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的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也稱為七巧節、乞巧節。 關于七夕節,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據說在七夕這一天,兩人將在天上的鵲橋相會。 關于七夕節,在英文中的描述大致是: The Qixi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or Qiqiao Festival, is a Chinese festival celebrating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owherd and Weaver Girl in mythology. It falls on the 7th day of the 7th lunar month on the Chinesecalendar. 近些年,七夕節開始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和源于歐洲的Valentine's Day相呼應。事實上,二月中旬情人節的傳統版本,確實和中國的七夕節有些相似之處。 起源于歐洲文化的情人節,稱為 Valentine's Day 或 St Valentine's Day,名稱來源于一位基督教的圣徒。 但實際上,歐洲情人節的歷史要更加久遠,產生于基督教出現之前的古羅馬時代,稱為 Lupercalia,主要目的是迎接春季的到來。 在古羅馬的情人節時,羅馬城的居民們會聚集起來,舉行短跑比賽和各種儀式。其中一項重要活動,就是通過抽簽來為青年男女匹配婚姻。 和古羅馬情人節的抽簽相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也是著重強調婚姻的“緣分、偶然性”。 古代的七夕節有穿針乞巧的傳統,因此也稱為“乞巧節”。古詩中也有“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的句子。 “乞巧”的含義似乎就是:乞求、請求上天或神靈賜予“好的巧合”,或者說“緣分”。 這種作法,和古羅馬時的抽簽匹配婚姻如出一轍,都是把對婚姻的愿望、寄托于偶然性、機緣、機會,而不是強調個人選擇的因素。 “緣分”這個中文說法,很難準確地轉化成英語。“緣分”據說是源于宗教概念,字典中大多解釋為,人與人之間由命運注定遇合的機會,有時也用來泛指偶然性和可能性。 幾年前,中國的領導人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時,特朗普寒暄時稱兩人之間有Chemistry,現場翻譯人員就說成了“咱們有緣”。 英語中的Chemistry,本來含義是指化學,但也經常用來引申比喻人際關系之間相互的好感和吸引,定義是:a strong mutual attraction, attachment, or sympathy。 這種用法,是在用化學反應的難以理解、來比喻人際關系上彼此的好感。 在人際交往的情境下,把“緣分”和 Chemistry 對應起來,確實很恰當,但卻并不能簡單地適用所有情況。 從本源含義來說,“緣分”指的是命運天意的作用,接近英語中的Fate或Destiny,是人無法理解的,而Chemistry是源于化學這種科學,只是難以理解、并不是無法掌握。 中文所說的“緣分”,如果確實是指“命運、幸運”,英語中更習慣說成:It’s fortunate/a bliss/a blessing… 很多時候,中文所說的”緣分”,是在借用“命運”來表示個人的主觀意愿,在這種情況下,英語中會直接用I just don’t like…之類的說法來表達。 需要注意的是,“緣分”通常不能直接用Fate或Destiny來表達。在英語文化中,Destiny has brought us together 這樣的話,會讓人覺得:說話的人在以上帝自居,單方面地把兩人的關系定義為命運的結果,會產生強加于人的印象。 關于“緣分”,你想到了哪些英語表達,請寫在留言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