉30分鐘,這樣能促進腸道蠕動。 溫馨提示 進入40歲后每年至少做一次腸道檢查,因為大部分腸道病變發生在大腸,因此需定期做結腸鏡檢查。有大腸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人、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及早篩查。留意自身癥狀,若出現大便帶血、大便形狀發生改變、身體消瘦以及排便習慣發生改變,需立馬就醫。定期做糞便潛血和直腸指檢,能及時發現腸道疾病。平時要注意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吃飯,做到細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也不能吃生冷寒涼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