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相同讀音的字,實際上有著某種內在的關聯。如: 其中的“蚤”,通“早”。古代很多字,都是因為同聲,所以可以通用。 有人說,愛與癌也是同音字,難道也有對應關系嗎?一般來說,腫瘤為寒凝重癥,從陽虛→陰盛→寒凝→腫瘤,一步步凝聚成形,最后惡化成為癌癥。 人體長期陽氣不足,機體就會處于陰陽失衡、氣血不和、臟腑失調的狀態,“陰成形”的惡性循環就在不斷循環、疊加。而人世間最大的陽氣就是“愛”,“愛”是最無形,又最普遍存在的,一個沒有愛的人會封閉自我,會充滿負能量,這跟“癌”的形態一樣,也屬于一種“陰成形”,只有愛(艾)才能消散。有“艾”,自然有愛,人也會變得溫暖起來,自然與“癌”就遠了。 01 腫瘤患者艾灸“升白”治療實例 腫瘤患者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機體營養匱乏、免疫功能低下、正氣不足、體溫偏低。這種情況下,人體的內環境就好比嚴冬,寒則凝,這種體質最適合腫瘤生長。反之,如果人體的內環境跟盛夏一樣陽光普照,就會冰山消融。 2012年1月11日CCTV4<中華醫藥>欄目播出一檔節目《國醫奇術》,介紹了中日友好醫院內科黃金昶主任醫師用艾灸補充人體白細胞的案例。 很多腫瘤患者為了殺滅癌細胞,往往不得不接受化療治療,而化療最容易引起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數量減少。升白針雖然可以應急,但屬于“拔苗助長”,一定時間內使用次數太多,再用效果就不明顯了。當白細胞到達臨界線,人就不能繼續化療,但不做化療又無法殺死癌細胞,此時就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在此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癌細胞比白細胞升得還快的情況,一旦癌細胞占了上風,患者就會死亡。因此,在化療過程中,升高白細胞極為關鍵。 02 艾灸怎樣讓白細胞恢復正常水平? 艾灸可提高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可促進機體防御抗病能力,對異常亢進的免疫反應有抑制作用,可使貧血患者加速恢復正常,因為艾灸能夠促進人體骨髓的造血功能,能使白細胞數量增加(呈現良性的雙向調節,使其在正常范圍),改善胃腸功能。 白細胞是血液中的一種成分,能吞噬異物或產生抗體,而白細胞恢復正常水平,說明的是骨髓恢復了造血能力!中醫認為白細胞與衛陽有關,也與免疫力和抵抗力是密切相關的!衛陽是元陽的一部分,它也是抵御外邪的。故而可以從補元氣、補陽氣來提升白細胞。 化療期間,配合使用艾灸療法,可有效緩解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使患者更易耐受化療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 03 防疫、抗病、長生 古人講“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自古就是補元氣的不二之法。艾灸“升白”的機理就在于能補元氣補陽氣,達到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化療人群一般都經歷了重大手術,加上多次化療,必然元氣大傷,因此亟待借助艾灸補元補陽,提高免疫力。 今年的新冠肺炎讓很多人意識到免疫力才是人的第一競爭力,許多人開始關注免疫力這個詞。艾灸提高免疫力,觸手可及,每天十五分鐘,就能有很可觀的效果。 艾灸可以調理深度或內臟疾病,通過相關的經絡傳輸到深層或內臟,使深層或內臟臨時升溫,改變體質,從根源上阻絕腫瘤發展的可能性! 《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可見,無病施灸,可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 灸相關穴位,能夠促進相關機能恢復,比如灸隱白可以補脾氣,但是力度不到也沒有辦法達到治大病的目的,所以必須重灸隱白,才可以補脾氣,才能加強脾對氣血的統攝能力。很多月經過多、月經淋漓不盡、崩漏等血癥,在重灸后效果非常明顯。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隱白不夠強,而是因為灸量不夠多!灸量是艾灸起效的關鍵,而灸量又包括時間、溫度等。 近期導讀: 特別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