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個人在一起過得很痛苦,一點都不開心,那么還有沒有必要繼續(xù)在一起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家庭生活并不是很幸福,總是這樣或者那樣的吵吵鬧鬧。對于吵鬧這個現(xiàn)象,很多人覺得這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不然,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因為茶米油鹽醬醋茶都需要人民幣去支撐,如果家庭生活費用不能夠開銷了,怎么辦?是不是要想點辦法了,是不是要拉下面子去賺取足夠的生活費了?那么其中哪一方需要去妥協(xié)呢?哪一方需要去奮斗呢?這時候就會牽扯很多層面的東西出來。 感性的人,往往很難過好茶米油鹽;理性的人,往往很難過好風花雪月。如果兩者搭配下,是不是就更有感覺了呢?這就是一種相互的磨合,當能夠彼此磨合,磨合到一定程度后,就會趨于平靜,一個人最有力量的時刻就是在平靜的時刻爆發(fā)的。 追求幸福的感覺是每個人都在思考的,也是每個人都在不斷探索的,人在幸福的道路上,會有一種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的氣質(zhì)和修養(yǎng),就會覺得原來生活還可以這么過。原來人生的美妙之處還可以這么去進行。那種感覺的出現(xiàn),其實就是自我靈魂的升華。 這時候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把生活過得更加有藝術(shù)氣息呢?為什么不把生活的狀態(tài)過得更加有滋有味呢?其實生命就是這樣,需要的是包容,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開放,需要的是體會。就算每天辛勤勞作,但是看到家人圍著火爐吃西瓜,也是一件人生幸事。 當很累很辛苦的工作時,伴侶的一個擁抱也許就能夠緩解疲倦的身體和心靈,在不斷滋養(yǎng)著自己。當感覺到生活很苦的時候,也許是自己沒有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人性。人應(yīng)該從動物本性上升到人性,動物本性可能是一種身體驅(qū)動,而人性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和思想的驅(qū)動,兩種驅(qū)動人生是不一樣的。 在一個家庭里面,媽媽是很辛苦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問題,每一種問題的出現(xiàn)對于媽媽來說都是一種考驗,需要媽媽式的智慧去解決。當孩子不愿意去讀書了,當家庭矛盾產(chǎn)生了,當家里人被別人欺負了等等,此時媽媽的那種保護的本性就出來了。這是一種自認屬性,也是女人的本性所在。 當很多問題媽媽都能夠很好去解決,而且是用充滿智慧的方式去解決,這對孩子來說,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孩子會從媽媽的身上學(xué)到很多的東西,尤其是一些柔性的東西,這個東西能夠讓孩子在今后的社會工作中去處理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用剛性的方式去解決,可能會適得其反,而且沖突會更大,而柔性的方式往往會讓自己變得更加靈活自如。 當遇到所謂的不公平,自己很生氣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為什么會生氣?生氣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呢?可能是解決不了。當一個問題解決不了,那么往往會產(chǎn)生連鎖式反應(yīng),自己的情緒被引爆,從而引起沖突式矛盾。 善于修心,其實就是在修自己的慧。一個人能夠把很多事情悟透,想明白,那么很多事情都會簡單,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這就像沒有錢的人,覺得怎么勤奮都賺不到錢,而對于一個會賺錢的人來說,到處都是機會,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去干。 每天四點半起床就去掃大街,和每天四點半起床不斷思考維度并執(zhí)行的人,生活的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