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翔 因為曾經從事新聞類欄目的工作,所以在此也從基本功(播新聞就是考驗基本功,能播的多,播得好的,卻屈指可數)的角度上來解答這個問題。 “優秀的狀態”我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1.過硬的語音水平 2.過硬的氣息應用技巧 3.優秀現場控場能力 4.嚴密的思維邏輯和客觀的主流認知 5.足夠飽滿的信息積累 當然,本篇僅對發聲練習部分進行闡述。 這些東西,均是來自于個人的理解和截止目前為止本人所采取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供大家作為參考。 首先是過硬語音水平的塑造: 有句老話,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謂“過硬的語音水平”評判標準只有一個————普通話測試等級。 以前讀書的時候常問我的導師——曉蘭姐,普通話證書的等級大致代表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導師的回答很精辟: 一級甲等 ———— 優秀的央廣新聞主持人所具備的水平。 一級乙等 ———— 播音專業科班畢業所必須要達到的平均水平,同時也是踏入專業領域從事主持工作的最低要求。 二級甲等 ———— 非專業人群普通話說得還行,但會伴隨方音和部分語音問題。另外,部分外國人普通話聽起來還不錯差不多就這個水平。 二級乙等 ———— 有普通話的味道,但方音或者發音體系問題較多,很多外國人普通話說得能讓人聽懂差不多就這個水平。 三級甲等 ———— 和方言并沒有多大區別。 三級乙等 ———— ...等等,彥翔你了解這個有什么用?... ... ————————————————————————(這條線的上面是吐槽于是干脆隔絕開) 【在此先說基本語音體系訓練,再分享一波一甲進擊過程】 第一步,我先說當年自己對自己基本語音體系的訓練過程: 首先是對發音肌肉群的強化訓練————雙唇的力度,舌尖、舌根的力度,軟腭的上挺習慣構成。 這個東西在其他同行的回答中已經非常詳細的敘述,方式也很多,在這里不再贅述,總結起來用于強化發音肌肉群的訓練 ——— 無聲練習,也就圍繞著以下幾步進行: 1.雙唇:噘唇、咧唇 力度往唇中三分之一處集中,然后提起顴肌咧開(閉嘴做) 2.舌頭:頂舌、饒舌、彈舌 力度一定建議不管頂舌饒舌都用全力做,這一點我相信沒有人會質疑,強化力是一方面,肌肉的不協調導致面部肌肉萬一搞出個傾斜,就是個大事了... ...而彈舌則可以穿插于每一組頂舌和饒舌之間,一方面活動活動舌根緩解強練習后的酸痛感,另一方面練習舌尖的力度。 3.軟腭:打牙關。 發音時我們說要有類似“咬蘋果”的感覺,至于到底是什么樣的請參照“優雅的咬蘋果”,而不是單純的用門牙往下死磕。 練習打牙關時,注意我們要求內部口腔張開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小舌(吊下來的那坨小肉),并且舌根沒有很高的隆起阻擋到太多那個黑洞洞的氣口兒。 無聲練習強化肌肉群,雖然很多人覺得這個東西并沒有什么大用處,但咱說點兒實在的。滴水石穿,口腔部分的肌肉群強度的訓練并非朝夕之功,同樣是科班,同樣的專業水平出來,保持練習狀態的人和并沒有保持練習狀態的人,一段時間后聚在一塊兒,發同樣的一組音,發音結果是會存在明顯差別的。 ——————————————————————————————(分篇的籬笆) 接下來是氣息練習: 關于氣息練習的方式樓上也說了不少了,在此也不再多說。 主要分為快吸慢呼和慢吸慢呼。 注意的要點:不論是呼還是吸,請運用好胸腹聯合式呼吸,呼氣的時候不要噴。呼,要呼得勻,呼得穩,呼得夠持久。 一句話解釋,氣息要求:深(吸得深),勻(呼得勻),通(氣息通暢),活(使用活絡),穩定(保持得住),持久(控制不當,被水淹沒... ...) 而在視專業如貞操的我后來長達數年的工作中,我發現了一個更簡單粗暴的訓練方式:游泳。 是的,這樣一來,在水壓下,你更能體驗什么叫“控制不當,被水淹沒”了。 好了,我們嚴肅一點。 不僅僅是游泳,毫無疑問運動是可以調節你的呼吸狀態和用氣狀態的,而諸多運動中,我首推游泳。 泳池中嘗試進行氣息練習的概念就和神雕里面古墓派在寒玉床上練內功差不多一個概念。 —————————————————————————————(分篇的籬笆) 接下來是有聲練習: a音的練習:發“媽媽”帶“a音” 兄弟,不要小看a音,作為本專業的初始發音訓練中不可或缺的練習,它有著非常神奇的作用,是檢測你發音技術的初級門檻。 這個a音的聲音夠不夠大,發音夠大的同時你的狀態是面紅脖子粗還是輕松自如,看似輕松自如的狀態下你的喉部是有微弱的刺癢還是完全無壓力,這有本質的區別。 我們通過發“媽媽”帶“a”音所做的a音訓練,首先意在于練習你在發音時氣息的控制能力。 火影當中小櫻能做到查克拉絲毫不外泄,一切都恰到好處。 氣息就是播音專業的查克拉。 通過練習時自身的感受來讓身體適應并逐步調節,以用身體去發現自身達到發音時控制良好狀態下的最優方案是什么。 與此同時,再嘗試利用發音理論基礎來根據自身的發音狀態進行合理性調節。 尋找自己最完美的大開合度情況下的發音狀態。 a音的螺旋音和i音的螺旋音的練習: 像個發動機一樣。當然,我們為了強化和突出控制的概念,我們只繞三圈兒,各院校的學子習慣各有不同,這里不撕,我們討論專業。 以此來訓練口腔內部肌肉群和喉部肌肉群的弱控制————也就是微弱的動程控制。 同樣為尋找或強化最佳狀態而服務。 放聲練習: 播音專業學子都會有個好朋友————阿毛。 畢竟我們以前每天大清早的要么叫他起床,要么叫他吃飯,還告訴他后門的曾姐面味道很好,后來我還一度的邀請他晚上工體見。 “阿......毛”~~~~ 聲音盡量往外放,盡量往遠了拋,讓這條拋物線無懈可擊。 人未到,聲先至。 聲若游龍。 繞口令練習: 這是必備的。 “繞口令兒,練字音兒,還有單弦牌子曲兒...” 是的,繞口令是練字音的,朋友。 不是拿來追求速度或者秀技的。“八百標兵奔北坡”練習爆破音b、p的發音;“調到敵島打特島”練習舌尖音d、t... ...以此類推。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專欄看看方音終結者系列,里面素材不少。 落個傳送門:“方音”終結者系列----再見,方音 - 知乎專欄 進去就看到個施瓦星格,有沒有被震撼到。 聲調的練習: 聲調的重要性相信不用我說。 中國話講求一個“抑揚頓挫”,四個聲調“陰、陽、上、去”是“抑揚頓挫”的關鍵所在。 四字詞和古詩詞自然是少不了。 先來夸張四聲: 中——國——偉——大 山——明——水——秀 階——級——友——愛 資——源——滿——地 “什么?大聲點我聽不見你再來一遍!” “漂亮!覺悟不錯” 再來幾首古詩詞! 不挑。 《靜夜思》也好《水調歌頭》也行! 《XXXX》《XXX》《xxx——xxxx》也可以!古詩詞!來幾個! 皮皮詩!我們走!! 共鳴練習: 聲音彈性的訓練純屬個人愛好,當然方式很簡單,我用音階練習解決。 利用音階的變化來對幾個共鳴腔體進行強化訓練。聲線變化的能力除了依靠發音肌肉群控制外,共鳴也不可或缺。 你夠不夠勾人,夠不夠賤,夠不夠萌,夠不夠蠢,夠不夠... ... 都和它有關系。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聽聽我早年的玩樂產物,在配音秀中有,當然,那個時候的專業水平還不算特別純熟,純屬娛樂,自己也很久沒玩兒那個APP了,權當做協助理解這一檔吧。我所有的ID都是本名,頭像也都用自己的,無一例外,好找。 音階過一過,差不多了就來到了自嗨時間————當然要投入實踐不是。 備選曲目有很多,比如:《半個月亮爬上來》《我和我的祖國》... 好吧...老了... 那就《新不了情》《寂寞先生》... 什么《歌劇2》? 咳咳... ...我們這個專業大多數時候用不了那么高的音區... ...開發難度比較大,對機體本身的要求也比較苛刻,那什么... 我們繼續下面的練習吧。 稿件練習: 翻來覆去的用各種稿件虐出“內部技巧”和“外部技巧”一片天。 外部技巧:重音、停連、語氣、節奏 這個好掌握,專業足夠扎實,哪怕“屁股決定腦袋”也可以有專業體現。 內部技巧:內在語、對象感、情景再現 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人味兒,屁股決定腦袋導致的結果就是“你是個復讀機嗎”和“我欠了你錢嗎?” 稿件八大基本類型中的高低起伏等等一系列技巧的訓練必不可少,我尤為喜歡朱自清的《春》,沒別的,技巧分布夠復雜,夠多元,可以加深印象。 不介意在稿件上直接劃出需要進行技巧變化的地方,比如我當年的書是這樣的。 反正我自己看得懂,不知道各位看不看得懂。 但絕不建議用單一稿件來訓練。否則時間長了,翻來覆去也就容易引來導師“你是跟讀機嗎?”“你是少兒閱讀磁帶嗎?” ... ... 另外練習時喜歡讀詩,推薦個喜歡的。 《浪花與君》 這首詩自己百度~ 新聞閱讀: 這是當然的。 作為一個新聞欄目出身的莓蹄人,不讀新聞不吐葡萄皮一讀新聞倒吐葡萄皮。 ...... 好的,只是這么長的文,好歹容我開個玩笑。 新聞,作為播音主持專業基本功的終極體現形式,沒有之一。可以直接代表著本專業的專業能力,沒有之一。不要提各種知名綜藝類主持人,他們非科班,同時,我相信你可以理解為什么他們不被安排做新聞聯播。 這不僅僅是適合和不適合的問題,在此不爭,我們說專業。 現代媒體對于新聞主持要求“氣息穩健,字正腔圓,發音圓潤飽滿有力度”,新生代代表人物:康輝、海霞 相信那一輪“長篇即稿事件”的視頻轉載大家都非常熟悉。 一是不出錯,二是內容表達明朗,三是發音清晰,這無疑是專業基本功的極高水平體現。 新聞基本功之豐碑。 我輩追逐之楷模。 沒有新聞的晨練,于我等都不算完整。 有聲練習宣告結束。————————————————————————(分篇籬笆) 來分享一個一甲的考試經驗。 至于為什么當初送審了三次都沒有過,后來又知恥而后勇深入專業正音摳字終于考了個一甲。 其實只有一個原因。 我同組的崗位競爭者所持普通話證書沒有一甲以下水平。 當然首先你得好好的看看大綱。 “于是我完美的一記轉身,右手一揮pia的一聲就丟出了當年背得爛熟的書來鎮樓!” “光說干貨的沒圖放!我忍很久了!!!” 這兩本都很老了,建議大家現在考試要沖擊一甲,去尋求語委官方意見,買新版的... ... 對了,新版的漢語字典是必不可少的東西。畢竟近兩年字音變化不小。 然后,心態要放端,開始之前,牢記先人們的尊尊教誨。 以前做傳媒教育的時候朋友圈裝過一個B,說自己沖擊一甲時把測試篇目六十篇已經摳得來基本都能背誦。 于是還真有8個人聽說后,過來每人跟我打50塊的賭。一人抽背兩篇。 那天我掙了500. 多出來的一百來自于當時公司的兩個合伙人。 當天晚餐直接走了趟銀鯊。 相信大部分當年學專業足夠用功的同行也都是如此吧。 接下來,來記要點: 首先注意聲調。 聲調的維穩是基本功,你得用直播新聞類欄目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然后注意咬字清晰。 這些都是基本的,不做贅述。 接著,就是盡量避免在100個單音節詞出現過多失誤。 好好的鉆研一下手中的大綱,不要因為不認識字或者對部分字詞的讀音產生記憶混亂而丟掉不該丟的分。 很多人沖擊失敗的原因,是吃了文化的虧。 再接著,詞匯閱讀時注意輕重格。 這里也直接上圖好了: 以上是關于輕重格的解釋。字面解釋起來比較麻煩,根據文中內容自行理解。 別急,沒完。 解決完以上問題后,沖擊一甲必備的自然是足夠硬派的“語流音變”理解。 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買本書好好研究研究。 你以為“啊”這個玩意兒永遠都只需要讀“a”就正確了? 你以為兒化韻就是直接連帶著上一個字連讀就正確了? 你聲調這東西在一個完整長句中是不存在其他變化的? 太天真了!實際上,這是個很重要的控分點。 和“回字有四種寫法”所不同的是,我們的“啊”在不同的語句中大致分類有六種讀法。 當然,現在的普測是否還對這個有非常嚴苛的要求我不知道,請自行實驗。 而兒化韻的發音也并非是通常理解上的最后一個字加個er音。 而更多的是在最后一個字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卷舌動作。 而更深入的實際上,音節兒化時往往引起韻母發聲程度不同的種種變化。 詳情可以去參照一下那張韻母兒化發音表。 另外,你知道必讀輕聲這個東西嗎?! 這是個令當時的我很頭痛的問題... ... 少時專業不努力,工作進擊費大力。 完全無法劃水。 簡單的上五張圖大家感受一下。 這是冰山一角,輕聲詞匯訓練章節我不用數也記得那本綠皮兒中這一章節的練習有12頁,那時簡直啃得我眼神空洞各種跟吃了屎一樣平時連話都差點兒不會說。 好在當時還有隊友,中傳同仁還是善良,比如同組美麗與智慧并存的小歐姐姐老師大人很大氣的共享了她當時普測時準備的那傳說中的必讀輕聲詞匯集錦。并且親切的為我講解了關于輕聲的使用和規則以及一些經驗和技巧。 加上我天賦異稟,學習能力突出!在沒有完全理解那套理論規則的情況下,順利擊通任督二脈,把兩頁詞兒全TM給背了下來- -。 為考試少丟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看完上面內容的朋友相信也都了解我了,字是歪的的部分,基本是我的自我調侃,看看笑笑就好。哈哈哈。 但十分感謝小歐姐姐大人當年給予的無私講解和巨大幫助。 當然,后來順利考過之后,靜下來對小歐姐姐老師大人的教學細細的回想一番,一度捶胸頓足————天下哪有完全依靠死記硬背去考普通話的播音專業學子... ... 完了。————————————————————————(還是要總結一下) 首先還是基本功訓練一定不要偷懶。 發音習慣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 不要讓你的專業隨時間流逝而慢慢變潮發霉。 然后,好好的鉆研和琢磨。 讓專業無懈可擊。 不斷的進步的同時深化改革 大了說,在新聞里是強國之路。 而同時,中二一點說,這也是專業的進擊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