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與蒼術都能燥濕健脾,功效應用如何區別?白術與蒼術肯定有區別,不然就沒必要分開來了。 在三皇五帝神農氏時代,這兩個是不分的,就叫“術”,后面歷代醫家對它們產地、功效等進一步深入體會,才進行了分類,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臨床。 白術與蒼術都是健脾燥濕的中藥,長得也類似,那我們運用的時候怎么來選擇呢? 我們先分開來聊一下它們各自的功效。 首先是白術。臨床上白術比蒼術用得更加廣。 白術的作用有五個。分別是補脾氣、燥濕、利尿、固表止汗、安胎。 白術有補脾氣的作用,又有燥濕、利尿的作用,很適合脾虛伴隨濕困、水腫、痰飲的情況,因為脾虛的人比較多,所以白術用得廣。 白術有固表止汗的作用,氣虛導致的自汗、陰虛導致的盜汗都可以用;因為白術有補氣的作用,所以對于氣虛導致的自汗會更加適宜一點。 懷孕期間,脾胃虛弱,營養物質吸收不足,就容易出現胎兒不長或停長的情況。 白術能通過補脾氣,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胎兒成長,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 然后是蒼術。蒼術和白術一樣,都是菊科的植物。 蒼術有三個作用。分別是燥濕健脾、祛風濕、解表。 蒼術的燥濕作用比白術強。 所以蒼術用于脾胃中焦時,是用于濕濁阻滯的情況。不是是脾虛生濕,是濕濁重,困阻了脾胃,適合的是實證。 很多人關節手腳酸重、疼痛,這多是風濕引起的,蒼術除了祛除中焦脾胃的濕氣,還有祛除肌腠關節的濕氣,所以蒼術有祛風濕作用。 蒼術辛溫,能祛風濕,能開腠理、發汗解表,所以能用于寒邪侵襲肌表,出現感冒的情況,加上它祛濕的作用,很適合風寒夾雜有濕氣的情況,比如汗出著涼,淋雨著涼等。 通過白術與蒼術的簡單了解,已經可以進行區別了。運用于脾胃時,濕氣重困脾的實證,用蒼術;脾虛生濕的虛證,用白術。 對于肌腠、關節的風濕,用蒼術。 對于感冒,用蒼術。 對于止汗,用白術。 對于安胎,用白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