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司馬光也未曾想到吧,自己的一句話,讓洛陽城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了千年。常言道,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陽。有的時候覺得,洛陽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只能自己置身城中去感受。有的時候又覺得,洛陽值得我們為她一寫再寫,付出多少奔赴與贊美,都是不夠的。你看,去年中秋時分,應天門夜晚的歌舞與燈光,城墻與煙火,亭臺與樓閣,是何其般配,何其閃耀。
01 說起洛陽
都說“盛世文明凝聚于西安,亂世文明則凝聚于洛陽。”但在中國,卻沒有哪座城市像洛陽一樣,曾以“中國”二字作為自己的別稱,西安也沒有。她是“九州腹地”,她是“十省通衢”,她是武則天傾心的“神都洛陽”。天授二年正月,武則天在洛陽的宮殿里正式稱帝,把東都改成神都,便再也沒回過長安。因為位置的優越,四周有關山險隘,進可攻退可守,自西夏始,洛陽就是多個王朝的理想帝都。以天下之中的姿態,孕育著華夏文明,譜寫出半部中國史。高僧工匠在洛陽留下恢弘石刻,他們自西域而來,在洛陽造夢,一夢就是一生。 那個時候的洛陽,白天處處可見古剎,夜晚時時可聞梵音,佛教信徒成千上萬,多么熱鬧的人間勝景。但她畢竟是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地,后來又被踐踏和毀滅。這座城無數人曾放火縱燒,“燒得洛陽撕心裂肺”。如今的洛陽,曾經的繁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余韻卻再也無法被抹滅。在這里的旅行,真真是“城中一日,歷經千年”。腳下駐足之地,或許依然是帝都昔日衣袂京塵的大道。就像我們開篇的歌曲一樣,四月的洛陽,是一定要去一次的。除了牡丹花,還有八重櫻、紅葉李、棣棠花、玉蘭花……它們仿佛要鉆進人的眼睛里,爛漫無邊,明目張膽地撓你的心。春風吹過,隨處可見的花海,讓這座老城忽然也染上了幾分嬌羞。那時,你方能體會“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洛陽昔日繁盛。 那花瓣層層疊疊,花體碩大,花開時雍容華美,充滿富貴氣,又有幾分嬌憨。有人說:“以前未去洛陽上學時,覺得牡丹花美的俗,然而到了洛陽,看到大片大片的牡丹開花時,才覺得美得驚艷。”在往年,每年清明前后的牡丹花會,都會引得國內外的游客紛紛趕至洛城,造勢一年比一年大。只有你也親眼見過才明白,這不是一句簡單的詩句,而是最美的洛陽春色。547年,一個名喚楊衒之的官員因公差路過洛陽,他眼之所見,是一片位于廢墟之中的洛陽城。由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已經土崩瓦解,連帶著它的都城也灰飛煙滅。楊衒之依然是名小官吏,先前他效忠北魏,如今,轉向由前朝分裂出的東魏朝廷。他慨嘆于這壯麗都城的結局,不禁悲從中來,懷著追尋往事的感喟,寫就一本《洛陽伽藍記》。書中,他描繪了洛陽的千剎盛況,一眼萬年,興衰彈指,曾經衣袂京塵,復又荊棘銅駝。此書問世,對后來的中國人而言,“對洛陽綿延不絕的追憶,便開始了”。02 迷戀洛陽 書中,作者信步游走在曾經的伽藍寺和永寧塔中,用文字編織了一個盛極一時、鮮花錦簇般傳奇的北魏洛陽。 那個被勾勒出的擁有寶塔高華,異術詭譎,綺疏連亙的神都洛陽,充滿魅惑,無人不向往。她曾街巷相通,人聲鼎沸,她數經戰亂,被焚毀又獲重生,至今仍閃爍著跳躍的吉光片羽。“因為是洛陽,所以那么地撥動心弦。在秋聲颯颯的深夜里讀完最后一章,也禁不住流下淚來,為這回不去的華夏故鄉,為這'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的洛陽。”迷上洛陽,是因為她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城。總有人為洛陽心痛,覺得跟西安相比,同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卻太過低調。覺得她的古都之名沒有打出去,名頭不夠響亮,不夠“網紅”。 不像南京和西安,洛陽在今天退位于三線城市,經濟發展不夠亮眼,但這又何嘗是她的錯呢?不要忘了,那四大古都中,不說北京,只有洛陽,不是省會。而在另一些懷舊的人看來,不夠紅的古都洛陽,這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更加安靜,便更能保持自己的節奏,就這樣慢慢地走,慢慢地與世人見面。或許洛陽已不再需要創造歷史,因為某種意義上,她就是歷史本身。她只要安安靜靜的待立在那兒,就能讓人為之深深地心動,心心念念,輾轉難眠。這座城的性格就像生活在這里的人一樣,守著幾千年寶藏,卻那么沉得住氣。浩如煙海的文化遺存,在洛陽人的日常生活中時隱時現,可他們偏偏生性恬淡,不爭不搶,飽含深情,又淳樸至深。沐浴在往昔的榮光里,洛陽人對自己的城市有高度的認同感。人們常開玩笑說,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個個兒都是政治家,而到過洛陽的旅行者或許會覺得,好多洛陽都像是從歷史中走出來的。他們提起洛陽時滔滔不絕,言語之間,盡是自豪。 03 為了一座博物館 來到一座城 哪個博物館愛好者,沒有去過洛陽呢?沒有盡情地沉醉在洛陽的文物海洋之中呢?沒有人想得到,這座城市有大大小小102座博物館,一座比一座迷人。她曾經是一個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超級都市,從兩周、漢魏到隋唐,中國歷史上不少帝王將相最終選擇長眠于此。以至于今天“隨手一個坑,就是一座博物館”,這話在洛陽確實毫不夸張。“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甚至曾一度成為中國人的人生理想。即使在今天,即使已經有上百座博物館落成,這座城市的地下世界,依然在源源不斷地給人驚喜。就在一周前,隋唐洛陽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1000多年的重要城門初現遺址全貌。與此同時,考古人員在洛陽二里頭遺址,發現一座高規格夏代墓葬,隨葬品的豐富讓人驚嘆。它位于洛陽城中軸線上,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館內又十分精美和震撼,在里面走上一整天,也覺得意猶未盡。 “為了一座博物館,來到一座城”,說的就是洛陽博物館。那些鎮館之寶:乳釘紋青銅爵、東漢石辟邪、曹魏白玉杯、三彩黑釉馬、三層金絲楠木塔……一個也不要錯過。第二個想說一說洛陽古墓博物館,去過的人,都會說,它是洛陽之行最大的驚喜,雖然有點考驗人的膽量:“博物館偏僻,冷清遼闊的院子,地宮中二十幾個搬遷復原的古墓,每個展廳有矮矮的門,有的走到面前才會突然亮燈,有一點嚇人。”
第三個想說的是天子駕六博物館。 館內陳列著周王隨葬車馬坑,整個博物館就是在墓葬的基礎上就地營建的。欣賞體驗也十分震撼,古時候的一切在這里都保存的那樣完好。
04 如果你來洛陽 在龍門石窟夢回大唐,仰望盧舍那大佛,目光與大佛慈悲柔和的眼神交匯。步入石窟附近的白居易陵園,在他的墓旁回憶那些絕美詩句。而白馬寺,它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門弟子尊為“釋源”。眼前的洛陽還有著曾經的熙熙攘攘,還是歌中的那座魏書洛陽城。古往今來,無數人前往,只為一睹名揚天下的老君山真顏。它不似人間卻是人間,日出日落時分,云海翻騰,天地最大的壯美,都在那里了。不知道很久以前,第一個登頂的古人,心潮該如何澎湃。不知道第一批筑建山頂道觀宮殿的匠人,才能是何其卓越。那一磚一瓦在仙山之巔屹立,如今依然散發著無限光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洛陽人是全國最愛喝湯的城市之一,可能比廣東人還要愛。 去年秋天,也有讀者在我們的文章下留言,說喝過洛陽的牛肉湯,十二年了一直念念不忘。幾千年的變遷,曾經輝煌的帝都,如今已變成了安逸的古城。 有位旅人說,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洛陽,那可能就是“慢”。一代又一代洛陽人,把湯喝成了文化,喝成了城市名片。王一博就是洛陽人,他曾在節目里推薦過家鄉孟津的小浪底。據說,黃河小浪底段在開閘的時候,形成的飛瀑,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壯觀的泥沙瀑布之一”。神都洛陽,身居神州大地中央,承載一半盛世榮光,值得你一次次前往。“西方的羅馬之所以被稱為“永恒之城”,是因為它保持著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超越了個人有限的生命,通過不斷地更新自己,保持一種獨有的時間空間觀念。”時光過去多少年,洛陽都是洛陽,立于天地之間,牽動著全華夏兒女的心。你總是去了一次還想去,有的時候會想,如果能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