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癌癥,不少人都為之色變,有這樣一種癌,一直默默潛伏在我們身邊,它就是被稱為是“吃出來的癌癥”——腸癌,截止2020年,其發病率在我國排名前三,死亡率排在第五位,已經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2018年《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的統計顯示,每年新發病例42.92萬人,死亡28.14萬人。腸癌防控形勢嚴峻,和其它癌癥一樣,結腸癌受年齡影響,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迅速增長。 但近些年來,結直腸癌發病年輕化的趨勢顯著,目前雖不完全確定發病年輕化的原因,但可以肯定與飲食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改變有關。 但大家也不必杞人憂天,結直腸癌也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癥之一,早期治愈率高達95%以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 腸癌的四大預警信號1排便異常 便血:目前,大概90%以上的結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腫塊表面的糜爛會導致出血,如果糞便中出現帶有暗紅色的血絲或者血性粘液便,并且逐漸增多,一定要警惕腸癌風險,及時檢查。 注意:痔瘡往往也會導致便血,易與腸癌混淆。直腸便鮮血,一般在大便以后持續性的滴鮮血,腸癌的便血顏色暗紅,與大便混合。 排便習慣:排便不規律,甚至出現便秘、腹瀉交替反復出現的情況,需要提高警惕了。2腹部不適 患者腸道內的息肉變大,使腸腔狹窄糞便通過受阻,會出現隱痛、間斷性絞痛等情況。中晚期病人,腹部可能摸到包塊或可見腸形,常伴有腹脹、嘔吐、肛門不排氣等腸梗阻表現。 3體型、體質變化 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明顯下降,說明腸道可能發生病變,腸癌在發展過程中營養物質無法被人體及時吸收,加上癌細胞的發展需要吸收營養物質,就會導致體重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該注意。 除此之外,面色蒼白、頭暈、乏力、虛弱等癥狀也要小心腸癌的可能。4放屁異常 腫瘤發生在直腸,較接近肛門、管腔小,即便腫瘤不大也容易發生阻塞,會引起放屁次數增加;屁臭可能表示其中所含胺類物質(致癌物)增多,這些異常持續時間長了,也建議盡早檢查。 預防腸癌 從細節做起 1適當多吃粗纖維食物 飲食與癌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高纖維飲食能夠降低癌癥風險,特別是結腸癌。粗纖維攝入不足會導致便秘,糞便長期積累在腸道內,會對腸粘膜造成損害,易誘發為結腸癌。 建議每天保證攝入適量的雜糧(紅薯、芋頭、玉米等),雜糧富含的粗纖維能夠有效促進食物的消化,加快排便頻率,對于治療便秘、預防結腸癌具有重要的意義。 2飲食全面 營養均衡 營養均衡的意思是各種元素均衡吸收,這就要求食物的多樣性,畜禽肉是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優質來源,蔬菜富含膳食纖維,菌菇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每天吃齊五谷、蔬果、奶和肉四大類食物,以攝足人體需要的養分。 3少攝入精加工食物 精加工食品雖然擁有美味的口感,但對健康造成影響是不可小覷的,這些食品中往往高糖、高鹽、高脂肪,會影響腸胃正常的消化能力,妨礙營養吸收,并且容易變成脂肪堆積在體內。 為了健康考慮,應多吃純天然、少加工的食物,做飯首選蒸煮兩種方式,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保護胃腸粘膜,預防結直腸癌。 4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充足的睡眠是腸道正常蠕動和功能發揮的重要保障。腸道無時無刻都在工作,清醒時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睡覺時補充衰老細胞,熬夜、倒時差、睡眠不足都會打亂生物鐘和消化節奏,增加腸道感染、炎癥性腸病和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5適當補充益生菌 腸道菌群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促進健康,預防腫瘤,但益生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我們可以通過外源性的補充,如:食品、藥物等,來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輔助預防腸癌。 注意:避免濫用抗生素,近年來,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但研究發現,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增加腸癌患病風險。 6保持運動 避免久坐 適當的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有毒物質的排出。 人在坐著的時候,直腸也會發生彎折,會影響直腸或盆腔附近的血液循環,造成腸道的蠕動速度減緩,影響腸道內有毒有害物質的排出。建議每隔一小時,就起來活動一會,以免增加腸道疾病風險。 結直腸癌雖然可怕,但也是國際上公認的可以通過早期篩查預防的癌癥之一,每年體檢時,都有不少人放棄肛門指檢和便潛血檢查,腸道檢查必不可少的,建議堅持每年一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