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你』——RunYouRunMe——跑步不受傷,小白快入門。愿跑友親們更健康不受傷,一起跑一輩子。 原創技術文章,真實案例分析 文 | 老Q 很多同學都問到過一個問題:為什么在提高步頻的時候心率會加快?確實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隔個幾天就會聽到有人在說這事兒。 步頻提升會帶來一系列技術數據的變化。正常情況下的步頻提升會帶來:
* 垂直振幅及觸地時間需要特殊設備支持 尤其是在以前步頻150~170spm調整到180spm及以上時,上面提到的三個數據的變化會比較明顯。 再次強調,這是正常情況下步頻提升帶來的改變。 我們之所以強調加快步頻,本質上是加快雙腿交替輪轉的速度,更準確地說是加快上拉的動作速度。 上拉速度不快是什么畫面?如下圖: 前腳都要落地了,后腳才離開地面。這個就叫做上拉過慢。其實沒練過的人根本沒有上拉的意識,所以腳落地后會一直滯留在地面上,等著后腿過來,觸地時間也就變得很長。 那上拉動作快的是什么畫面呢?如下圖: 這個案例中,前腳也沒落地,不過注意看一下后腳膝蓋的位置,明顯比前面那個案例要更靠近前腳。這就是上拉快了。 看看頂尖高手(下圖是博爾特)落地時的后腳位置。 再重復一遍:我們說要加快步頻,本質就是加快上拉的動作速度。 再進一步來說說。大家對步頻的理解是什么呢? 如果查百科的話,上面的說法是這樣的:步頻,即腳步的頻率,跑步時兩腿在單位時間內交替的次數。 一般人理解步頻其實也接近,每分鐘跑的步數。180spm就是每分鐘跑180步,每秒鐘3步。 是伐? 腦中自然還會再轉換一下,每分鐘180步,那就是每分鐘落地180次。 落地180次,落地180次,落地180次…… 于是乎,用節拍器開著聲音練步頻的同學,就會按照180的節奏,跟著嘀嗒嘀嗒的聲音一下下地落地。 有什么不妥嗎? 前面強調了幾次落地,這就是不妥了。這會讓人在跑步時多加了一個落地動作,關注點也變成了落地,然后腳掌也會不自覺地在觸地之前發力。 如上圖所示,咱們的跑步順序應該是關鍵跑姿——落下——上拉(這仨也是我們一直說的姿勢跑法三個重要元素),而不是關鍵跑姿——落下——落地——上拉,咱們不應該在跑步的三個元素中還加入一個多余的動作。 所以,我們要對步頻重新理解一下下:它是上拉的頻率,不要理解成落地的頻率。我們按節拍器練習步頻的時候,拍子也應該放在上拉動作上,不應該放在腳掌落地動作上。 另外一點,步頻提升心率跟著上升,很有可能在上拉時腳離開地面瞬間有推蹬地面的動作,所以步頻提升意味著蹬地多,心率不上升才奇怪。 正確的技術知覺中只有“拉”,沒有“推”,這就意味著腳掌拉離地面時并非抬高身體。垂直振幅要越低越好,我們的頭部、臀部要盡量跟地面平行移動,不能上下振動。 最后一點,步頻也不需要刻意加快,太快了意味著落下前傾不充分,也就意味著落地腿的動作并非自然,是有意為之。 ----- 拉和蹬的區別以前有個小視頻,咱們再看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