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污吏是清朝重臣和珅身上的最大標簽,他是皇帝面前溜須拍馬的走狗奴才,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清朝權力核心。他貪婪無度,私財敵國,平民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他文韜武略,以才服人,朝廷官吏對他恭敬有加。 朝代更迭變幻,他不為所動,忠心只付一人,他伴忠心一同消逝于歷史塵埃,萬貫家財付為笑談,貪婪之名遺臭千年。 一、科舉落榜 另辟蹊徑 和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貪官,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著名演員王剛將和珅塑造成了一個臃腫貪婪卻不失可愛的胖子。 《鐵齒銅牙紀曉嵐》火遍大江南北,和珅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而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卻與電視劇中的形象差別很大,我國歷史造詣深厚的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曾經在節目里談起過和珅。他表示,你只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卻不知他有多厲害。 清朝乾隆年間的和珅確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貪官,而鮮少有人知道的是,他也是一個十分厲害的朝廷重臣。他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精通四種語言,才干出眾。 自古大貪官一定是手握重權,和珅可謂一個最大的典型。實際上,和珅的為官之路略顯坎坷,他的人生故事也較為勵志。和珅出生于乾隆15年,一個中等武官之家,祖上因為有不小的戰功,家族得以世襲三等輕車都尉。 和珅長得十分俊俏,與電視劇中的和珅天差地別。和珅自小十分有志氣,熟讀四書五經,小小年紀便學識淵博,和珅在少年時期就掌握了漢、滿、藏、蒙古四種語言。如此才華,再加上他英俊的外表,他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才俊。 最難得可貴的是,和珅小小年紀就懂得如何察言觀色,對待任何人都是不卑不亢,顯得十分穩重。 和珅21歲那年參加了科舉考試,但遺憾落榜,和珅十分懊惱,但卻沒有因此沉淪。他并沒有選擇在浪費光陰去苦讀詩書,他堅信自己在哪里都會發光。由于父親去世的早,年紀輕輕的和珅就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 即使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職位,和珅也十分的努力,做事精益求精。很快,出類拔萃的他就被選入了乾隆皇帝出行的儀仗隊中,他也正式有了跟乾隆皇帝接觸的機會。 二、學識淵博助和珅翻身 一次,清朝有一個重犯被捕,乾隆皇帝下令要對他嚴加看管,但是那個重犯還是跑了,當時乾隆正在路上趕路,乾隆聽說了這個消息后十分生氣,說:“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也?” 周圍一幫隨從都是武官出身,讀書很少,聽不懂乾隆在說什么,只有旁邊的和珅能夠聽懂,就答了乾隆的話:“典守者不能辭其責也。” 乾隆聽到后大為詫異,便把和珅喊到跟前問話,得知和珅讀過書,就與他探討學識。和珅面對乾隆皇帝不卑不亢,對答如流,讓乾隆大為驚喜,認為和珅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可造之才,遂破例提拔了和珅,和珅真正用自己的學識打了一場翻身仗。 和珅正式進入官場,在清朝官場中,如果只靠學識和才華,他絕不可能得以在清朝官場中叱咤風云。電視劇中的和珅好像只會溜須拍馬,實際上,和珅十分厲害,各方面能力都很出眾。 三、貪婪與精干并存一身 和珅真正得到重用是在李侍堯案中。李侍堯是乾隆時期的一大貪官,被人舉報后,拒不認罪,眾多查辦人員束手無策。 和珅便自告奮勇,以李侍堯的管家作為切入點,威逼利誘,使得李侍堯的眾多親信都背叛了他,集體供出了李侍堯的貪污罪行,百口莫辯之下,李侍堯只能認罪伏法。 和珅在李侍堯案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再次讓乾隆驚艷,開始重用他。和珅也成為了皇帝眼前的紅人,他的察言觀色,善于奉承的能力有了用武之地。 和珅溜須拍馬的能力與電視劇中演繹的出入不大,他真正做到了侍君如父,總能抓住乾隆的心思,馬屁拍得恰到好處,這也算是一種過人的能力,他在乾隆面前,從來不稱臣,都是自稱為奴才。 這樣的和珅深得乾隆的喜歡,和珅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但是和珅不是只會阿諛奉承的草包,逐漸掌控權力之后,和珅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充分發揮。 乾隆揮霍無度,供乾隆揮霍的內務府在和珅的多種策略之下逐漸豐盈起來,整個清政府的財政也被和珅打理的井井有條。 乾隆每年夏天都會帶著和珅到熱河避暑山莊避暑,每年都會有很多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來面圣或者洽談事務。 精通多種語言的和珅就經常給乾隆充當翻譯,也時常建言獻策,讓乾隆十分省心。 乾隆時期的清朝有著很多附屬國,每年都會有使節前來進貢,當時的英國人也已經與清朝有了接觸,乾隆就讓和珅全權接待這些外國人。 英國使團首次到訪清朝的時候,就因為行禮的事情與清朝發生了分歧,和珅不卑不亢,列舉多條理由讓英國人心服口服,最終遵從了清朝的意見。 后來,英國人還想要與清朝開啟經貿之路,乾隆并不同意。于是和珅作為外交官便不斷與英國使團周旋,恩威并施,在沒有撕破臉的情況下將英國使臣拒絕,令英國人十分佩服。英國人稱和珅為“成熟的政治家。” 權力讓和珅逐漸沉淪,他逐漸走上貪污之路,動用各種手段進行錢權交易,并勾結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貪官污吏為禍朝堂,鏟除異己,善于經商的和珅強取豪奪,使得自己的家業越滾越大,富可敵國。 四、和珅畢生忠心一人 和珅這一生中最厲害的品質就是忠心。乾隆在年事已高后,逐漸變得好大喜功,揮霍無度。他的眼中只容得下自己一手創建的和平盛世,他的耳中聽不得半點逆耳之言,和珅一邊勤勤懇懇地幫助清朝鎮壓農民起義,一邊對乾隆報喜不報憂,讓乾隆對他十分依賴。 后來,乾隆禪讓嘉慶皇帝,但是乾隆并不想過早的讓自己的江山被嘉慶奪去,想方設法限制嘉慶的權力。新舊皇帝之間雖然表面上十分和氣,實際上水火不相容。朝廷百官紛紛開始站隊年輕的嘉慶皇帝,誰都看得出來,他才是清朝江山的主人。 只有和珅始終只忠心于乾隆皇帝,至死不渝,嘉慶與乾隆孰優孰劣,和珅心知肚明。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幫助乾隆爭奪嘉慶皇帝手中的權力,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和珅的權力到達了巔峰,他的貪污與惡行也愈發肆無忌憚,因此被嘉慶皇帝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乾隆幾年之后就去世了,在乾隆去世15天后,嘉慶皇帝就列舉了和珅的二十條罪狀,將他逮捕,和珅自知無法翻身,在獄中自殺身亡。和珅死后被抄家,其家產規模之大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民間更是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稱和珅為乾隆時期的最精干者也毫不為過,然而再卓越全面的能力也掩蓋不了和珅的貪婪無度,再多的治國之策也不能抹去和珅的為禍朝堂,無數杰出官員被和珅清除,和珅靠一人之力,帶起了整個清朝廷的貪婪奢靡風氣,他是忠臣,更是罪不可赦的惡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