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與龍女(故事) 講述者:蒙阿香 記錄:左江 蒙正和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青山下的彝族寨子里,有個孤兒名叫阿蕎。阿爹阿媽早死了,他無依無靠,無著無落,像一片隨風飄零的枯葉,如一棵寒霜摧殘的小草。由于祖上三輩都是佃戶,阿蕎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在好心鄰居的幫扶下,他在寨子邊塔了個窩棚居住,十二歲的娃娃,夏秋采蘑菇,冬春砍柴火,湊點零碎錢,飽一頓饑一頓,冷一夜熱一夜。阿蕎的命真是比黃連還苦。 這年阿蕎十八歲了。苦水里泡大的娃娃,天寒地凍了,別無生路,就每天踏著銀霜上山砍柴,直到夕陽西下才下山回家,窩棚邊的柴禾越堆越多。他不隨便做買賣。有錢的財主來買柴,他不受欺壓,聽不得脹氣話,不管錢多錢少阿蕎偏不賣;有時窮苦的鄰居來買柴,有錢無錢先不說,他就千上卻居先拿走,扎實慷溉。 這天,他黃昏時候才回來。勞累了一天,肚子早餓了,阿蕎走到房角落里的爛碗籮旁,去拿早上剩下的一碗面糊。誰知,一股香噴噴的味兒直釓鼻孔,只見碗籮里盛著一大缽熱氣騰騰的豬頭肉,一大碗白生生的大米飯,阿蕎來到世上十八年了,這樣的肉飯從來未進過口哩。“是哪個送來的呢?”阿蕎看著肉飯說下出個所以然。肚子咕咕叫著,顧不得那些了,他狼吞虎咽地吃著。吃完飯,燒旺火,倒在光板床上就睡著了。 一連七天,阿蕎晚上歸家時,碗籮里都照例放著熱飯熱菜。怪了,到底是哪個好心人送來的呢?查訪出來我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第八天,阿蕎起了個早,扛起斧子出了門,但沒有上山,而是躲在窩棚附近的大青樹上,要瞧瞧這個心疼自已的人是誰,好給他送柴禾去。 太陽偏西了,寨子里升起了炊煙,窩棚里有響動了。阿蕎輕手輕腳走近窩棚,輕輕打開篾笆門,見一個姑娘正在把肉飯往碗里放。“大姐,你是.....”阿蕎搶步上前,牢牢揪住她的衣袖,生怕飛了似的。姑娘也下驚慌,回身轉過頭來,也細細端詳著阿蕎。阿蕎瞧清楚了,這姑娘十七八歲,穿著絲羅綢緞,佩戴著閃閃發光做金銀首飾,阿蕎從未見過她,這恐怕不是凡人,竟比畫上的人兒還美! “好心大姐,你是哪方人?我對你無幫無助,你為什么要給我送飯呢?”阿蕎說著就要跪謝。 姑娘急忙扶住阿蕎:“大哥請起!小女本是大青山下九龍河人,今奉父王之命特來與大哥......相依為命。”說畢,羞答答地低下了頭。 “九龍河邊無村無寨,從沒有見過人家,大姐的父王是什么人?又咋個認得我這個孤兒?”阿蕎讓姑娘坐在火塘邊的木凳上,心中覺得很奇怪。早聽說九龍河里有個心地善良的龍王,膝下有七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分管九龍河的七股支流和這一帶的陰睛云雨,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遠近的百姓,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到河邊祭祀,祈禱平安。莫非眼前這位小姐就是龍王的女兒? 姑娘見阿阿蕎遲遲疑疑,便解釋說:“大哥不知,小女乃是九龍河中龍王的第七個女兒。父王每日巡河,見你經常上山砍柴,很難度日,卻不媚權貴,不欺貧弱,遂起愾憫之心,特使小女今日來與你結下百年良緣,不知大哥.....” 阿蕎一聽,心中狂喜,但是又不無憂慮地說:“我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我一個無爹無娘的窮小子,大姐跟了我,我擔心拖累大姐跟我一起過苦日子......” “父王之命不可違,何況小女也心甘情愿。大哥先受小女一拜。從今日起,小女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上山砍柴,我在家給你煮飯;你下河打魚,我在家為你織網。我要讓你過上好日子......” 第二天早晨醒來,阿蕎驚呆了:自己蓋著新被子,枕邊放著一堆新衣服,茅草棚變成了新瓦房,柜里有米肉,院內有雞鴨,廄里牛羊叫,園中花果香......從此小倆口勤勞操持,要什么有什么,好日子過得比蜜還甜,比酒還醉人。 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阿蕎娶龍女為妻的消息傳到了縣官的耳朵里。這個縣官,在幾任縣全里是最狠毒的一個,到任后就橫行地方,強占民女,害得當地民不聊生,怨聲連厭。自聽了這個消息后,縣官就產生了霸占龍女的惡念。這天升堂,他在堂上大發淫威:“真是活見鬼!阿蕎那叫花子,生來就是苦蕎命,如今竟討了個龍王小姐做老婆,真是癩蛤蟆吃到了天鵝肉。豈有此理!”他拿起驚堂木一拍:“這是存心與官府過不去。左右,快把阿蕎拿來問罪!” 次日,差役帶著阿蕎來到衙門。縣官早己升堂,正襟危坐,穿著一新的阿蕎被宣上堂來。縣官把桌子擂得咚咚響,喝道:“大膽刁民,見了為何不跪?我且問你,你娶龍女為妻,目中可有本官?”阿蕎跪下答道:“稟老爺,小民娶九龍河龍王的七小姐為妻是實,但不知犯了什么法,非要報告衙門?” 縣官咆哮得像頭叫驢:“那龍女乃是天仙下凡,你等平民百姓膽敢與其婚配,我堂堂縣官尚且只娶民女為妻,你這不是欺負本官又是什么?聽著,限你回去三日之內,一定要開出一塊七十二架牛犁的地來,要是開不足,休怪本官無情,你就乖乖地把龍女送到衙門來!” 阿蕎回到家里,把事情如此這般地向龍女說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龍女卻笑著安慰他:“小事一樁,莫著急。從明天起,你在家我上山,三天之內如數交差。”阿蕎將信將疑。到了三天,他再也坐下住了,偷偷跟著妻子上山想瞧個究竟。上得山來,只見一大片荒坡上泥浪翻滾,龍宮七姐妹正揮鋤辟荒,驚得阿蕎且瞪口呆。三日滿,差役從這邊看到那邊,從上邊看到下邊算算畝數足了,找不出借口,灰溜溜地跑回縣衙復命去了。 縣官得知阿蕎三曰之內果然開出了七十二架牛犁的地,心里又驚又恨:驚的是阿蕎有本事,恨的是恨不得連夜把龍女搶回府中。經達一夜的謀劃,第二天他交給差役一袋稗子:“你們把這三升稗子撒到他新開的地里,限阿蕎三日之內如數拾起來交到衙門來。” 差役依命,把稗子交給阿蕎:“老爺有令,命你把稗子均勻地撒在地中,三日之內全部拾起交鞏衙門來。若少一粒龍女就不是你的了。”當下就押著阿蕎把稗子撒下去。 阿蕎回到家里,唉聲嘆氣,愁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龍女問清了緣由,勸丈夫不必憂慮,區區小事,如何難得住龍宮七姐妹!三天后,那三升稗子被七雙纖纖巧手拾了回來,阿蕎堤前交到衙門。縣官哪里肯信,他一口咬定是阿蕎另裝了三升稗子來哄他:“欺哄本官,罪加一等!”縣官令小卒前去查看,若阿蕎有詐,要重重治他的罪。這個可苦了差役,一群人彎腰駝背在土坷垃沼翻了一天,個個把眼睛瞪得雞蛋大,可就連一粒稗子也拾到。 縣官惱羞成怒,干脆大打出手,帶領一幫打手來搶龍女。阿蕎一拳難敵眾手,可憐龍女也波差役縛住。阿蕎不顧一切地撲過去,幾個走狗架位了阿蕎。縣官哈哈大笑:“窮鬼,放明白點,你這瓦房馬上就要變成茅草窩棚了,你的好日子到頭了,還是安分守已地當樵夫吧。”縣官又一聲吆喝,龍女被差役提上馬背,一幫豹狼前呼后擁著走了。 龍女回頭安慰阿蕎:“阿蕎哥,你莫急,我還要回來的,他們的日子到頭了......”阿蕎喊天呼地,隨后昏倒了。 縣官騎在馬上笑瞇了狗眼:“哈哈,龍王小姐,過去只是可聞,今日目睹,果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你嫁本官,正是夫榮妻貴呀!”龍女冷笑一聲:“你高興得太早了!”人馬剛踏上九龍河橋,頓時雷嗚電閃,風雨四起,一下子攪得天昏地暗,沖天的怒濤狂浪把橋上的狗官賊眾卷下了河衣....... 龍女又安然巳恙地回到了阿蕎身邊。四方百姓為感念龍女除暴安良有功,還推薦阿蕎做了幾任知縣呢。 (作者蒙正和授權代發) |
|
來自: 漾濞彜鄉文學園 > 《中短篇小說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