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觀點 微信排版/ 茉莉 頻頻陷入債務危機風波中的富力,一改低調派作風,高調重啟了商業加速鍵。 富力做商業,從不是地產圈的新鮮事,15年前就已開始。夢的起點,是北京富力城。這是富力造出的的首個“租售并舉”項目,年底超30億的銷售額,相當于一個廣州城給集團帶來的貢獻值。 這讓富力和李思廉,揚眉吐氣了一回。在三亞博鰲撂下的狠話變成了現實,“你(王石)放心,我們(做商業)一定會做得很好。” 2005年,富力赴港上市,給出了一份遠期規劃。“2010年及以后,銷售額是300-350億元,同時有25-30億元的年租金收入。”那個內陸房企集中押寶住宅的年代,富力“明晃晃”的商業大計劃,算得上是一枝獨秀。 三年后,北京富力城配套的購物中心——北京富力廣場——正式面世,成為北京雙井商圈首個mall,外號“CBD后花園”。可富力商業故事的高潮點,卻在這里靜止住了。 北京富力城 接下來的十年,是富力失去的十年。無論是住宅夢,還是商業夢,都漸漸模糊了方向。銷售業績不達標,成了其年中業績會上,時常被追問的話題;而商業步伐慢,盈利能力弱,亦成了個不爭的事實。 當外界已經對富力的迷茫習以為常時,有些變化正悄然發生。2017年,富力近200億大手筆拿下萬達77個酒店,從此成了“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 順著高光時刻,富力進軍商業十年大秀出街,富力商管正式出爐——統籌管理集團旗下除酒店板塊的自持物業,包括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社區商業、辦公物業、專業市場、物流地產等。 富力mall,再次成為了主角。“未來1-3年內,我們將在核心城市同步規劃和建造將多個商場項目。”富力商管董事長李思源這樣規劃著富力未來的路。 這似乎是個微妙的開始。都說做商業試錯機會很難超過3次,這次富力能走對嗎? 01 李思廉的商業底氣 富力,舊改起家。 1994年介入廣州荔灣區嘉邦化工廠舊改項目后,富力將原廣州銅材廠、同濟化工廠、老殯儀館、建材廠等變為一個個樓盤。那時,廣州地產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每一根煙囪的倒下,都有富力的一份功勞。” 廣州富力中心 舊改順利,富力開始全國擴張,并積極進軍商業地產。2002 年3 月,富力地產以32 億元投中當時最大的公開招標地塊項目,打造了首個“租售并舉”項目——北京富力城。 2004年,北京富力城住宅銷售額超30億元,同期租金收入2090萬元增加至4340萬元,增幅107%。“主要因為位于北京富力城的一處投資物業出租給一家連鎖超市,租期由2005年1月開始。” 這一年的富力,意氣風發,與行業的黯淡形成鮮明對比。2004年,以mall為代表的商業地產,成為市場上的一股旋風。但因相關金融政策限制,很多商業項目出現資金上的匱乏、斷頓,建設進展緩慢甚至出現停工。 何去何從?王石毫不客氣指出了兩大問題:“商業地產項目很難取得較高比例和長期的融資支持”,搞出租但沒錢,則必死無疑;搞出售,運營管理有致命麻煩。 剛舉起商業大旗,準備大干一場的富力則是信心滿滿。李思廉回懟王石,“你放心,我們一定會做得很好。” 左:李思廉 2005年7月14日,富力地產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比預期快了不少。據彼時報道,富力地產在香港IPO時提出了一份遠景規劃:2010年及以后,每年銷售額是300億-350億元,同時有25億-30億元的年租金收入。 這份規劃在當時內陸房企中實屬少見,卻被境外投資者看好,對富力保持每年100%高速綜合增長率同時仍能維持穩健現金流的狀況有信心。 “公司為中國少數同時經營投資物業及住宅物業的房地產發展商之一,而本人相信此乃明智之舉,不但可讓本公司多元化發展,取得穩定收入與加快投資回報,同時亦可于短期內獲得資本增值。”李思廉在富力上市后的首份年報中寫明。 同時,他還強調了繼續遵守自己于2005年向投資者作出的承諾:富力投資物業比重不會超過整體業務的25%。 到了2008年,作為北京富力城的商業配套,北京富力廣場全面開業。這是富力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北京雙井商圈的締造者之一。 圖片來源/富力官網 坐落在北京東三環緊鄰國貿的雙井,是因CBD商圈的擴張而崛起的外延商圈,發展初期卻陷入商業供給不足尷尬境地,區域內大量高端居住人群及商務人士的消費外溢。 北京富力廣場出現后,激發了區域價值,提升了商圈內的活力。贏商大數據顯示,北京富力廣場周邊消費基礎穩定且殷實,僅是周邊一公里居住人口已高達18.5萬人,其中富人占比23.78%,高于全城均值。 北京富力廣場周邊一公里熱力圖 圖片來源/贏商大數據-贏在選址 為與國貿商圈錯位經營,北京富力廣場走年輕潮流路線,引進多家快時尚、潮流服飾、休閑餐飲等品牌,并保持一定的汰換率來維持購物中心的創新活力。“后期運營能力才是購物中心決勝的關鍵”。 在雙井商圈內出現第二家購物中心——北京朝陽合生匯前,北京富力廣場一直是獨享著商圈內的一切商業資源,特別是客流,不可謂不成功。 無疑,北京富力城銷售額、租金收入雙雙見好的表現,刺激了富力和李思廉全面進軍商業地產的野心。 “富力有別于中國其他主要房地產發展商的一個策略,就是審慎地選擇投資物業組合以其潛在資本收益提供穩定的現金流。” 可這顆野心,在往后十年中,并未見優雅。 02 富力失去的那十年 自打2008年后,李思廉卻是一直遵守著自己在年報中的承諾——投資物業比重不會超過整體業務的25%。十年間,這一比重的最高值保持在16.1%。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可“2010年及以后,銷售額是300億-350億元,同時有25億-30億元的年租金收入”這一目標,卻漸行漸遠。雖然銷售大關輕輕松松就跨過去了,但卻被甩出了第一梯隊。 住宅掉隊,商業也掉隊了。直到2018年,富力年租金收入才勉強過10億元,“25億-30億元”依舊是個夢。 而商業上的失意,與其選擇的“重酒店輕商場”戰略有著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可看到,過去十年,富力造了10個mall,運營中的商場面積76萬平米。而截至今年年中,其運營的酒店卻已累計達到90個,總建筑面積逾395萬平方米,總客房數27,173間。 根據研究,商業物業類型中,酒店預期收益率最高,相應的風險也較高;購物中心投資風險最低,相應的收益也較低。 這是因為酒店具有更強的周期性,經濟快速增長期,酒店獲利高。但在經濟不景氣時期,酒店盈利能力驟降。 如果能很好的抓住經濟周期,酒店無疑是商業地產物業類型中獲利最高的。可惜的是,富力酒店表現并不如預期。浸潤酒店業多年,卻沒發展出自主品牌酒店,且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富力于2017年11月收購萬達集團74間酒店,有71間酒店組合的收益及營運已并入2018年年報。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富力酒店營運虧損了4.2億元,同比去年同期(虧損額為1.84億)上漲128%。 無疑,富力這失去的十年,并非某一具體事件造成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在行業周期性和競爭放大下,出現的綜合性結果。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而就其商業而言,除了戰略選擇偏向酒店失策外,整個商業品牌弱也是其不可忽視的問題。正如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曾評價,“富力并沒有累積足夠雄厚的資金實力,難以支撐租售并舉的模式,即使獲取了如此多的商業地產,也并不能長線持有以獲取穩定收益,依然要像賣住宅樓盤一樣去銷售商業項目。” 然而,有些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03 調整舞步,重回mall時代? 近日,低調的富力,頻頻曝光商業動作。富力商管掌舵人李思源、品牌戰略官吳佩波高調出現在媒體的鏡頭下,新一波造勢行動進行中。 ![]() 2018年,在商業領域耕耘十數年后,富力商管正式出爐,管理富力自持商業物業,涉及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社區商業、辦公物業、專業市場、物流地產等。 為了加速商業發展,富力商管在集團層面成立了戰略和研發兩大職能部門。
這一波操作背后,曾被酒店的盛名所掩蓋的富力mall,納入了重點發展對象名單。過去十年間,富力自持的10個mall收入逐漸增加。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隨著總建筑面積8.1萬平米的馬來西亞新山富力廣場實現試營業,富力運營中的商場面積已達76萬平米。而按照規劃,接下來1-3年,將是富力“造mall”關鍵時期。 據李思源介紹,富力的mall主要有“富力廣場”、“富力星光”系列兩條產品線。目前,已落成的10座商場多為“富力廣場”系列。 縱觀富力商場落成時間線,有5座于2008-2015年落成,剩余5座則于2015年之后落成,半數項目開業時間較短,發展尚未成熟,租金貢獻相對薄弱。 在城市選擇上,上述10個項目并未呈現出明顯的聚集趨勢。撒網式的跳躍發展背后,是富力依靠城市綜合體擴張的策略所致——城市綜合體在哪里,其購物中心就在哪里。 ![]() 太原富力廣場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無疑,這種靠著綜合體,插旗式的擴張,略顯被動。 此外,在購物中心的定位選擇上,“錯位經營”是富力一以貫之的思路,但在業態的規劃及品牌的設置上,贏商大數據顯示,其北京、廣州、成都項目,都呈現強休閑娛樂、弱化零售的特點,且有足夠的品牌特色及記憶點。 ![]() 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贏在選址 至于富力星光系列,定位為社區型綜合體,體量通常在3-10萬平方米。去年,首個項目無錫星光里落地,未來兩年內,北京通州、南京也將陸續推出新的項目。 與頭部房企的做法類似,富力選擇依靠自身樓盤發展社區線。但,在其他玩家早已入局,產品線日趨成熟之際,富力顯得姍姍來遲。如何經營,尚需時間去探索。 在經歷了失去的十年后,今日富力重拾mall計劃,可今日,商業地產江湖,格局早已大變。 同樣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受挫的萬達,進化到了第四代;印力收歸萬科麾下,坐穩老二之位;大悅城重組完成,城市綜合體戰略提上日程;2012年,華潤重點發力萬象城,商住比已達4:6。 商業巨頭們,守穩舊業,另辟新戰場,能留給富力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畢竟其經營規模、經營績效、競爭力和成長性皆難言優勢。 在2015年贏商網與億瀚智庫聯合發布的“中國房企商業物業價值TOP100”榜單上,富力排名36位,同為華南五虎合生排名40開外。但因為抓住了擴張機會,到了2017年合生已躋身前20強。 經營績效上,富力目前僅10個項目,年租金收入剛剛超過10億,僅相當于一座深圳萬象城的租金收入。同樣,相比于萬達的標準化,大悅城的年輕潮流,恒隆廣場的高階奢侈,富力商業的產品線競爭力亦微弱很多。 此外,在融資渠道創新、資產證券化方面,印力、大悅城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索,而富力的項目離成熟期還遠,金融化步伐未見蹤影。 一步慢,步步慢,這就是商業世界的殘酷。在造mall這件事上,富力曾經領先,現在卻是個中等生。它用了十年試錯,在樹林中出現的兩條岔路間搖擺,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可現在選定的這條路,留給它試錯機會,已顯示余額不足。 推薦閱讀 “鄰里王”Kimco,土味造富記 |社區商業AB面![]() 商業很美 無去來處 原創報道,轉載授權,找頭條君 (微信號:fuqingrong0825,添加請備注“轉載”) |
|
來自: 昵稱73574804 > 《待分類》