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若谷設計 為新生設計力量發聲 中國的設計環境在慢慢優化中,大量的新生力量在探索中成長。他們迎著新時代的呼聲,也面臨著打破常規的艱辛。 他們渴望被看到,看到的不是其形態外貌,而是他們所對設計花的那份心意。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上海的新生設計力量ーー何以設計(HOII DESIGN)。 何以設計工作室成員:朱耀文、官祥、周軼哲。 “關于何以的故事很簡單,一天我們仨喝酒喝到興頭上,就壯志豪言的說要做自己的獨立工作室,要讓所有人都使用我們的產品。 我們是在上海相識,又在倫敦共同學習,畢業后各自在不同地區的設計與藝術工作室工作,在酒后壯志的三年后,我們回到上海,開設了何以設計,所有故事都是有起因的,而我們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span> how to design?why to design?what if 他們將“how to design”、“why to design”和“what if” 作為每一次設計的起始,反問自己,質疑當下,打破常規,沖破教條。希望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下,找到屬于這代人的設計思維,結合前沿的科技與材料,將其融入到家具、產品、平面、藝術裝置和商業空間等領域中。 物件與人,關系何處探尋。 三維結構,數理何從算起。 匠心慧意,創想何究其盡。 自省日常,思辨何以設計。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是何以設計的On-off project家居產品設計作品。 “在我們的留學生涯中,桌子與其說是一件家具,更貼切的說是一件工具。我們在其上工作學習,也在上面吃飯煲劇,他見證了我們生活的兩個狀態,工作與休閑,緊張與輕松,ON or OFF?!?/span> ON-OFF Project 包括了一系列家居產品:桌椅、凳子、燈、桌面文具以及餐桌收納等。通過反思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探討單一產品的功能互動。 以桌面作為舞臺,賦予每一件物件獨立的性格,宛如一場盛會,是你與他們的狂歡。 Phi Table Phi Table 是對人在不同使用狀態下進行的思考,桌面被黃金比例分割成兩部分,采用不同的顏色和材料進行區分。就像工作服和家居服的區別,他也披上新的外衣,整裝上陣。 ![]() 桌子是用來吃飯還是工作?我們把再平常不過的事搬到“臺面”上。 ![]() ![]() Phi Chair ![]() ![]() Phi Chair 延續了同系列中兩半式的視覺語言,不僅呼應了腿部半圓形細節,同時讓該款座椅更具辨識度。 ![]() 考究了人體工學,讓Phi Chair 為用戶提供了舒適的使用感,接觸之時更加自然??啥询B的設計方便運輸與存儲,適應家庭生活與商業空間。 ![]() ![]() ![]() Phi Stool ![]() ![]() Phi Stool 延續了同系列中兩半式的視覺語言及半圓形的腿部細節,輕便、舒適??季康慕嵌群驮鷮嵉挠昧?,使其即可適用于用餐環境,也能用于辦公,旋轉式的堆疊方式,讓其美觀獨特,方便運輸和儲存。 ![]() ![]() ![]() Travel Light ![]() ![]() Travel Light 是一個反過度消費的設計,通過一個燈源和一組配件,使用者可以將燈源帶至家居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配件可以搭配選擇。 ![]() 燈頭部分分離設計,可取下來做手電筒使用。燈桿的一頭設置有觸感開關,在關閉的情況下,觸一下便開。并設有亮度的調節,再觸后亮度變亮,更亮,最后熄滅。 ![]() ![]() Malleo condiment shaker ![]() ![]() 面對市面上大同小異的調味罐,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真的是最好的樣子么?傳統的調味罐就好似一個“安靜的美男紙”紋絲不動地站在桌上,毫無親切感。 ![]() Malleo半球形的金屬底座帶來的不倒翁效果,讓其不再安靜;罐身上的小棍子,允許我們改變傾倒的方式,每一次調味就像揮舞著小錘子,打破傳統的定義,也許才是更好的生活。 ![]() ![]() Buddy ![]() ![]() Buddy 是一件多功能桌面文具。材料和孔位的設置,使其可作為紙鎮、筆座、壓線器等來使用。開放式的設計,令其不再拘泥于設計師最初的設想。使用者們可根據自身需求去賦予它新的功能。 ![]() ![]() 20° ruler ![]() ![]() 我們運用簡單的鈑金彎折工藝,做出了一把不一般的尺子。20°是我們經過反復模型測試,發現最方便使用者拿取的角度,只用輕按折角處,尺子便像蹺蹺板般翹起。 ![]() ![]() ![]() Apollo scissors ![]() ![]() 與20°尺子源于同樣的出發點——“是否好拿”。切割,彎折后的鈑金將整個剪刀抬起,便于使用者拿取。鈑金形成的面增加了手指和指環的接觸面積,使用時更加舒適。 ![]() ![]() ![]() Altan desktop storage ![]() ![]() 我們借鑒室內設計中開放式空間的想法,意圖把筆盒和桌面的空間打開。通過簡單的鈑金彎折工藝,我們提供了一個空間給使用者用于桌面收納,但這個空間連通著整個桌面,因此給了使用者更多功能上的可能性。 ![]() ![]() Carosello ![]() ![]() Carosello乍一看實在是一個普通的托盤,我們利用鈑金沖壓工藝,使Carosello托盤底部形成錐形,他不再是一個放置于桌面的死物,每一次使用他都會搖一搖身子給使用者最直接的回應。 ![]() ![]() 問 答 立風 若谷主編 周軼哲 何以設計工作室成員 編者: 你們三人去了英國留學,英國的設計教育與目前中國國內的有何不同?然后談談英國設計環境與國內設計環境的差異? 周軼哲: 英國的設計教育更加注重過程、設計整體的故事性和研究性。并不是很了解國內的設計教育,不好妄加評論。
國內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人們對設計的渴望也有所提高,但是還是屬于剛起步階段,需要靠時間來慢慢沉淀,相信設計環境也會越來越好的。 編者: 國外的設計環境好于國內的,有些工作室就選擇了落地在國外,為何你們選擇回到中國國內呢? 周軼哲: 國內設計環境雖然和國外有一定差距,但是進步很快。在國外開設工作室,可能在創作環境上要好些,但在國內,制作生產的資源會豐富很多。另一方面,作為中國的設計師,我們也希望設計的東西能夠接地氣一些,更加符合中國人的需求。 編者: 在你們工作室成立時間這段時間里,把設計落實到市場的過程中,你們對設計有了何新的認識? 周軼哲: 設計確實是不能脫離市場的。在設計過程中,會迸發出很多有意思,令人興奮的想法。冷靜過后發現這可能是無法實現或者無法商業化的。當設計面向市場時,設計不能只是概念,還需要是符合市場定位和生產要求的。 編者: 為其他新生代設計師而問,你們如何去宣傳自己的設計,如何把產品設計帶入市場中,有哪些途徑?對其他還處在學生階段的準設計師們有哪些建議呢? 周軼哲: 我們自身也是新生代設計師,有很多東西還要去摸索。個人經驗是,參加展覽把東西展示出來,在展會的平臺上去接受大眾的評價。里面會有你的客戶群體,也會有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在和他們的交流中,可以知道你設計的東西是否真的符合市場,符合客戶的需求。 對于設計學生的建議是去了解設計界最前沿的東西和多思考自己要走的路吧。 如果你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留言給何以設計,他們會回復你的。 ▽何以設計工作室的聯系方式: |
|
來自: Ruogu_Desig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