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2: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 流光溢彩身外物,氣象萬千化塵土。清濁升降風水轉,能量守恒有定數。陰陽相沖激冰火,亂云飛渡飄落木。一元復始見新綠,十二時辰五色譜。 心有宇宙四季景,同頻共振星云圖。鯤鵬展翅游九宮,太虛不空似鼎爐。九野九州通九竅,寒暑往來化萬物。斗柄周轉分時令,東南西北繞中土。 五星運轉伴日月,彩云翻飛霓裳舞。大氣環流陰陽變,驅散燥熱降甘露。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守天度。三陰脈動月盈虧,三陽脈沖日沉浮。 人體五臟藏五志,五情悲喜憂恐怒。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辛酸咸甘苦。十二時辰十二律,血氣循環自往復。十二經脈五音調,陰陽表里有靈樞。 心臟主神肺藏魄,悲生辛辣火生苦。肝臟藏魂腎藏志,咸味恐懼酸味怒。脾臟藏意味甘甜,憂思鄉愁寄中土。五臟五情四季歌,參三配伍不離譜。 甘味入脾通腸胃,飲食五味化五谷。酸味入肝辛入肺,五味精氣有分路。苦味入心咸入腎,五味調和享口福。長生久視食為天,五谷養生保脾土。 五臟五藏五情志,五味五入各有主。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腎主骨。脾主肌肉供營養,飲食五味出中土。飲食起居順四時,神色脈象知節度。 陰陽失衡生邪氣,五勞傷精損筋骨。邪入陰經生痹癥,夏季病發傷肉骨。邪入陽經神志亂,冬季病發人狂怒。五味失調邪氣盛,五臟五情知疾苦。 酸味偏少肝氣虛,禁食辛辣護肝木。膳食調養多酸咸,五行相生水生木。苦味偏少心氣弱,禁食咸味多食苦。五行相生木生火,滋養心肝酸味補。 甜味偏少脾氣虛,禁食酸味多食苦。甘苦調和養心脾,五行相生火生土。辣味偏少肺氣弱,多食辛辣禁食苦。五行相生土生金,滋養脾肺甜味補。 咸味偏少腎氣虛,滋養肺腎咸辣補。五行相克土克水,禁食甜味保腎骨。五行相生金生水,肺臟腎臟自養護。陰陽平衡五味和,扶正祛邪心做主。 全科治學天人合,陰陽易變化有無。物質意識氣聚散,云起云落自沉浮。分科治學天人離,不知來路迷歸途。道法自然法術變,難易相成有常數。 所謂“感同身受”,飽漢不知餓漢饑,站著說話不腰疼。人人都有權利評論身外世界的正邪善惡是非對錯,也都會有個人的獨立主見。全球互聯的網絡高科技時代,人們自我表達的文字和視頻信息更是遮天蔽日,點贊和吐槽的多元化爭論也是很難調和。各人內心的辛酸苦辣,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明白。。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百人百性,千人千面,皆是源于各人先天稟賦各異。然而,大道至簡萬法歸一。人們對身外世界萬事萬物的觀點分歧,表面上是各自思維習慣的方法論爭議,歸根結蒂則是道不同的認識論分歧。以中國式表達來講,道為術之本,術為道之用。道不同的認識論,就不可能達成技術性的方法論一致。即便是同道者,也會產生方式方法的技術性爭論。 道有常道正道,就會有非常道邪道,此便是陰陽易變相反相成。人們道法自然法則,就會走上常道正道。違逆自然法則,便是盜亦有道的非常道邪道。不辨陰陽,就分不清正邪善惡道不同。不懂得“陰陽五行說”方法論,就不會明白三生萬物歸根復命的自然規律。 因此,只有穿越技術性的方法論爭議迷霧,我們才能發現道不同的認識論分歧本質。那么,究竟是誰在走常道正道?又是誰在走非常道邪道?這個“道可道非常道”的問題,正是人們很難面對的靈魂追問。在距今兩千多年前,老子特立獨行坐而論道大音希聲,也未能平息群雄爭霸“百家爭鳴”的“春秋無義戰”。到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同樣不能避免周期性“禮崩樂壞”的唇槍舌劍,更消除不了道不同的正邪善惡道路之爭。 不管是“勞心者治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全球化“國際慣例”的“普世價值”,這些似乎都是距離個人生活很遠的天下大事。如果要論攸關每個人生死存亡的最現實問題,就應該是個人生命安全的健康問題。那么,究竟是西方現代醫學治療疾病效果好?還是中國傳統醫學治療疾病效果好?如果對這個“感同身受”的生死存亡問題都不能正確判斷,又怎能分清正邪善惡道不同呢?整天在網上探討和爭論其他生活瑣事是非對錯還有什么價值呢?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傳道受業解惑問大道,炎黃子孫還是必須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論》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為五入。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弱,膽為怒,是為五病。 五精所并: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 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病所發:陰病發于骨,陽病發于血,陰病發于肉,陽病發于冬;陰病發于夏。是謂五發。 五邪所亂:邪入于陽則狂,邪入于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為五亂。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為五臟所主。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是謂五臟之脈。 這段話大意就是: 飲食五味酸辛苦咸甘,會分別進入人體五臟肝肺心腎脾,這就稱為五入。 五臟精氣失調,患者就會產生病變。心臟精氣失調,會出現嗨聲嘆氣癥狀。肺臟精氣失調,會出現咳嗽癥狀。肝臟精氣失調,會出現多言多語癥狀。脾臟精氣失調,會出現反胃吐酸癥狀。腎臟精氣失調,會出現打呵欠和打噴嚏癥狀。胃臟精氣失調,會出現氣逆打嗝和恐慌癥狀。大腸小腸精氣失調,會出現泄瀉癥狀。下焦精氣失調,會出現津液溢散的水腫癥狀。膀胱精氣失調,會出現氣化不利的癃閉病癥,導致水道失控產生遺尿癥狀。膽氣失調,會出現易怒癥狀。這些癥狀,就稱為五臟精氣失調的五病。 五臟精氣交合凝滯,患者也會產生情志病變。五臟精氣交合滯留在心臟,會表現出喜不自禁癥狀。精氣交合在肺臟,會表現出悲傷哀怨癥狀。精氣就會在肝臟,會出煩憂惱怒癥狀。精氣交合在脾臟,會出現憂思焦慮癥狀。精氣交合在腎臟,會出現驚恐多疑癥狀。這些精氣交合的癥狀,都是五臟精氣虛弱產生的病變。 人體五臟精氣,各有所厭惡。心臟五行屬火,就會厭惡多余的熱氣。金生水,肺臟屬金,就會厭惡濕寒氣。金克木,肝臟屬木,就會厭惡寒風冷氣。水生木,木克土,脾臟屬土,就會厭惡水濕氣。土克水,腎臟屬水,就必然會厭惡熱燥土氣。五臟精氣的這些厭惡傾向,就稱為五惡。 人體五臟精氣,會生化出不同的液體。心臟精氣生化汗液,肺臟精氣生化涕液,肝臟精氣生化淚液,脾臟精氣生化涎液,腎臟精氣生化唾液。五臟精氣生化的這五種液體,就稱為五液。 飲食五味,各有不同的禁忌。辛味入肺,辛辣味飲食會散發肺臟精氣。患者出現了肺臟精氣過盛的病變,就不可多吃辛辣味食品。咸味入腎,腎主骨髓,咸味飲食會減緩骨髓精血運行。患者出現了貧血病變,就不可多吃咸味食品。苦味入心,心主血脈,苦味飲食會使骨髓精血運行加速。患者出現了骨骼關節病變,就不可多吃苦味食品。甘甜味入脾,脾主肌肉,甘甜味飲食會使肌肉柔軟。患者出現了肌肉松弛病變,就不可多吃甘甜味食品。酸味入肝,肝主筋脈,患者出現了筋脈病變,就不可多吃酸味食品。這些五味禁忌,相應的患者都不可多食。 人體五臟經脈病變,各有不同的發生規律。陰經病變,會出現在骨骼。陽經病變,會出現在血液。陰經病變,也會出現在肌肉。陽經病變,會出現在冬季。陽經病變,則會出現在夏季。這些五臟病變的發生規律,就稱為五發。 人體五臟精氣陰陽失衡,就會產生精氣運行逆亂的邪氣病變。邪氣進入陽經會使人發狂,邪氣進入陰經則會產生痹病。邪氣在陽經相搏會產生癲疾,邪氣在陰經相搏則會使人失音。邪氣由陽經進入陰經會使人安靜,邪氣由陰經進入陽經則會使人發怒。五臟精氣運行逆亂的這些病癥,就稱為五亂。 在一年五季中,人體五臟出現陰陽失衡的病變邪氣,會表現為不同的異常脈象。春季出現秋季的毛脈,就表明存在著肺金克肝木的邪氣。夏季出現冬季的石脈,就表明存在著腎水克心火的邪氣。長夏時節出現春季的弦脈,就表明存在著肝木克脾土的邪氣。秋季出現夏季的洪脈,就表明存在著心火克肺金的邪氣。冬季出現長夏時節的濡緩脈,則表明存在著脾土克腎水的邪氣,這就是邪氣由陰經進入陽經的病變,患者癥狀表現為易怒,此為是不治之癥。這五種邪氣病癥,都是致命的死癥。 五臟守藏的精氣,表現為不同的情志。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這就稱為五臟守藏的五志。 人體五臟守藏的精氣,各有不同的功能。心臟精氣主控血脈,肺臟精氣主控皮毛,肝臟精氣主控筋脈,脾臟精氣主控肌肉,腎臟精氣主控骨髓,這就是五臟的主要功能。 人體五臟精氣過度勞損,會產生不同的病變。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這就是五臟精氣過度勞損導致的內傷。 人體五臟順應天道四時變化,會表現為不同的脈象。肝臟對應春季時令,表現為端直如弦的脈象。心臟對應夏季時令,表現為來盛去衰如鉤的脈象。脾臟對應長夏時令,表現為柔弱有更代的脈象。肺臟對應秋季時令,表現為輕浮如毛的脈象。腎臟對應冬季時令,表現為沉堅如石的脈象。這五種脈象,就是人體五臟順應天道四時變化的正常脈象。 問道啟示: 所謂“道法自然”,原本就是人類認識宇宙自然世界的主觀意識能動性體現。“陰陽五行說”方法論,就是華夏先民們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的思維模式。“移精變氣”祝由術和按摩推拿術,是運用“陰陽五行說”方法論的非物質文化創造。針刺術、艾灸術、砭石術和熨燙術等療法,以及膳食療法和藥劑療法,則是運用“陰陽五行說”方法論的物質文化創造。 以史為鑒,早在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初級階段,華夏先民們道法自然以正治國,通過象形會意“結繩記事”口傳心授,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文化知識體系,也能夠運用“陰陽五行說”方法論指導日常生產生活。因此,就曾經實現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安全發展。 只是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奴隸制小康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等級禮法教化,才形成了“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癥的非常道知識體系。特別是從“百家爭鳴”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科舉科考知識精英牛鬼蛇神“以智治國”的“勞心者治人”,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周期性“禮崩樂壞”的惡性循環。 “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癥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則形成了違逆自然法則的物質意識“二元化”認識論。因此,他們探索物質世界的“術業有專攻”科技創新,就必然是對宇宙世界“大象無形”的“盲人摸象”。他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就只能聽到“拯救迷途羔羊”的“天堂福音”,也只能見到上帝后才能獲得靈魂救贖。顯然,這種機械唯物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封閉僵化單邊思維模式,永遠不能實現“天人相合”的完整人格成長。 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道法叢林法則“割韭菜”的“貨幣法術”理論創新版本升級,不僅制造出了“錢吃人”的社會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末日危機,還釀成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災難。直至今日,“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癥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牛鬼蛇神,依舊陷入在新疫苗特效藥的藥物依賴副作用后遺癥泥潭里不能自拔。 那么,面對這場“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天下神州中土的龍子龍孫們就不得不認真反思,現在偏執癥、自閉癥、強迫癥、抑郁癥、焦慮癥、恐慌癥和狂躁癥的“精神亞健康”患者為何會越來越多?“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為常道正道?還是“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為常道正道?蕓蕓眾生又為何會鬼使神差地走上道法叢林法則的邪道呢? 每個人躬身自省問初心,在石器時代“結繩記事”的生產技術條件下,華夏先民們能夠實現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安全發展,也能夠有“黃帝戰蚩尤”的“修德振兵治五氣”薪火傳承。到了網絡信息高科技時代,“產能過剩”的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為何卻不能形成精神世界的高級生態文明?中華民族為何就不能再次開辟“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世界大同全球化新紀元呢?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個人命運的挫折和苦難,走出自然天性與世俗習性矛盾沖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內心深處的自然天性靈氣,自我康療兼濟天下。問道大課堂,讓我們通過學習《黃帝內經》共同獲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