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身邊的樂天派,當屬對門嫂子。
多年前判斷嫂子是否在家,是憑歌聲。
唱著戲曲上樓,開門時稍作停頓。進門后,依然聽見咿咿呀呀的唱。
有時候也能聽到熟悉的現代歌曲,苦在我五音不全,唱的什么歌兒都搞不懂。
但透過墻壁能感受到的,是她對生活難以壓抑的熱情。
聽學校音樂老師說,她們系統內的晚會兒上,嫂子必要出一個節目,而且一定獲得滿堂彩。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嫂子也有些壓抑,對門老師生病了,她漸漸沒有歌聲了,后來老師不幸離世,那段時間,我們都怕見到嫂子,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如何面對這頂梁柱倒塌般的人生劫難。
嫂子很平靜的樣子,我們知道,悲傷都藏在心里。
時間逐漸淡去了許多悲傷,療愈了受傷的心靈。
一次,遇到嫂子,是她們教會有統一活動,她說:如果不是信教,我真不知道如何挺過來!
從巨大的劫難沼澤中走出,需要強大的心理支撐,宗教,這個解決人生終極難題的教育,恰恰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偶爾聽到她教友們聚集聊天的聲音,只感覺這是個溫暖的小圈子,將大眾一向認為的死之悲傷,漸漸以其他方式化解,無論是佛祖,是神,是圣母,是耶穌,只要化解了郁結于胸的大悲傷、大困惑,他就是好的媒介,好的教育。
想起史鐵生先生的《晝信基督夜信佛》來,人生實苦,大限必至,如何營造美好的來世,升入云霧繚繞奇美無比的天堂,必要今生多懺悔、多贖罪、多行善,方得善終。
近些年,對門嫂子退休后,一點都沒有閑著,給別人家做保姆。領著不菲的工資,依然去辛苦打工,用雙手給兒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是所有媽媽承擔起的家庭重任。
辭了保姆工作后,娶兒媳,生孫子,忙忙碌碌的三年里,孫子已有兩歲,快樂的歌聲又時有響起,每每聽到歌聲,感覺才是真實嫂子的回歸。
新生命帶來的喜悅,讓一家人沉浸其中,伴隨幸福而來的是更加忙碌。
一個人看一個孩子,以前,對她而言,是給工資的鐘點工保姆,如今,看孫子,是帶著高薪的保姆,只要孩子們幸福快樂,我多下力氣沒什么。支持兒子兒媳上班,沒有休息日,勇敢的嫂子都承擔下來了。
因為有了孫子,兒子也格外吃苦。在地攤經濟尚未風行之前,孩子似乎先知先覺,就有了一個小餐車。線上線下的接單,干起活兒來不惜力氣。看到他熟絡的烙餅,我都自愧不如。他說,經過專門培訓,就能做得這樣好。
我汗顏,這樣的事情,必要人心眼活絡,手里干活利索,才能既獲得自由,又能夠賺到錢。笨手笨腳的我,假如沒有了工作,都不知道該如何養活自己。
嫂子已退休多年,因其性格爽朗、說話聲音洪亮,看上去很年輕。
自從97年搬到一個小區,嫂子家始終是親戚家求學的孩子不斷,夫妻雙方的兄弟姊妹家的孩子,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都要在這里讀初中,管吃管住管學習,你來了我走,或者兩個碰到了一起,走馬燈似的沒斷過。
一個人一吃住就是三年,你來我往,從始至終幾乎沒有肅靜過。
這可不是簡單的添個碗、添雙筷子的事情,養著一個孩子,管吃管住,還要管著學習,攬這樣的活兒,幾乎都是落不下好的,100個好記不住,一個不滿就記一輩子。
這樣的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基本都不愿意接。
但他們夫妻兩個,仿佛并不是為了姊妹兄弟念好兒,是確實想幫助兄弟們的孩子,力所能及,責無旁貸。
自己孩子成長的階段,都是和表兄妹相伴的,幸福的三口之家時光,大概于他們而言,只有四個星期才有的一天休息日才有。
孩子們陸續讀完初中,長大了,離開了,老人開始來住。
這一直是一個大家庭,很少有過三口之家的安靜時刻。
不是夸嫂子,能這么多年來,一直容忍這么多人打擾家庭生活,能接受的,就不是一般人。
自己的孩子容得下打罵,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臉色不好,估計都會敏感,能容忍這些年來的親子情感的侵入,非心胸大者不能接受。
老人家相繼去世后,老師也病了,想想這一生,那些安靜幸福的日子有多少?能夠在這樣的家庭中,擁有達觀的心緒,每天哼出小曲兒來,該是擁有怎樣的人生大智慧?
如今,嫂子和兒子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偶爾春節期間,那些往日里打擾過的侄子侄女外甥等,齊聚一室來拜年,那種熱鬧,也算是他家多年付出的回報吧。
人生就是一場修煉,修煉多年,也不見得有這般心胸,不得不承認,悲觀個性變成樂天派是多么困難!
豁達的心胸都是苦難撐大的,也是時間閱歷累積而成,但也不否定,人生性便有豁達之心胸,這樣的人看問題都很有高度,居高臨下,能夠跳出蕓蕓眾生,翻到云端看問題,大山大河自然了然于胸。能笑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一切令人傷感之事,不存在不可承受之重,都能一一拆解,不郁結于心。
做不到這些的,開始躲避消極沉重的信息,只想做向日葵,跟隨陽光,追隨美好,拒絕黑暗、悲傷、負面,這自然不是豁達,只是躲避。
面對至暗的深淵,瞅一眼,心里也能呈現出無盡的光明來,才是真正的豁達吧,或者至少能夠看到黑暗盡頭的一束光。
對門嫂子便是這樣的一個心底有光的人,寬容,豁達,樂觀。
你這樣美好,一定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