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不高,競爭也不是很激烈,就是項目比較low。 分享的是點子,有啟發的的記得點個好看。 一定要抓住項目的重點,思考方式再套用模型。 【一、社區團購】 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最頻繁的就是食。 生鮮、水果、蔬菜、肉類等是剛需。 聯系菜農,批發商低價拿貨。 小區地推,拉團購微信群,誰家要菜直接吆喝。 
適合家中有老人,白領上班忙,寶媽不方便的客戶。 選擇PVC小卡片、貼紙,在房門、電梯門上投放即可。 有經濟基礎的在小區門口擺個攤,掃碼加微信,買50減30。 第一波種子用戶快速起盤,二次傳播利用折扣。 參考:杭州叮咚買菜。 【二、社區小生意】 每天要用的東西,除了食還有日用。 其中衛生紙是一個大類。 一提衛生紙管不了一個月,這是個剛需。 餐廳、廚房、客廳、廁所、臥室、出行都需要。 網購進價3-4塊錢一提,賣15塊2提。 一樣的牌子,就是比超市便宜,這是賣點。 
哪里找貨源? 1.百度搜線報、擼紙巾、免費領紙等關鍵詞,找到聯系方式問。 2.QQ搜紙巾、AB單、線報群等等 3.去豆瓣加一些擼紙巾的微信群 4.打開淘客平臺:比如粉象生活、花生日記、拼多多等搜紙巾,篩選6元以下的 5.閑魚搜紙巾免費送 哪里賣? 選擇在人流大的地方。 比如集市、超市門口、廣場、大學城、菜市場、體育館。 如何賺更多? 有了銷售基礎,再去找代銷點。 比如批發、超市、菜市場、小賣部等。 給低價拿貨,長期合作的可以考慮配送。 【三、家電清洗】 家里洗衣機壞了,過了保修期。 問了品牌維修店,告知上門清洗一次至少300。 路過小區門口,看到個面包車上貼著家電清洗維修20元起。 為什么這么便宜? 因為目的不是靠清洗賺錢,而是吸粉。 這種打破行業認知的價格宣傳的效果非常好,短短2天便能加近千個好友。 洗不洗無所謂,重要的是朋友圈有了觀眾。 下一步就是培養用戶家電需要定期清洗的意識。 1.日常幫助客戶清洗的時候,把拆洗的過程發到朋友圈。 清洗的前后對比一定是非常強烈的,讓人恐懼。 
2.發布醫生權威證明:細菌能嚴重影響人的健康,特別是皮膚病。 想想小哥,洗得干凈又不貴,要不就試試?
清洗家電服務其實很多人都需要,其實差的是一個意識。 所有人都懼怕細菌、疾病、死亡。 小哥的這種玩法則是讓人們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這個意識一旦被喚醒,他們勢必會成為一個長期穩定的客戶。 利用第一次體驗20元這個噱頭,加上靠地推和朋友圈好評返現推廣,月漲千粉并不是很難的事情。 有了粉絲,再推出年卡服務鎖定客戶:年卡100元,每年4次定時上門清洗。 會員卡的好處是什么? 預售入,還沒清洗就已經把錢收進來了。 有這么多的流量,還可以提供其他清洗服務: 清洗抽油煙機 清洗飲水機、 清洗空調 測除甲醛 除螨服務 …… 原來每天清洗10家,擴展服務后可以清洗幾十家。 自己不想跑腿,請個人來做,給個工資3500的工資。 那個開面包車的小哥,才大學剛畢業,靠這行便已經年入至少20萬。 有腦子的人,賺錢真的不是太難的事情。 【四、流量變現】 我在創業圈里講過一個利用朋友圈變現的項目。 簡單來說,一個滿人的本地微信號,是非常受本地企業歡迎的。 發一次朋友圈的廣告價格至少是在50-200元起,一天發個8-10天很常見。 有人靠地推,迅速積累了20個滿人的本地號。 只靠發朋友圈這一項服務,每年就可以獲得至少30萬的收益。 同樣的邏輯,家電清洗的小哥,賺得并不只是服務費。 當他手里握著一批精準的有家電需求的客戶資源,就等同于每年有了上百萬的消費市場。 家教服務 搬家服務 保潔保姆 電器維修 家電團購 凈水器安裝 只要后期對接上其他的家政服務、家電維修、電器老板,每單賺個20%的中介傭金。 便是無本萬利,空手套白狼。 但有一點,做微營銷,一定要打造人設。 被用戶信任的人設,至關重要。 賣車、賣房的朋友圈通常沒多少人愛看。 為什么? 沒有生活氣息,妥妥的發廣告機器。 對自己沒有幫助的人,客戶為什么要留著? 朋友圈如何建立信任感? 利他、利己、建立聯系。 利他:解決潛在剛需,樹立專業度。 多發些行業相關的小竅門。 比如: 家電如何保養 家電故障排除 家居生活妙招 利己:打造真實人設,做真實的自己。 多發些工作的小細節。 比如: 幫用戶搬家。 用戶對自己的夸贊。 克服各種困難為用戶服務。 建立聯系:陽光正能量,做個熱愛生活的人。 多發些積極向上的心得。 比如: 微博看到的段子。 抖音看到的雞湯。 公號看到的爆文。 切記: 不要刷屏,一天5-8條為宜。 把自己當個人,把別人當個人。 【五、賬號交易法】 規則之下,必有黃金。 因為一些平臺政策原因,對個人持有的賬號會有限制。 比如, 頭條號入駐,必須實名認證。 支付寶入駐,一個人最多3個賬號。 微信賬號注冊,一個電話只能注冊一個。 于是,有這么一群二道販子,趁著5G和攜號轉網的紅利,做起了“養號賣號”的生意。 現在去營業廳辦卡,業務員都會推薦你辦100元以上的套餐,然后建議你開副卡,這樣全家通話、流量基本都不要錢。甚至為了鼓勵你辦副卡,還會送各種產品,如監控、光貓、手表、手機。 有電話卡就能注冊微信、注冊百家號、注冊拼多多、注冊很多平臺賬號…… 電話卡有人回收 微信號有人回收 各類賬號都有人回收 有人跑到低收入人群的集中地:工廠、村莊、學校、城中村。 大肆宣傳收號信息: 一個號30元,有多少,要多少。 貼好廣告,坐等上門成交,收一堆很容易。 收到的卡,注冊好賬號,批量養號。 1-2個月后以100-200元+的價格賣出,供不應求。 但,不管是買,還是賣,有一點要保證: 搞清楚賬號的來源和去向,保證項目合法性。 不做違法的事,細水長流才是好項目。 【六、醫療小器械】 之前在寫過一道關于車禍相關的題,火了。 順勢找了幾篇家庭急救指南扔到公眾號里,吸引不少人。 再然后,對接了渠道,做醫療包的生意。
里面有創口貼,紗布,棉簽,小剪刀,等一些外用產品。 
99元一份的價格,賣了五百多份。 一份的利潤大概有50元,小賺2萬+。 這個過程很短,不超過7天。 主要是抓住了一波流量的紅利。 但側面也說明了,這一塊是剛需,可消費人群很大。 如今疫情反反復復,很多人的健康意識逐漸重視起來。 碘伏 感冒藥 抗炎藥 去** 量體溫 止血裝備 …… 等等相關產品都是家庭常備的,也必備的產品。 有這方面渠道的不妨考慮下這個領域。 【七、低價電影票】 這玩意就很好講了, 大家都去看過電影,也多少接觸過相關演出的黃牛。 一般大電影院門口,總有那么些人攔住要去看電影的人,低價賣票。 比如當場電影價格是55,美團上是45,他們賣35,現場出票。 后來這個項目,被搬到了互聯網上,也傳到了全國各地。 有資源的人,便發展了代理機制。 拿票價從5-10元逐漸漲到20-30元不等。 他們怎么賺錢的? 渠道有很多,簡單聊聊: 有大公司合作的。 因為業務需要大量訂票(如員工團建),一次拿幾千的量。 有軟件活動的。 很多軟件為了邀請新用戶,會發放大額的電影優惠券。 比如滿20-5,滿30-15這種券,羊毛通過兼職群總能找到這批人。 有信用卡積分的 很多銀行為了**消費,推行了積分兌換制,可以免費換票。 還有低價轉讓、活動促銷、平臺會員、內部處理等等渠道。 總之,行業是存在信息差,便決定了生意的性質。 如何創業去賺錢? 要有“莊家思維”! 電影、演出都是一個長期的娛樂消費行為。 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會有需求,所以粉絲的信任感很重要。 第一次別人賺20的,你賺10元,為的是吸引流量。 第二次別人賺20的,你賺8元,為的是建立信任。 第三次別人賺20的,你賺5元,為的是裂變客戶。 慢慢的, 他們的親朋好友都找你買票。 你手里的高粘性客戶越來越多。 就算一單只賺10元,一天也能賺幾百。 這,就是利用信息差,去操作的生意。 【八、信息差生意】 大道當然,重劍無鋒。 想去賺錢,就要保持商業的敏感度。 聽人群需要什么,人群抱怨什么。 做人群需要的東西,解決人群抱怨的問題。 春運,搶票難,你用軟件、多賬戶幫搶。 促銷,搶茅臺難,你同樣可以幫搶,順便低價收,高價賣。 破產,店鋪轉讓難,你幫忙做朋友圈、同城平臺推廣,收點手續費。 …… 今天講的8個項目,是觀察身邊事物的收獲。 當然,生活遠不止這8種需求,方向還有很多。 我覺得,并沒什么靠譜與否的項目。 項目的成功性,與操作人的資源、時間、人脈、執行力等都有關系。 就拿寫知識來說,有的人幾篇文章便成百萬大V,有的人數百篇文章仍然粉絲不過萬。 是因為對運營的理解不到位,還是文案的風格受歡迎不同,還是領域的定位錯了? 真正的結果,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雖然今天講的這幾個項目聽起來很low,逼格不高。 但正是別人看不上的地方,才會有偷偷賺錢的機會。 這世界關于財富積累的規律: 一切好像都在變,又似乎什么都沒變。 祝你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